翻转课堂,提升素养

2016-09-10 07:22陈喆杜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杜宇重难点微课

陈喆 杜宇

2016年7月,我们一行三人前往合肥,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14日上午,决赛现场发布赛题,初中地理的赛题是人教版八年级《水资源》。我们在总结初赛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快速讨论、明确分工、统一步调、充分交流”的指导思想来完成此次决赛。

● “痛点”“痒点”和“卖点”——初稿研讨过程

“痛点”“痒点”和“卖点”本是产品营销学中的名词,分别指产品能解决的刚需、能刺激用户兴趣的地方,以及产品有什么特色。对应微课程设计,我们理解的“痛点”是教学目标,“痒点”是情境创设和任务设置,“卖点”是微视频制作的水平。

1.确定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痛点”

【陈喆】本节课的“课标”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为了达成它们,我们要设计更有梯度的教学目标。

【杜宇】是的。本节课篇幅不小,虽然结论不多,但需要为了得出结论进行大量分析和讨论。我们是不是要在8分钟的微课中有所取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强雁】同意。我们可以将这次微课的实施目标确定为课前自主学习。8分钟的视频,能帮助学生梳理重难点,并指导他们开展相应的活动。而自学效果的评价、活动成果的展示,则可以留到课堂教学时进行。

【陈喆】那我们就将微课的教学目标锁定在了解、思考和调查这几个层次,这也能体现出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特点。

通过讨论,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了解水资源的存在形式和时空分布特点。②思考这样的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解决措施。③上网搜索,了解我国主要水利工程设计建造的过程和作用。④开展两项关于节水的调查研究。

2.以情境带任务:课程设计“痒点”

【陈喆】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受到学生自觉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要设计一个合适且有故事性的情境,去串联对应教学目标的每个任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

【杜宇】初中生对《熊出没》非常有亲切感,如果我们以动画片中的人物为主角,设计一个森林遭遇水危机,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寻找新水源的故事,正好可以形成闯关式的任务设计,如何?

【强雁】太棒了!它们从认识水资源开始,正好可以先研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发现这种分布特点带来的影响后,它们在想办法解决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此时就需要学生的帮助,这样自然地开展了思考和探究。

【陈喆】同意。我们根据这个主线,把任务细化一下,每个环节多一些有阶梯性的问题,这样既能保证故事的合理性,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方式。

【杜宇】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开始的情境具体到森林因为河流枯竭和湖泊污染才遇到水危机,这样便于让学生们帮助熊大研究如何节水和保护水资源。

热火朝天的讨论后,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预设情境,设计了六大学习任务。在设计这些任务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充分保证其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其自主探究,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没在微视频的讲解中给出答案。

3.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设计的“卖点”

【陈喆】《熊出没》的情境引入,能激发学生一开始的兴趣。但我们如何保持这样的兴趣呢?可以整合哪些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杜宇】我们可以在课程中将补充资料的网址链接做成二维码,并将其插入到视频中,在关键时候出现一下,这样很有寻宝的感觉,怎样?

【强雁】非常好。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不仅可以上网搜索资料,还可以建个QQ群,这样便于学生提问、讨论,他们也可以从群文件中下载资料。

【陈喆】我们还可以将在数字化实验中应用较好的软件的功能,如CCTalk在线授课功能、思维导图软件对系统掌握知识点的作用等推广给观看这节微课的学生。甚至可以邀请他们加入学校的iTunes U课程,从而获得持续性的课程更新。

最终,我们在各个自主学习任务中,通过三位卡通人物出其不意、略有喜感地给出补充资料的二维码;在需要搜索资料的环节设置“暂停”的提示;在视频结束的地方以及任务单的最后,给出QQ群的二维码,CCTalk、iMindQ等APP的下载链接,以及iTunes U课程的注册代码。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可以推进翻转课堂的实现。虽然微课只有8分钟,但学生自觉进行探究的时间远超于此。这正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 “打补丁”“更新”和“卸载”——“改进点”的选择与斟酌

“打补丁”“更新”和“卸载”是我们使用电子设备时很常见的操作,也对应了当天下午紧锣密鼓的改进工作。我们先逐一梳理了兄弟团队对我们微课程设计的建议,并记录下他们教学设计中的亮点,然后,又进行了一轮“思维风暴”,选择“改进点”,明确改进方法,分工协作,最终形成定稿。

1.“打补丁”——重难点处理方式的补充

【陈喆】兄弟团队建议,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重难点掌握情况的评判,不要全部留到课堂教学时进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对大部分问题有基本正确的认识。

【杜宇】我赞成兄弟团队的观点。翻转课堂模式的意义在于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能够解决区域性问题的研究活动。如果把基本知识点的处理过多地留在课堂,确实会事倍功半。

【强雁】但我们还是得保证学生在获得正确答案前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例如,可以在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之前,给出“暂停一下”“先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等文字,提示学生先自己思考,再继续听老师讲解,最后与自己的回答比较,把疑惑记录下来。

【陈喆】同意。这样的方法可以用于学习容易得出正确结论的基本知识点,但对于需要在课堂上讨论一下的重难点,我们也要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时有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杜宇】在兄弟团队作品中,有“通关秘籍”的设置,我们也能加以借鉴,设置一些“锦囊”,即学生在获得关键性提示后,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任务中的具体问题。

2.“更新”——细化环节设置

【陈喆】兄弟团队还建议我们增强微课的互动性。我认为可以把一些活动形式变为小组合作,这样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杜宇】同意,特别是节水部分的两个活动,难度较大,费时费力。如果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会更容易出成果。

【强雁】我们还可以利用QQ群或微信自由组队、合作交流,及时共享成果。另外,各个环节的命名也需要统一,版面的设计还需要更加清晰、美观。

3.“卸载”——精致课程内容

【陈喆】我们初稿中的微视频超时了42秒,有什么内容是累赘或无效的,可以删去的?

【杜宇】是的。关于水资源的作用,我们没必要在开始的地方讨论,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原本对这个问题就有一定认识;二是在节水的活动中,完全可以充分认识这个问题。

【强雁】另外,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可以只给“锦囊”不讲解,因为原因在课堂上还要讨论的,这个探究活动很重要。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最终的定稿达到我们的期望:富有吸引力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情境,充满挑战和未知的环节设置,兼顾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任务安排,体现翻转课堂特点的课前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

● 设计亮点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们立足学情,紧扣课标,把握翻转课堂特点,注重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本着这些原则,我们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亮点:

1.先学后教,但不是只学不教

这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明确在翻转课堂形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研究的空间。微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学绝大部分基础知识,突破不少重难点内容。然后,学生可以带着知识、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探究更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但我们也注重了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的作用,既有在学生突破重难点时给予“锦囊”提示,也有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的用心思考。

2.精心设置情境

好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进入课程学习,还能始终让学习者的专注度维持在高水平。我们认为,好的情境应该立足学情,具有亲切感,创设的故事应当生活化且合理,并且贯穿于课程始终,不断发展。在本节课中使用的《熊出没》情境就具有上述特点,它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兴趣,和学习任务相得益彰。

3.微课程突破时空限制

翻转课堂绝不只是8分钟的微视频和一份自主学习任务单,还应该具有延伸性和持续性。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加入了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和学习后都能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其实,如果把课程最后建议的几款APP也使用起来,微课程会更加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活力,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4.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任务设计中,我们除了考虑如何突破重难点外,更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这四项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问题和活动设置时,我们将这四项核心素养的具体能力要求渗透进去,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

总之,我们只要坚持翻转课堂模式,积极探索实践途径,勇于尝试各种信息化手段,必能推动传统课堂向未来课堂转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杜宇重难点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光荣的“逃婚新郎”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昨天
为你写信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