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现代美文的典范

2016-09-10 07:22田秉忠
文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典范美文背影

田秉忠

内容摘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背影》在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称现代美文的典范,为后人的散文创作树立了标杆。其典范之处表现在主题的多样性、语言的独特性和结构的严谨性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背影 美文 典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层次的《中国现代文学》第4章的选题是《朱自清与<背影>》。这里所讲的《背影》,不是单篇的纪实性散文《背影》,而是以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为书名的散文集,这本集子共收录了朱自清的15篇散文,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散文集《背影》有自己独特的美蕴: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被称为现代美文的典范。

一.现代美文的基本特征

现代美文指的是那类以叙事和抒情为主的艺术性散文,其主要特点是幽默、雅致、漂亮、缜密。五四新文学伊始,周作人率先倡导美文的写作。“现代”一词除了时间上以“五四”为界外,主要是指废弃文言形式,用现代汉语白话文进行写作的一直新的语言形式。

朱自清的散文摆脱了贵族气,显得真挚淳朴。《背影》以“为人生”的现实关怀,凝视中国的社会现实,“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全用口语,成为现代汉语白话文写作的楷模,体现了一种积极健朗的审美取向,把散文的文体和修辞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起到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作用,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体现了文学革命在散文领域所达到的高度。

二.散文集《背影》的典范之处

散文集《背影》的典范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主题的多样性,语言的独特性,结构的严谨性。

1.主题是多样性。散文集《背影》里的15篇文章,主题是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社会批评。这类文章揭露黑暗社会的丑恶面目,控诉反动统治者的凶残,表达对被统治者的深切同情,洋溢着战斗的激情。代表作:《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2)亲情抒怀。这类文章叙写父子情、儿女情、朋友情,体现了朱自清为人为文的特点。代表作:《背影》。

(3)景物描写。这类文章绘声绘色地地描写自然风光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气味、声音等,把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蕴含着深切的人生感慨。《荷塘月色》就是代表作。

2.语言的独特性。因为主题不同,所以,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了语言的独特性。

(1)社会批评类主题的语言直率犀利,比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十一二岁的西洋小孩看我时“两只眼睛大大地睁着,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险的脸了。似乎多我说,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配看我吗?”这语言直接犀利地写出了洋人对我们弱国人的嘲笑和侮辱。作者在文末发出了愤怒的呼喊:“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这语言,直白犀利。

(2)亲情抒怀类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比如,《背影》一文全部用口语,展现出了现代人的口语韵味,把父亲寡言但却深沉的疼子之情表现得具体细腻而形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就是现代美文质朴的语言美,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父亲执意要送儿子时说:“他们去不好!”父亲去买橘子时叮嘱儿子说:“你就在此,不要走动。”这就是摒弃文言的现代口语。

(3)景物描写类文章的语言清幽绮丽,比如,《荷塘月色》以白话美文的华彩,细腻地描写“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光”两个景观,把“荷塘月色”写得迷离而幽美。“薄薄的青雾浮在荷塘里,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色的迷离恍惚。

3.结构的严谨性

散文集《背影》中的每一篇文章,其结构都很严谨。

(1)以“事情发展”为线索结构文章——《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叙写作者在上海亲近一个西洋小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洋人对中国人的“袭击”和“侮辱”,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愤怒。

(2)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结构文章——散文《背影》展示出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暗笑父亲——理解父亲——思念父亲。

(3)以“时空转换”为线索结构文章——比如《荷塘月色》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在转向“荷塘上的月光”,在时空转换中体现一种空灵的美。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典范美文背影
主题:背影里的爱
美文欣赏
背影
数形结合的典范
两装当道
背影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背影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