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民间文化与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2016-09-10 07:22吴冬莉
文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旅游开发

内容摘要:在当前民间文化广受重视、旅游业日益蓬勃的背景下,南充市也逐渐利用其独特的民间文化特色,促进当地旅游开发,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南充民间文化利用现状,探讨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南充民间文化 旅游开发 保护与传承

两千多年来,南充人民融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在嘉陵江中游创造了独特、凝重的南充文化,她融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生态文化等为一体。今南充市境内已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项。[1]

这些民间文化群,已融入到当地旅游开发中。其中开办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有阆中的名醋节,南充丝绸节、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岳池农家文化节等。[2]其中每年举办的南充丝绸节引人注目,它以南充丝绸为主题,融合经贸、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期间,政府牵头,商家出力,展销南充名、特、优、新商品,演播丝绸的剧目和电视片,举办大型丝绸展览和丝绸时装表演,举办影展、灯展、书画展等。届时全国各地游客、商家汇集到南充,洽谈生意、慕名欣赏各种丝质服装,商家和游客都会游览南充名胜占迹,领略川北风光。客观上促进了南充丝绸工业发展,也带动了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甚至也辐射到了周边旅游业。这些依托当地民间文化或者整合当地民间文化的旅游活动都兴办得日益红火,客观上也拉动了南充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建筑遗迹与公共设施建设的矛盾

南充市众多的历史文化建筑群散落在各个县区,其中许多历史遗迹不成规模且由于经济的开发暴露在无保护措施的公共场所外。例如近些年来,南充顺庆府旧址改造、五星花园街道改造,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兴建热潮中,南充众多的老街都被改得面目全非,现在遗世独立的仅存只有红墙街、大南街和文峰街了,名为三条街,实则为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那可是渐行渐远的老南充最后的背影,而以前的龙王街、禹王后街、学院街、府街等老街早已名存实亡。红墙老街长300多米,宽10米左右,两边大多是低矮、破旧、残缺的平房,房顶上电线密布,杂乱不堪,街边各种摊贩,米粉馆、修理店、水果店、杂货店一个挨一个,更有人当街卖蔬菜、水果、竹编,甚至宰杀鸡鸭、维修车辆,街上人来人往,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不停穿梭……这一切都让老街呈现出一种杂乱、破败的感觉,既无当年的老街的古朴也无商业化后的的繁荣。

这样的街道在南充三区六县之中还有很多,除了具有历史底蕴的街道因为市政工程被破坏以外,一些有着浓郁民俗文化气息现代建筑也因为公共设施的建设而受影响,例如位于潆溪老街边的南充市丝绸博物馆,也由于新建的兰渝铁路而受影响。兰渝铁路的兴建,改变了原先的国道212,使得国道由原先经过潆溪老街而直接架桥跨过老街,而位于老街边的南充市丝绸博物馆,也必将随着国道改道而受影响。就现在看到的情况而言,改道工程段杂乱、拥堵,每天尘土四扬,噪声遍地,而高架桥的路基正正对着丝绸博物馆的大门,使得路面凹凸不平,积水盈地,在这个路段经常堵车,路过的行人寥寥无几,更别提进去参观的,国道的改变必将影响丝绸博物馆的人流量,以前那交通便捷,改道后到此处参观的南充本地人肯定会更少。

二.历史文化遗迹历史背景受到冷落,相关方面人员缺乏

南充有着众多的文化历史名人故事,大将军纪信、天文学家“太初历”创造者落下闳、“卓绝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西晋历史学家陈寿、三国时期“力敌万人”的张飞,而以这样一些名人也繁衍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建筑群。高坪区的司马相如琴台、嘉陵区的陈寿万卷楼、阆中的张桓侯庙、南溪口的张澜旧居等。除此之外,南充还有许多宗教建筑群,南充白塔、凌云山真武宫、西充万民宝塔、阆中市圆觉寺、巴巴寺等。

这样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建筑群的开发与利用必然要求懂得相关文化背景的专业性质人才。就南充白塔为例,现如今南充位于白塔公园山顶,对外公众开放,白塔周围未设有围栏、也无专业性质的人作介绍,而白塔前的石碑介绍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游人可以随意触摸和倚靠。对于一个一般的游客而言,或者是当地在公园里游玩的居民,他们大多并不知道白塔的由来,也并不能理解白塔的历史文化价值,甚至在石碑驻足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其实南充白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白塔始名“建隆万寿塔”,又名“无量宝塔”,建于北宋建隆年间(960-963),是一座四方体,高37.10米的密檐式古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南充本有黑白二塔,黑塔在朱凤山(今南充市高坪区京都镇庙儿嘴村),为石塔,清乾隆时建,后毁,唯留下白塔,历经千年风雨飘淋,塔座风化剥蚀严重,塔身稍有倾斜,且西北角开有1厘米-5厘米的裂缝,塔檐两次被雷电击坏,明崇祯十四年(1641)和1982年两次对塔座进行了较大的维修,1995年高坪区人民政府请专家对塔身进行了全面的修复才使白塔保存至今。[3]但是对于白塔的历史以及关于黑白二塔鲁班和赵巧两师徒的传说也被湮没无闻,深知这些历史底蕴的导游人才寥寥无几。

然而保存后的白塔并却缺少对于自身的介绍,塔前的石碑无论是从介绍的形式还是介绍的内容上都不能很好的吸引民众。这样难得遗留至今的白塔应该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和引以为豪才对。笔者认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更多的受到旅游开发部门的重视。在历史文化遗迹本就以静态方式很难吸引日益追求夸张审美的游客背景下,如果能够很好地整合建筑群的历史文化背景、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配以显目的音像或者制作成为简单的纪录片和动画片,标示在显目的位置,必定能够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三.旅游消费者呈两极分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信息化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本地群众选择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尤其是一些政府主办的主题活动,例如南部的升钟湖风景名胜区、阆中的锦屏山风景名胜区、营山的望龙湖森林公园等,这些风景名胜区往往有着便捷的交通、优美的山水,选择群体大多为本地一些中产阶级居民;而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多会选择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浓郁的地方,一些名人故里、古城、宗教建筑群,而在南充读书的大学生则偏好一些有主题展览的地方,例如去蓬安看桃花、去搬罾摘草莓等。这样的不同分化,要求当地旅游政府整合一套比较完善的旅游开发方案,例如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地游客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可以加大对于一些历史文化景点的宣传,把各地区分小块归为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生态文化,每个文化点罗列不同景点,分为几日游;在一些长假,例如春节、五一、国庆期间,可以提供一些风景名胜自驾游方案,通过高速减低收费、名胜区展销当地风味小吃、手工艺品为手段,多在广播、电视、私家车无线电台宣传吸引游客;而在周末、开学前夕、寒暑假则可以举办一些主题生态展览,在园区内在配以一些鲜明的主题娱乐公园,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打出学生优惠价、回馈价等活动。

参考文献

[1]南充市文化局,南充市文化志[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

[2]张明川、冯明义,嘉陵江中下游地区节庆活动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3]蒋小华,南充文物旅游揽胜[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2014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410638047)

(作者介绍:吴冬莉,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省级项目-南充市民间文化与旅游开发项目负责人)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旅游开发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