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9-10 07:22汪晗
文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党群关系科学发展观新时期

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群关系,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然而新时期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已经不能用过去的方法解决党群关系出现的问题,需要开拓新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恰恰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扩大党组织在基层的覆盖面,是和谐当前党群关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党群关系 新时期 科学发展观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现状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的内涵

党群关系,分为宏观党群关系和微观党群关系。就前者而言,是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后者则指的是政党与社会团体、公民及自治性组织的关系。由于政党的特性,世界上所有政党都高度关注党群关系。良好的党群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经济上,GDP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政治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形成,全民族文化程度显著提高。

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当前部分党员的个人原因以及在一些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党群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入分配改革缓慢,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不断下降。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应该不断上升,但是从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上看,后者呈不升反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必然会对人民生活水平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第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一些党员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把权力当做为自身谋取私利的工具。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党的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长此以往,对于党开展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党员特权意识浓重。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掌握着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可是当前有太多的党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更为丰厚的社会资源,形成一种特权意识,严重玷污了党员形象。

(三)新时期党群关系出现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基础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我们所处的社会有了许多变化,因此党群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第一,党对群众的地位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人民自主意识得到加强,党不再决定市场行为,利益的选择成了民众自己的事,这种自主性的增强必然会催生人民的参与诉求,所以党群之间的依赖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群众的利益诉求发生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是以政治目标为核心,“一大二公”的利益关系冲淡了人们的利益诉求,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乃至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的利益愿望得到了释放的空间,利益开始成为人们的原动力,利益关系也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

第三,党群矛盾越发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改善党群关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党群矛盾较之前显得更为突出。党的作风问题导致党群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绊脚石。

二.新时期影响党群关系的因素

(一)利益问题是核心因素

第一,党与群众争利。党员的特权意识已经成为当前困扰党群关系的一个大问题,身为党员,往往能得到群众所不能得到的好处,如此一来,党与群众的利益分配上必然会出现不公,也就会导致群众对党产生不满情绪。

第二,忽视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看病难,买房难,读书难等问题关系到民生,是人民群众所最关心的问题,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并预防社会矛盾。另外,环境破坏、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都给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二)党的建设问题是主要因素

第一,民主机制不健全,民主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确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我们国家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关键阶段,同时因为我国缺乏民主传统,外来因素对我国产生的冲击较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因民主制度和机制的缺失遭到威胁。

第二,公共权力违规运作,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一些国家的公职人员并没有理清权力授予关系,把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视为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特权,出现了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权力利益化、职能利益化现象层出不穷,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极大损害。

第三,党员作风问题突显。改革开放以来,少数党员干部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没能守住底线,浮夸风、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在党员中蔓延开来。虽然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少数派足够给党的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社会阶层结构是重要因素

第一,工人阶层的变化冲击党的阶层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工人阶层的构成出现复杂化与不稳定化的态势,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的主人由工人变成实际出资者,工人被剥夺了行政权力,处于相对容易受损的地位。这样一种落差必然会使工人阶层对社会的态度产生变化,甚至迁怒于执政党,如此一来,党在产业工人中的影响力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阶层分化冲击党的阶层基础。20世纪7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广大农民摆脱人民公社制度的束缚,投入到城市化的建设大潮中,农民比例不断下降,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因为这种阶级分化面临新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新的阶层出现,其职业和身份的不稳定性使得党的群众基础在其所在的非公有制部门相当薄弱。农民与知识分子的阶层变化对于党的群众工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第三,阶层固化冲击党的阶层基础。在我国,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加剧,底层群众向上流动的信心消失殆尽,从而被固化在社会底层。相反,富二代、官二代却对社会财富形成了世袭。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这个社会无法在平等的环境中发展,那么这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三.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一切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并举,使人民真正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必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发展物质生活。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二是发展政治生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局面。三是发展文化生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四是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走一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群关系和谐建设的主动性

1.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关乎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长久以来,政治纪律工作一直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也十分重视党纪问题,曾在今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上,多次强调党规党纪,呼吁全党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自觉遵守并维护党的纪律。

2.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斗争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腐败是与这种宗旨完全背离的。腐败就是党身体里的蛀虫,使党的精神和肉体都遭到极大摧残,必须出重拳与之做坚决的斗争!反腐斗争的胜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来的,必须在文化和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整体机制,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及建立健全反腐制度。

(三)完善社会阶层结构,夯实党群关系和谐的社会基础

1.培育“中间阶层”,建设“橄榄型”社会

第一,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巩固党的阶层基础。当前我国社会还是呈现出传统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怎么样过渡到“橄榄型”社会结构关乎到能否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同时,由于贫富差距的分化严重,中间阶层由于介于两者之间,是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能够有效地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的平稳发展。

第二,正确看待合理的贫富差距现象。贫富差距现象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贫富差距随之产生。这是阶级分化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我们既不必把这种正常的贫富差距看做洪水猛兽整日惴惴不安,当然也要防止正常的贫富差距无休止地扩大。

2.吸收社会各阶层优秀分子入党,扩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覆盖面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这并不代表我党要排斥其他阶级,相反,作为一个政党,我们必须放弃阶级歧视,广泛地吸收其他阶级中的优秀分子,从而扩大党在社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对社会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新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党可以向社会传达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任何认同党的基本纲领且愿意为实现党的目标去奋斗的人,都可以为党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于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

[9]戴立兴.政党与群众—中国共产党执政考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168页.

[10]王炳林,阚和庆,王春玺.全球化视野下党的社会基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202页.

[11]胡国平.试析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收入差距问题[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作者介绍:汪晗,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科学发展观新时期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