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科学素养 笃守民族情怀

2016-09-10 09:04孟永春赵旺龙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特色科学

孟永春 赵旺龙

特色化发展是国家对我国普通高中改革和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也是普通高中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建特色学校,首先要基于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凝练、形成独特的学校核心教育价值观,并以此为准则,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文化,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积极探索学校特色化发展方向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876年,其前身是陇南书院,1953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校训是1923年由清末状元张謇题写的“苦志以求立,广学以求通”。进入新世纪,学校秉承良好传统,顺应时代要求,以创建示范校为契机,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和“紧扣教材,狠抓基础;面向中下,兼顾两头;注重能力,严格训练;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基本要求,着力构建“和谐、合作、合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和教学水平的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校从学与教的实践层面着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交往协作能力,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积极推动这所百年老校从粗朴到精致的完美蜕变。

进入新课程实验以来,学校执著推进“提高教育觉悟,走向教育自觉”理念,引导教师将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提升到自觉的水平,以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和自觉的言行去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诚挚朋友。

学校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确立了以培养富有科学素养、民族情怀特质的学生为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方向。

科学素养,指学生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科学价值的理解而形成的技巧与能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三个层次。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作为一个优秀公民应该具有的生活必需的科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执著钻研、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

民族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隋怀,核心是爱国主义,就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认同,使学生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民族情怀作为学校核心的办学追求,是基于我们对当代公民基本素养的理解及判断,也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激烈竞争使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千校一面,万人同貌”的尴尬局面的疏解,是对教育真正回归“基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这一本真诉求的理解、把握、反思与应对。

二、构建课程体系,为特色发展奠基

学校特色建设必须扎根于课程层面。要用特色办学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核心理念指导国家课程在校内全面而特色化的落实。在必修和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把“科学素养,民族情怀”的核心教育追求与课堂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不为特色而特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亮点。

以文科教学活动为主要载体,强化青年学生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况下,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民族自尊、自强、自信和自爱精神。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各个层次解读理科类课程的课标、教材,端正教学思想,纠正教学重知识、轻思想的倾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积极开发开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最容易表现学校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特个性,更能适应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依据我们特色校建设的定位,中华传统文化类正在开设的课程是:《中华文化基础》,每周一课时;高一、高二级开设《国学经典诵读》,举办经典诵读大赛,创设经典文化氛围,浸润书香心灵,涵养品格情操;选学《论语》《孟子》《周易》《道德经》的部分章目等。

三、建设学校文化,赋予特色发展灵魂

要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让全体师生拥有健康的人格、积极的精神面貌、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让学校的教育信念融入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态度和教育教学行为中,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校文化。

以“刚健有为、趋真向善、执中守正、争创一流”的天水一中精神为准则,大力倡导教师以满怀人性的敬畏与爱心投入教书育人的一线,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并总结提炼出了“心正、身正、术正,思善、言善、行善,爱岗、爱生、爱校”的师德师风要求;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法指导、学情分析等,总结提炼出了“苦学、会学、乐学,成人、成才、成功”的学风新要求,丰富扩大了学校校风的内涵。

通过校园建筑、景观等硬件设施,校史馆、名人校友等人文设施来固化、积淀百年名校的文化特色;通过道德经典诵读及“书香校园行”活动、阅读指导课的开设等,营造出高雅、和谐、丰厚的人文环境;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氛围。四、丰富活动载体,把特色办学落实到学生实践

学生活动是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多年来一直组织学生持续开展“我爱我家”活动,如替父母洗一次锅、为父母洗一次脚等,让孝心变成行动,在活动中注意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持开展“我的校园我当家”活动,走进福利院,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参加保护母亲河志愿活动,开展感知社会、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家、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科普社、范缜雄辩社、九歌文学社、口才与演讲协会等20多个社团通过各种形式长期开展活动。各社团根据自身优势,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同时学校还长期开展文艺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名人讲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使道德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践履的过程,从而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特色科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科学拔牙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