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 跬步千里

2016-09-10 09:04薛晟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引号用法古诗词

薛晟

复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课后再次进行的重复性学习活动。其英语单词是“review”,view即观察、查看,re-view,其实就是再看一遍!但就是这简单的“再看”一遍,却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害怕面对,同时又难以提高效率的环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事半功倍地乐于复习又善于复习呢?

一、把握课堂五分钟,时背时记常巩固

小学语文重在积累,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名篇名段需要背诵,课外补充材料中有许多必备的古诗词需要掌握,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厚积而薄发,获得丰富的语文素养以及扎实的文学功底。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背诵的内容最不感兴趣。而教师呢,因为怕学生不自觉完成,总是花大量精力和大把时间去督促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可是,等到新的学期开始后,之前背诵的内容又烟消云散了。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害怕并且乐于背诵积累这些内容呢?我们可在开学初先列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找出本册教材中需要背诵积累的内容,让他们先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进程中,教师每教一处,学生就复习一处。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每天利用上课的开头5分钟让学生背诵,如果只有一课的内容需要背诵,那就重复背诵该内容,原则上直至5分钟结束为止;如果又教学了新的内容,那就新旧知识一起背诵。以此类推,直至背诵的内容越来越多,5分钟已经背不完了,那就于下节课开始的5分钟接着再背。天天背,课课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这5分钟的背诵时间都是雷打不动的。

课堂5分钟的背诵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全班齐诵气势大,小组竞赛诵读积极性高,个别表演式诵读针对性强,男女生配合诵读最受欢迎……教师在学生背诵的时候,应该仔细倾听,认真观察。因为即使是在全班诵读时,只要你走到每—个学生身边,都能够从他们的声音和唇语中发现,谁是能够熟练掌握背诵内容的,谁可能是“滥竽充数”的。做到心中有数后,下次诵读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让这些“南郭先生”露个脸,让警钟时常响起。

二、善用课后小游戏,文学底蕴巧积累

平时,学生的课间活动也可成为复习的“阵地”,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下课时间,寓教于乐。其中,古诗词的积累在课后就是非常好的游戏活动。“故事圈圈圈”类似于猜拳游戏,在出“剪刀石头布”的同时,两人就可对诗。如果学生对不上诗来或是对错了,那就输了;如果能对上诗,再看看猜拳时谁能赢。大家轮流坐庄,通过游戏来竞选“拳王”。学生玩得不亦乐乎。为了得到“拳王”的宝座,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去积累“海量”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在游戏中力压群雄,拔得头筹。

要知道,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中发自内心地复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类似的活动还有“江南才子大比拼”、“诗词我来唱”、“心有灵犀猜诗句”等有意思的游戏。它们都可以激发学生积累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不要总是想着用“师权师威”来逼迫学生复习背诵,有时候,换一种方式可能效果会更好呢。试想一下,当复习已成为像看“快乐大本营”节目一样轻松高兴的事情时,谁还会想着去逃避呢?

三、抓好课堂主阵地,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基础知识遍布各个年级段、各篇课文之中,可不少教师到了高年级才将所有知识点混起来复习,通过题海战术强迫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点:辨析组词、选词填空、句型练习、综合改错……其实这些内容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在期末复习时才集体呈现出来。我们不妨把这“题海”切分成“题江”、“题河”,甚至是小小的“题溪”吧!而切分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本人了。

教师一定要对小学6年的阶段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识,什么时候该教什么,教到怎样的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能随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文练,不但把每篇文章出现的知识点都教给学生,且要能够在课堂上将这些内容当场练习消化。而当下一次再出现这个知识点时,可在之前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其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复习中提升学习的质量,或进一步巩固之前学习的旧知识。

比如说,引号的用法一般有三种,但是学生常常搞不清楚。我们在低年级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引号,并告诉他们,人物说话时会在提示语后面用上冒号、引号。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直接引用,引用的是这个人说的话。然后,教师要根据这个知识点,在课堂当场进行练习:给出几句句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引号,把它们圈出来并写一写,搞清楚引号里是谁说的话。以后,若在课文中又出现了这个知识点,就要给学生重复一下,并适当在课堂中进行巩固练习。

到了三年级,我们会学到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这时候就可以一边复习之前的引号的用法,一边教给学生:引号还有第二个用法——表特殊含义,“无字词典”并不是指我们平时用的词典,而是指生活中的学问,所以要给这本词典加上引号。课堂中,教师一定要趁热打铁,将引号的两种用法加以区别,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辨别,将新旧知识融合着进行训练。

到了四年级,在学习课文《雪儿》时,文章中就出现引号的新用法:我给它取名“雪儿”。此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复习之前引号的两种用法,并告诉他们:在这里,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给鸽子取的名字叫“雪儿”,所以引号在这里起的作用是着重讲述。

引号的三种用法到此就全部呈现出来了。这时,一定要当场练习,巩固这三种用法的区别。并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课文中只要出现引号,教师就有必要强调一下,且在课堂练习中最好进行相应的训练。经过这样从易到难、逐层递进的学习和复习,相信学生在高年级时一定对“引号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会掌握得很好。

同理,对于很多句型的训练、修辞手法的运用,都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有意识地将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当场训练。之后,只要这个知识点一出现,就一定得及时复习巩固,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又如生字词的默写,同样需要我们每天操练,让学生把错误的字词集中在自己命名为《敌人集中营》本子上,以方便自己经常有针对性地把这些字词进行自默重默,切不可等到期末复习时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题海战术”。如此,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了,诵读积累丰厚了,阅读和写作也就一定能稳扎稳打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人如是说。我们只要时时刻刻将复习工作自觉融入每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知识内化于学生之心,就能日积月累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摆脱无聊、枯燥、费时的强化复习。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引号用法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猜诗词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点击“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