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伴我们成长的杂志

2016-09-10 07:22
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读本鸡汤心灵

一个小故事读出一段哲理,一段哲理升华整个人生——曾几何时,《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是小编们那个年代的最爱的读物,一堂作文课,老师大手一挥:去读读《读者》吧,大家就喜滋滋地沉浸在书香中了。

后来,随着网络时代兴起,以《读者》为代表的鸡汤型杂志似乎衰败了,大家都在说,鸡汤灌多了也会腻喔。但偶尔再次相遇,却也有一种别样的温馨。那么,今天的小编,和《读者》等杂志有没有不得不说的故事和感悟?当年是否曾有一篇文章瞬间打开我们的心扉?今天的小编如何看自己与陪伴我们成长的杂志相拥的那段岁月,对同学们又有何建议呢?

吴老师的那一碗心灵鸡汤

◆清  扬

对于写作文乃至语文学习,我对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吴老师的教学方式印象深刻,也甚为感激。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一些影响,我才走上了做编辑的职业道路。

吴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平时上课注重整体的语文教学,考试时则会把一份语文试卷分析得十分通透。比如,试卷前面的基础部分,包括选择题和阅读题,是一定要拿分甚至不能失分的。尤其是古文阅读部分,他教授古文很有一套,为我的古文阅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至于作文部分,虽不能保证能拿多少分,但也有针对的办法:读《读者》,看《今日说法》。高中尤其是高三的课业学习,繁重枯燥,没有多少阅读课外书和看电视的时间。吴老师就为班级里订阅了许多杂志,当然,心灵鸡汤式的集萃美文是首选,比如《读者》。老师规定,每期新杂志回来,每位同学都要阅读,选取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写一些感悟。这样的规定是强制性的,起初,大家还很不乐意,但真正捧起一本《读者》时,却又真的像掬起一捧甘甜的泉水一样,回味无穷。那一个个感动心灵的小故事和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真不知要比文综英语数学试题好读多少倍。而看《今日说法》,则是要我们辨明社会上的是非黑白,有一定的社会判断能力。每期节目还都是吴老师亲自录下来,拿到阶梯教室放映的。

就这样,阅读《读者》之类的杂志不仅调剂了单调的课堂,还真的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欣赏了一个个小故事,学习到了一些讲故事的方法。我不敢说,我的作文分数有多少是《读者》熏陶出来的,但吴老师的这一碗心灵鸡汤,确实让高中时的我滋润了心田,也润泽了文字。

今天的中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对阅读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越来越多种类的杂志走进了当下中学生的阅读视野,但我想,真正能走进心灵的读本还会是他们的选择。

鸡汤再浓,终究是汤

◆文  南

中学的时候,读物匮乏,学校没有图书馆,自己又没有买书的习惯,但是求知欲旺盛,总需要一个出口。那时候盛行的杂志,就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这些杂志都以故事见长,以“鸡汤”闻名。大家每天被六门学科折磨的心灵,亟需“鸡汤”的滋养。那时候这些杂志很常见,无论在班级里,还是在亲戚朋友家,总能见到几本。于是我时不时总会拿起来阅读一番。只是,今天想来,当初阅读过的那些“鸡汤”,几乎没有一个还有印象。原因我想有两个,一是它们已经内化在我的血液里,无招胜有招了;二是当初根本没有用心看,纯为消遣而已。我更倾向于后者。

作为对比,后来我喜欢上了一份报纸,叫《新周报》。因为我喜欢历史,也爱读新闻政治,这份报纸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中间还加以心灵鸡汤,简直完美。于是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它,几乎每期必买,连着看了五年,它丰盈了我的精神,充实了我的大脑。到大三的时候,有一天,我觉得我上升了一个境界,我决定停止购买《新周报》,因为我觉得,我不该再这么杂乱地看下去了,我得专一、深入地阅读。于是,我花更多的时间读文学、读政治学经典、读历史专著,杂志方面,我开始读《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人物》,遇到感兴趣的,就会买下来。这些杂志人文性更强,视野更广阔,解读问题也更深刻。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小编的一个阅读历程——杂志阅读的三级阶梯。对于你们,我想是一个道理,跟随自己的内心去阅读,它会告诉你们该读什么样的杂志,随着时间的流淌,不断指引你们前行。至于“鸡汤”,人总是需要“鸡汤”的,“鸡汤”都是治愈我们的良药。只是,“鸡汤”再浓,终究只是汤,聊以慰藉尚可,要支撑我们前行,是需要干货的。至于干货是什么,我想,你懂的。

记忆中的纯美时光

◆肖  尧

已经很多年没有受过心灵鸡汤式文字的浸润了,看来我真的长大了。我已经分清楚,真正的鸡汤与心灵鸡汤的区别了。所以,更加执着地在现实的大路上跌跌撞撞,即使有受伤的时候,也能很快自愈——只单纯依靠自我强大的心理免疫力。

可是以前,我完全不是这样的。大约是初高中的时候吧,我疯狂迷恋《读者》等心灵读本,对其中的文章真的称得上是膜拜不已。不仅细细读之,遇到好的段落篇章还要摘抄下来;而且,对有些哲理性的语句还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背诵。可以说,我疯狂地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我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在疯长,但是心中除了热血,少有其他的东西。我就像个愣头青一样,试图在平淡的世界里横冲直撞,但横冲直撞也是需要平台和勇气的。我的劲儿头只能是暗暗的。而在看那些心灵读本的时候,我感觉思想与身体融合了,甚至能清晰预想到未来我要走的路,能看清这些文字熨平我心的那份舒适感。我从没那么疯狂过,几乎每一期的各类心灵读本都要买上一些。

如今看来,过往的我只注重心灵的提升,而很少付诸于行动;现在的我真真实实地在行动了,心智更强劲,就少去依赖那华而不实的心灵浓汤了。还有,我始终觉得,心灵读本对青少年是有益的,他们永远需要这样的文字去被温暖,被体贴,被关爱。只是如今的时代,他们获取这样的文字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心灵类读本式微,实在不能成为青少年不需要这类“鸡汤”的明证。

猜你喜欢
读本鸡汤心灵
雏燕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唤醒心灵
鸡汤热线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