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更要“解压”

2016-09-10 07:22张莹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心学会交流

张莹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大力呼吁要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相关部门还出台 “减负令”,老师也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依旧会有很多压力是当今社会的孩子们所不得不承受的,不管这压力来自于自身还是老师、家长,抑或是社会。因此,一味地“减压”不行,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缓解和面对压力,解决压力的负面影响,增强自我抗压能力,也就是“解压”。作为教师,应该要具备及时发现并帮学生解压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学会去面对学习压力,要联合家长并转变其错误的教育观念。只有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抗压解压能力,才能避免如今很多孩子动不动就以轻生的方式来面对压力。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作为老师,要具备发现、缓解学生压力的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敏感地察觉出学生的一些反常表现,并及时通过交流沟通等形式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心理学认为排解压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宣泄。其中,倾诉就是宣泄的一种。当察觉到学生正背负着很大压力时,老师需要扮演学生“知心朋友”这一角色,当学生愿意将你作为倾诉的对象,把心中的苦闷都倒出来后,就能很大程度上减轻自己的压力。在倾听学生心声时,要能够全神贯注地听他道出心事,关注他的情绪,让他感到被重视、被关注。当察觉到学生有异常举动,要主动去关心他,像朋友一样找他聊天,使他感觉到还是有人在关心和关注着自己的。当他把心里压着的那些话倾诉出来之后,又要适时地给予他安慰,告诉他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并让他知道自己并不差,鼓励他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用充满爱意与期望的话语与之去沟通,借此给孩子传递信心与力量,帮助他战胜恐惧与不自信,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压力。

作为老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自觉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自我解压能力。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压力,就像运动员平时训练时的杠铃,当压力过度,突破了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就会使人身心俱损,甚至彻底崩溃。不过就像运动员坚持每天都压压杠铃才有足够的力量奔跑和跳跃一样,我们也应适当地背负一些压力,这样既能锻炼个人的能力,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吃苦精神,承受不了一丝一毫的压力,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今后还要面对许多考核,有学习的,也有人生的,这些都需要用坚强的勇气、刻苦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去面对、去拼搏。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勤劳勇敢,不轻易被困难吓倒,不躲避现实,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始终保持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还要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得失,不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面对心理脆弱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不轻易否定自己,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勇于正视压力,学会承受压力,才能在日趋激烈乃至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老师,要善于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其实学生的很多压力都来自于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以及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错误想法。在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时,我们要跟家长沟通,不能因他一时达不到要求便一味责怪,这样做不仅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学习兴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减退,得不偿失。建议大家首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而不要以最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来评论孩子的学习。其次是合理定制学习计划和目标。要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不能对孩子的现有表现总是不满足,不可将目标定得过高,不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允许孩子偶尔有几次失败,这样可减轻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坚定其学习的信心。再次是认真帮助孩子研究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寻找方法,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及时反思、认真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是经常交流提高效率。我们应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家长应与老师和其他家长多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也能借鉴别的家长的做法,帮助自己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任何人都无法摆脱压力的束缚。因为很多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是“减”不掉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解”压,让学生们学会用坚强的意志、恢弘的气度、宽广的胸襟去承受生活中的一切压力,把压力当成推进人生的动力,而不是不可逾越的阻力。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信心学会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记战“疫”,树信心
学会分享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