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也须裹“糖衣”

2016-09-10 07:22韩旭灵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糖衣良药水杯

韩旭灵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已成为人们修身的千年圭臬。其实,真正的良药未必一定苦口,有点甜且更容易下咽。美国著名实业家玛丽·凯什说:“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我所谓的‘三明治策略’——夹在两大赞美中的小批评。”因此,当我们教育孩子时,不如多一些赏识和激励,做到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让孩子在“有点甜”的感觉中改正缺点和不足。

检查生字时,我有意叫进步较大的伟到讲台听写。谁知,这孩子毛毛躁躁地把一位同学的水杯撞到地上,一时乒乓作响,水花四溅。伟吓得手足无措,同学们也一脸愕然。我打趣道:“伟啊,这段时间你进步可真快,连水杯都急红了眼,生拉硬拽也挡不住你前进的脚步啊,但我们可不要学猛张飞哟”。随即,伟和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教师如果能在批评学生的同时善于发掘他的优点并给予热情的赞美,让他产生“最佳的情绪体验”,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在这个案例中,我如果直接责怪伟:“刚有点进步,就长刺了?”他肯定会满腹委屈。但是,我用幽默的语言肯定了伟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优点后,不仅化解了尴尬,也使他认识到“猛张飞”的坏毛病,教育事半而功倍。

下午,我一走进教室便不由得“火冒三丈”,原来刚刚粉刷的墙壁上竟然有很多黑色斑点。“谁干的,站起来!”“老师,是我……”峰嗫嚅着。“我,什么我?你还能做一件好事吗?拜托!”看着流泪的“捣蛋包”,我懒得听其解释。下课后,班长悄悄告诉我:“老师,峰是帮同学打扫卫生,争着涮拖布时,不小心把墙弄脏的”。临近放学,我找到了峰,真诚地说:“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你的动机是好的,老师向你道歉,但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啊!”这时,孩子流出了激动的泪水,我心里一热,赶紧把峰拥在怀里……

开始时,我的不分“青红皂白”和“横加斥责”是“冰冷”的,既挫伤了孩子做好事的积极性,又给孩子的自尊带来一定的伤害。“药”是苦的,但我真诚的道歉和热烈的拥抱是温暖的,道歉中善意的提醒是“甜甜的”,所以,孩子第二次的泪水是对我批评的理解和感动。因此,“苦”与“甜”的对比恰似“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倩,你好!首先,祝福你生日快乐!你是我们班的骄傲,你兴趣广泛,乐于助人,是我们班的热心人。同时,也希望好动的小毛病远离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更加努力,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在编写学生的生日祝福时,我力求做到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甜”的咀嚼里品尝到一点点“苦”,从而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和产生纠错的自觉。白居易说过:“平易近人,人必归之。”所以,面对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教师如果直奔主题,定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事倍而功半。因此,只有裹上“糖衣”的“良药”才会有更大的功效。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表扬和批评“拿捏有度”,充分发挥表扬与批评的正能量,激励孩子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糖衣良药水杯
好习惯是良药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水杯疑案
别做糖衣里的薄荷少年
冰糖葫芦
移水杯
神医的良药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炮弹与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