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综合治疗86例小儿脑瘫

2016-09-12 03:38宁承婕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贵州553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6期
关键词:脑瘫小儿常规

宁承婕(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贵州553000)

中西医综合治疗86例小儿脑瘫

宁承婕
(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贵州5530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综合组采用中西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综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67%)及GMFM评分[(72.51±21.84)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81.40%、(58.24±21.45)分],而Ashworth评分[(2.81±0.37)分]明显低于常规组[(3.01±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缓解患儿肌张力状况,并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脑性瘫痪; 肌张力; 医学,中国传统; 综合疗法; 治疗结果

小儿脑瘫多由于患儿出生前后1个月内大脑发生的损伤,尤其对中枢性随意肌功能产生损害所致,临床表现为姿势异常、中枢神经性运动障碍,常伴发癫痫、智力低下及语言障碍等并发症。有研究显示,我国脑瘫患儿的发病率达1.8%~4.0%,脑瘫患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脑瘫是导致患儿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患儿的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1]。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43例脑瘫患儿采用中西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3~6.1岁,平均(3.45±0.79)岁;强直型11例,肌张力低下9例,痉挛型15例,混合型8例;视听觉障碍11例,语言障碍13例,癫痫19例。综合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2~6.2岁,平均(3.56±0.81)岁;强直型10例,肌张力低下10例,痉挛型16例,混合型7例;视听觉障碍13例,语言障碍12例,癫痫18例。两组脑瘫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5年)》对小儿脑瘫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经CT等检查得到确诊;(2)年龄在1岁以上,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治疗;(3)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另外,本研究内容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3 排除标准 (1)年龄小于1岁或不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诸如恶性肿瘤、心、肝、肾及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1 常规组 常规组患儿仅给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包括(1)药物治疗:采用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等,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并发癫痫患儿应对症选择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2)康复训练[3]:主要以运动疗法(Bohath手法、Vojta手法等)、作业疗法、语言训练及感觉综合训练为主,3~6次/周,每次20~30 min,3个月为1个疗程。(3)物理疗法:采用神经损伤治疗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及痉挛机治疗仪等进行治疗。

1.2.1.2 综合组 综合组患儿的西医治疗方法与常规组保持一致,同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1)针刺治疗:根据中医针灸理论,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养血益气、舒经通络、强壮筋骨,主要取穴位有百合、合谷、曲池、神庭、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等,颈背软起立困难者配合督脉腧穴的大椎、伸柱,口角流涎配合地仓等,行针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然后休息2 d后继续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2)穴位按摩:对脑瘫患儿头部及四肢穴位进行按摩,采用揉、扣、推、捏、点等方法进行按摩,每天1次,每次20~30 min,促进患儿肢体、关节活动,并辅以功能康复训练,对患儿异常姿势进行矫正,进一步提升患儿关节活动能力。

1.2.2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参考全国脑瘫学术研讨会标准[4],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儿运动发育、协调功能、关节活动度等与同龄儿童接近;有效: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进步;无效:患儿症状无明显变化。其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采用Ashworth评分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对患儿肌张力状况和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价[5]。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无效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表1 两组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脑瘫患儿Ashworth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综合组患儿的Ashworth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脑瘫患儿Ashworth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脑瘫患儿Ashworth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n t P综合组常规组43 43 7.9845 5.4785 <0.01 <0.01 tP--3.51±0.44 3.53±0.43 0.2137 >0.05 Ashworth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81±0.37 3.01±0.45 2.2512 <0.01

2.3 两组脑瘫患儿的GMF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综合组患儿的GMFM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脑瘫患儿的GMFM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脑瘫患儿的GMFM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n t P综合组常规组43 43 6.480 3.003 <0.01 <0.01 tP--45.97±15.74 45.94±15.63 0.008 9 >0.05 GMFM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72.51±21.84 58.24±21.45 3.056 8 <0.01

3 讨 论

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的临床致残疾病,主要是因患儿脑部发生非进行性病变而诱发的运动障碍疾病。小儿脑瘫与成年卒中患者的区别在于:(1)小儿脑瘫多为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发育最快时期所发生的脑损伤,而成年卒中患者脑部发育已经完善,并多在获取完全运动功能后所产生的病变,其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既往丧失的功能,尤其是运动功能;(2)脑瘫患儿因脑发育不完善,且运动功能不健全,尚未接受外界刺激,步行、进食、入浴、如厕等经验欠缺,治疗过程要对患儿的各种不正确体验及能力进行纠正和引导[6]。目前,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时间长、见效慢,临床上多采用综合多种手段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7]。

药物治疗诸如神经节苷脂(糖鞘脂类)可以有效穿过血-脑脊液屏障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且能够与神经细胞膜结合而发挥其稳定脑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对一氧化氮合成酶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兴奋氨基酸的神经毒性,进而促进神经系统和脑组织的功能恢复。另外,脑蛋白水解物也可促进脑蛋白的合成,通过激活腺苷环化酶活性,提升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及机体应激能力,进而可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加快患者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能够对脑瘫患儿的运动模式及异常姿势进行指导和纠正,可通过有效的功能训练及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Bobath神经发育疗法、Vojta手法等都是常规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功能训练还可预防患儿关节变形及挛缩,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聚集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脑瘫属于“五迟”、“痴呆”、“五软”,病因多为先天不足或肝肾亏虚、淤血所致[8]。中医针刺依据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定位理论和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对脑瘫患儿进行穴位及神经反射区刺激,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化脑细胞作用,有助于恢复脑瘫患儿的神经反射功能。穴位推拿疗法可起到平衡阴阳、运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脑瘫患儿能够舒经活血及激发经气,进而有效缓解患儿的肌肉痉挛状况,并有效降低肌张力,对瘫痪肌肉及痉挛肌肉起到良好的平衡调节作用,进一步提高患儿肢体活动度,有助于畸形的矫正。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43例脑瘫患儿采用中西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综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67%)及GMFM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1.40%),而Ashworth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中西医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儿肌张力状况,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也减轻了因疾病对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1]冯鹏飞,尚清.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66-267.

[2]梁秋叶,覃花桃.健康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提高脑瘫儿童疗效及生存质量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0):1114-1116.

[3]吕晓丹.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医儿科杂志,2015,11(5):64-66.

[4]郭洪科,张冬青,刘莎莎.针灸联合智力训练治疗小儿脑瘫8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1):86-88.

[5]蒙艳,刘宝琼,周贤丽.醒窍通督针刺辅助功能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3):98-101.

[6]杜青,李晓捷.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第九届世界大会脑瘫分会场报道[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0):785-786.

[7]孔令霞.针灸、按摩与运动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170-171.

[8]牛相来,马军虎,周伟,等.头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4):347-35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6.042

B

1009-5519(2016)16-2554-03

2016-03-03)

猜你喜欢
脑瘫小儿常规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常规之外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别受限于常规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