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及分析

2016-09-15 06:24仇珍珍顾红娟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骨科部位住院

仇珍珍 顾红娟

226006 江苏省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院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及分析

仇珍珍顾红娟

226006江苏省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80例手术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前(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的134例患者为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14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骨科术后切口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5.55±5.61)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72±5.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9例,未发生切口感染125例,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未发生切口感染14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综合护理干预;满意度

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经济负担,也可能导致手术失败,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在外科患者医院感染中居第2位。骨科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手术,它通过修复或者重建受损骨骼,从而使其恢复原有的生理功能[1]。骨科手术术后一旦发生感染,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医院也将手术切口感染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切口感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笔者对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统计分析280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的134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1例,女性63例,年龄19~67岁,平均(42.23±12.17)岁,手术与受伤时间的间隔为0.5~2h,给予骨科常规护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146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89例,女性57例。年龄21~65岁,平均(41.16±11.49)岁,手术与受伤时间的间隔为0.5~2h,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手术切口感染的判定依据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两组年龄、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病例调查 护理人员每天观察患者术后手术切口部位愈合情况,患者出院时,告知患者手术切口部位自我观察的知识,如发现切口有红、肿、热、痛时,及时联系护理人员,由专职人员进行电话沟通随访。

1.2.2 标本采集 无菌生理盐水擦拭手术切口部位2遍,后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用力擦拭病灶边缘后放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1.2.3 护理干预 对照组为原骨科手术护理常规及一般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3.1 术前教育 组织骨科护理人员学习骨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强调骨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严重性,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对骨科手术患者及家属进行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包括术前沐浴、清洁皮肤的重要性;术中麻醉及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术后伤口、引流液体性状的观察要点等[4]。1.2.3.2 改善环境 (1)病房环境:患者保暖的前提下每日开窗通风两次及桌面、地面的清洁,减少病房内探视人员,错开家属探视时间与换药时间。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病房安置。室温保持在22~25℃,提醒患者保暖,必要时可用周林频普仪照射15min,每日2次。(2)手术环境:保持室内温度22~25℃,相对湿度45%~60%,术前30min开空调进行层流净化,保证空气洁净度达标。护理人员在术前清洗双手并更换衣物,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同时应注意病区以及手术病房内空气净化与消毒,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保护手术切口部位不被耐药菌株感染。

1.2.3.3 术前护理 评估有植入物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风险,对风险较大的患者尽早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1.2.3.4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术中配合医师手术,严格管理无菌器械和一次性植入物。术中维持手术患者的体温正常,并根据需要使用保温或加热设备,使用的液体均加温至37℃,以防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1.2.3.5 术后护理 术后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如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引流通畅,观察伤口及引流液的性状,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认真执行手卫生,洗手的依从性及正确性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科室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列入科室质量考核范围内。制定家属探视进出制度并严格执行,控制致病菌落数量,消除继发感染的影响,以巩固手术效果,加快患者康复。

1.3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55±5.61)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72±5.08)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例数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例)

3 讨论

骨科手术切口部位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操作本身、患者身体素质以及术后护理工作等。在骨科手术过程中,患者多由于侵入性操作或者护理不当而产生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这同时也是导致术后切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我院是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自2013年7月以来我院骨科对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3.1 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骨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吴红巧等[5]对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院内感染等。其中,年龄、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骨科手术时间越长,污染源细菌落入手术切口部位的概率和数量都会大大增加,同时也可引起细菌在切口位置定植,增加切口感染的危险性。住院时间也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同时切口部位感染又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

3.2 综合护理干预 我院骨科首先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可对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见,从而能采取主动和预见性的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护理人员培训、改善病房和手术环境,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相关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部位感染9例,发生率约为6.71%,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部位感染2例,发生率约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科由于人群特殊、创口污染、手术复杂、住院时间长等原因,使手术切口部位感染风险大大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骨科患者手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刚.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4):2735-2736.

[2]管其新.二种护理方法用于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192-193.

[3]张红伟.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6-87.

[4]江淑芳.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4):332-333.

[5]吴红巧.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97-99.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15

2095—9559(2016)04—2338—02

2016-03-23

猜你喜欢
骨科部位住院
妈妈住院了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