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业余自行车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万州区为例

2016-09-18 06:01蔡卿鹏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万州区业余参与者

蔡卿鹏(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重庆市业余自行车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万州区为例

蔡卿鹏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该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困境,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地对策,从而为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推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万州区 业余自行车 现状 对策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集速度、力量、耐力素质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自行车的健身价值。万州区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库区经济、教育、文化、交通枢纽中心。万州区位独特,自然环境优美,拥有青龙瀑布,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穿城而过。随着库区万州经济建设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观念和意识增强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来,这对推动万州业余自行车运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万州区业余自行车协会、俱乐部组织者及参与者等运动群体为研究对象。

表1 参与者性别比例分析

表2 参与者年龄分析

表3 参与者职业构成分析

表4 参与者消费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自行车”,“业余自行车”等为关键词检索,查阅近几年有关业余自行车运动方面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为该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阅读大量相关文章资料后,根据该研究的目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并请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对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随机抽取174名,发放问卷174份,回收156份,回收率为89.6%,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97.2%。

2 结果与分析

2.1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基本情况分析

2.1.1参与者性别比例

由表1看出,万州区业余自行车参与者在性别比例上有很大差距。男性占87%,女性占15%,这跟自行车运动自身的项目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女性生理特点有关,自行车运动是集速度、耐力和力量于一身的项目,男性在身体素质上明显优于女性,这让很多女性望而怯步。第二,人们对自行车运动知识的了解不足。大多女性以为经常骑行,会导致自己的小腿变粗,影响自身的身体美观,从而放弃这项运动。其实自行车运动是由双腿交替运动完成的,骑行后会使腿部肌肉纤细名目,达到减肥塑形的效果。第三,自行车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万州属于山城,地势高低起伏,路况复杂,女性的心理素质抗干扰能力低于男性。第四,女性在家中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这也导致女性空闲时间少,影响参与自行车运动。

表5 参与者锻炼动机

表6 参与者组织形式

表7 参与者主要的骑行场所

2.1.2参与者年龄、职业构成

由表2能看出,被调查的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中,参与人数最好的是18岁以下,这部分参与者为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导致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骑行。18~25岁的人最多,约占调查总数的59%,这部分人属于青年人群,他们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着充足的业余时间参与骑行活动,追求刺激挑战自我。其次是36~50岁的人,约占被调查总数的22%,这部分参与者,有着稳定经济基础保障,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支配,同时又对健康关注程度比较高,爱好骑行。51岁以上的参与者占17%,这部分锻炼者,大多为退休人员,身体机能虽然下降,但对健康的渴望,促使他们参与骑行。

如表3所示,有着稳定工作和经济基础的机关、事业人员、个体和其他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7%、12%和21%,这部分爱好者最多;学生参与比例为31%,因为大多为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以及有着大量空余时间保障他们参与骑行,离退休人员比例最小,他们身体素质下降,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

2.1.3参与者消费情况

参与自行车运动就必须有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这是必不可少的消费。万州区业余自行车爱好者拥有的自行车分为三种,山地自行车、小轮车和公路自行车。由表4可以看出,被调查所拥有的自行车中,价位在3 001~5 000元最多,占总数的56%,该价位最能受大众接受。5 001~10000和10000以上价位的自行车性能和配置都比较高,拥有者大多为骑行年限比较长和经常参加比赛的人群。而拥有1 000元以下和1001~3 000元自行车的人比较少,大多属于入门级自行车参与者,他们对自行车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满足自身的锻炼健身效果。

2.2参与者锻炼动机

如表5可得,通过调查参与者动机发现,以健身健体为目的的人最多,占52%,足以说明人们对参与业余自行车运动这一重要功能的认可。有24%的人选择交友娱乐,在骑行过程中,社会分层下不同角色有着共同爱好组成一个团队,大家互助互利,增进感情,结交朋友。有15%的选择舒心减压,日常忙碌的工作,可以在骑行过程中放松下来,亲近自然,陶冶情操。还有少部分人选择减肥塑形,希望通过骑行,达到减肥瘦身的作用。

2.3参与者组织形式

经表6调查发现,参与协会活动的最多占48%,因为万州区自然人自行车协会成立最早,影响力最大,并且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相对完善。参与俱乐部骑行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0%,万州区有三个自行车俱乐部,全部为自行车经销商,有稳定自行车购买者参与其活动。选择个人骑行活动的占12%,时间和骑行路线上相对自由。

2.4参与者骑行场所的选择

如表7可得,51%的人参与业余自行车运动的骑行场所在万州区境内乡镇,因为这些骑行路线有很多景区,如甘宁镇的青龙瀑布、铁峰镇的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罗田镇的古镇等等,骑行到这些地方,不仅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也欣赏了美景。5%的人参与跨省市长途骑行,从问卷调查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参与长途骑行的人多数不多,大多数是为了欣赏沿途的美景放松心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选择号称“景观大道”的国道318川藏线的自行车参与者。42%的人选择城区骑行,这部分人群大多为上班族,利用骑行上下班,低碳出行。万州区紧邻奉节、云阳、开县等,这也导致有16%的人选择跨区县骑行。同时了解到很多人其实是很愿意参与长途骑行,但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出发,最主要的是时间问题。

3 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发展困境

3.1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

缺乏政府部门支持是影响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发展的首要因素。首先,政府部门还未意识到业余自行车运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对文化宣传的作用,现在万州区城市汽车拥堵和大气污染严重的今天,政府更应该大力的推广这项绿色环保的运动项目。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业余自行车的骑行提供一些“绿色道路”,为骑行参与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3.2万州区业余自行车协会、俱乐部实体化程度不高

万州区业余自行车协会、俱乐部都属于民间自发性组织,缺乏统一的领导。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意性、缺乏规范性,必然导致一些比赛活动无法高效的运作,从而阻碍业余自行车运动在万州的推广。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要实现实体化,必须逐步具备三个条件:成为管理本运动的项目主体;符合社团法人条件,责、权利统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够依托社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3.3举办赛事少

举办赛能提高该项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大规模的赛事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选手参加,提高城市赛事品牌的建设,提升城市影响力;赛事的举办,能为该地人民群众对该项目对直观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万州区该地举办的业余自行车比赛少且规模小,难以扩大影响力。

3.4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力度的不足,是导致参与者性别差别大的主要原因。人们对自行车运动没有完全的认识,尤其是女性认为,自行车运动的会使自身的身材体形发生变化,导致女性放弃参与这项运动。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平时组织的活动规模小,难以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

4 万州区推广业余自行车运动的对策

4.1大力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政府方面要加大对万州区业余自行车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对自行车俱乐部进行统一管理,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协会和俱乐部经营管理;从基础设施和大规模业余自行车比赛,活动组织当面大力扶持。

4.2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

大多数人对于自行车还停留在作为代步工具,忽略了自行车本身的运动健身价值。建议政府宣传机构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自行车运动的宣传;将自行车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有效措施加以重视,并将其视为绿色消费的一部分进行提倡,在民众中培养自行车文化,从而在万州区对该项运动注入持久的活力。

4.3建全业余自行车运动协会、俱乐部实体化

万州区业余自行车运动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活动的自发、涣散的现象严重,活动的开展存在诸多的隐患。协会、俱乐部实体化是一个渐进过程。政府相关体育部门将万州区所有自行车协会、俱乐部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和运作,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将业余自行车运动纳入管理范围,保障业余自行车运动健康有序地发展。

4.4增加自行车运动赛事的举办

增加业余自行车比赛的次数,加大举办赛事的规模。赛事的举办,不仅能促进个俱乐部之间的技术交流,还能拓宽该地自行车爱好者的视野,有利于提高爱好者们的技术水平。赛事规模的加大,极大的促进城市赛事品牌的影响,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1]梁海燕.广州市户外自行车运动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6(1):40-43,47.

[2]覃刚.武汉市业余自行车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王兆征,李致潇,谢少贤.南昌市户外自行车健身俱乐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29-31.

[4]徐道行.自行车运动——自行车的发展[J].中国自行车,2007 (11):41-43.

[5]任宇轩.太原市业余自行车运动开展的现状及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5.

G807

A

2095-2813(2016)08(b)-010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102

猜你喜欢
万州区业余参与者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为业余棋手诊脉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