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吊球应用的研究

2016-09-18 06:01赵士杰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1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意大利队落点美国队

赵士杰(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100)

第11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吊球应用的研究

赵士杰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10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的中国女排,在对阵前四强队伍共3场比赛中运用吊球技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相互比较,分析影响吊球成功率的各种因素,找出中外女排吊球技术的不同,旨在帮助中国女排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期为中国女排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第11届女排世界杯 吊球 统计分析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其逐步从娱乐阶段走向竞技领域,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运动员技术全面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运动员不仅要有出色的进攻技术也要有良好的防守意识,做到攻守兼备,才能适应竞技排球的需要。随着队员的高大化,拦网水平不断地提高,使得比赛中一味地强攻往往取得的效果却不佳,但是在强攻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吊球技术则可以取得很好效果。吊球作为一项在比赛中经常运用且有实效的技术,因此,更深一层地认识吊球在比赛中的作用,系统分析其分类、特点和运用的方法、时机,对排球训练和比赛都是有益的[1]。针对性地运用吊球技术可以使得战术组合更加变化多端,从而扰乱对方的防守布局,破坏对方的防守节奏,变不利为有利的作用[2]。更深一层的认识比赛中吊球的作用,系统分析其分类、特点和运用方法,对排球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参加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与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共计3场比赛中的吊球技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为我国各级排球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2011年女排世界杯中的中国女排与意大利队、美国队、日本队,共计3场比赛为研究对象。

表1 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双方的吊球统计

表2 中国女排对美国双方的吊球统计

表3 中国女排对日本双方的吊球统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该文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上网查询中国排球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volleyball.org.cn/)、国际排联官网(www.fivb.org),收集与该次比赛有关的理论、相关信息和报道,掌握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在图书馆下载参考文献,为论文撰写提供依据。

1.2.2录像观察法

对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冠军意大利队、亚军美和第4名日本队的3场比赛录像反复观察,利用回放、慢放进行吊球技术统计。

1.2.3数理统计法

将查阅国际排联网站和观察录像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Excel软件进行平均数、百分比等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吊球效果分析

对2011年女排世界杯中的中国队与意大利队、美国队、日本队,共计3场比赛中吊球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将吊球效果分为成功、一般与失误,并对各种效果进行统计,然后计算出成功率、一般率与失误率进行分析、对比与讨论(见表1、表2和表3)。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队对意大利队比赛的吊球总数上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少2次,中国队成功率66.7%,一般为33.3%,失误占0%;意大利队成功率81.8%,一般率18.2%,失误率0%。由此可见,中国队在吊球运用的数量上少于意大利队2个,成功率低于意大利队15.1个百分点,一般率比意大利队高15.1个百分点,失误率都为0。总体看来意大利队对吊球的控制更好,成功率高、一般率与失误率低。

众所周知意大利队的强攻实力和拦网实力要高于中国队,所以,中国就很针对意大利队的扣球。意大利队显然是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地运用打吊结合的战术,虚虚实实令中国队疲于防守。意大利队吊球直接得分就比中国队高出3分,这也许就是影响比赛最终结果的因素之一。意大利队进攻手段要比中国队灵活许多。例如:比赛的第一局比分紧咬时,中国队的拦网和防对方扣球做的很好,意大利队果断运用吊球技术打破僵局,随后运用打吊结合的战术使中国队疲于防守,最终中国队丢掉第一局。于此同时中国队的扣球在对方拦网的干扰下屡屡出现失误,就是没想到运用打吊结合的战术突破这种不利的状态。这充分说明吊球技术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得分的手段之一。应把它纳入排球战术体系,在比赛中灵活地运用吊球同样在心理上,以及组织战术进攻上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威胁,是一种无声的进攻性武器[3]。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队对美国队比赛的吊球总数上中国队比美国队多2次,中国队成功率70%,一般为30%,失误占0%;美国队成功率62.5%,一般率25%,失误率12.5%。由此可见,中国队在吊球运用的数量上多美国队2个,成功率高于美国队7.5个百分点,一般率高于美国队5个百分点,失误率低于美国队1.25个百分点。

中美之战,两队的发挥均算不上稳定,实力强大的美国队除首局明显占据优势外,其余时间也只能与中国队陷入拉锯战。如果不是核心球员胡克尔全场拿下37分的惊人表现,中国队甚至有机会爆出大冷。虽然输掉了比赛,但中国队的表现仍可圈可点。特别是中国队针对美国队强大的拦网实力果断运用打吊结合的战术,打乱了对方的防守阵型。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队对日本队比赛的吊球总数上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少2次,中国队成功率57.1%,一般为42.9%,失误占0%;日本队成功率55.6,一般率44.4%,失误率0%。双方的成功率、一般率和失误率相差都不是很大,并且成功率与一般率相差不是很大。

由于中国队和日本对同属于亚洲的球队,相对比较了解对方的战术风格,所以,针对性地防守使得双方的吊球成功率都不是很高,精彩的起球镜头时有出现。

2.2落点分析

吊球的落点要准确。准确的落点是吊球成功的关键,要根据比赛当时的临场变化,特别是要根据对方参加拦网的人数,后排防守的布局来决定吊球的落点。在比赛的过程中,应随时做到对方变我变,对方不变我诱之变,使对手无所适从。

可以看出来,中国队吊心率比意大利队吊心的比率高5.1个百分点,但是吊心的成功率却低于意大利队8.3个百分点。中国队吊球在其他地方的比率低于意大利队5.1个百分点,吊在其他地方的成功率低于意大利队16.7个百分点,一般率高于对方16.7个百分点。中国队吊心率比美国队吊心的比率高20个百分点,吊心的成功率高于美国队21.4个百分点。中国队吊球在其他地方的比率低于美国队20个百分点,吊在其他地方的成功率高于美国队16.7个百分点,一般率高于对方8.3个百分点,美国队还有个失误吊球。中国队吊心率比日本队吊心的比率低6.4个百分点,吊心的成功率却低于日本队11.4个百分点。中国队吊球在其他地方的比率高于日本队6.4个百分点,吊在其他地方的成功率和一般率于日本队一样。不难看出比赛中吊球落点以“吊心”最多,效果最好,所以,比赛中要发挥吊球的杀伤力和攻击性,那么控制好吊球的落点是非常重要的,在比赛中当吊球在对方的空心上时,对方6名队员都有互让或互抢的局面。同时吊球的落点和防守的布局也有很大关系,目前大多数强队都是采用双人拦网下的“边跟进”防守阵形,而这个防守阵形最大弱点“心空”。吊球还有其他的有利落点如“2 号位、4与5号位之间、端线两角”区域,同样能达到直接得分的效果。

2.3吊球原因

该研究将吊球原因分为主动吊球范围和被动吊球范围。吊球要掌握适当应用时间,一般在来球较高的情况下吊球较理想,在对方没有思想准备防吊球,而是准备防进攻时,这时使用吊球更有利,排球比赛每个队都有3次触球的机会,每一次都可以组织进攻,越主动越容易得分[4]。在统计工作中,将中国队分别对阵的意大利队、美国队和日本双方吊球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吊球范围的统计可以看出来不论是哪个队主动吊球的成功率都要比被动吊球的成功率要高很多。主动吊球不论在动作上,还是在球的速度上,都要比被动吊球来得快,更突然,对方组织拦防相对来说也就困难,故主动吊球效果最佳。在比赛中运动员应当随时观察对方的防守布局,根据临场的情况,不失时机地运用吊球,不但可以收到和扣球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扰乱对方的防守布局,如果用扣球迫使对方扩大防区,这时主动结合吊球,命中率会更高。 这在女排比赛中运用较多,如果能够掌握好线路和落点,则十分有效。比赛中当二传传球近网,进攻队员感觉强行扣球难以突破对方拦网,强行扣过去也难以形成威胁,改用吊球造成对方一传困难或难以组织有效进攻。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中国的吊球成功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比世界强队还是有一定差距,在对阵不同队伍吊球运用的灵活上也存在不足。

(2)为了达到吊球的最佳效果,吊球的落点应尽量在6号位“空心”的位置上,因为根据队员站位6号位往往是被空出来的。中国队吊球的落点控制的很好处于顶尖水平,但是去吊心以外的吊球成功率还有所欠缺。

(3)中国队主动吊球运用的相对较少,比赛中越主动月容易得分,这点上中国队做的还不够。被动吊球上中国队处理过去后的成功率同样不是很高。

3.2建议

(1)中国队在比赛中应该根据对手技战术风格的不同灵活运用吊球,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吊球成功率的练习使之达到熟练,准确。

(2)吊球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把握好对方的空当或防守薄弱区域,针对对方的布防弱点有的放矢。中国队应该提高队员扣球技巧,加强线路变化,以提高扣球的隐蔽性,增加攻击性,使吊球落点更诡异,路线难以判断,成功率更高。

(3)加强主动吊球练习,同时结合大力扣球,打吊结合使战术更加丰富,加强运动员加强主动运用吊球的意识,同时加强练习被动吊球时处理过去的成功率。

[1]宋元平.排球吊球技术分析及其作用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9(1):25-29.

[2]曾剑斌.05世界女排三大赛事二传手吊球技术分析[J].津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85-88.

[3]宋丽丹,张国辰.浅析排球吊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及运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30.

[4]颜秉峰.排球比赛中吊球的技战术特点运用及训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23(2):157-161.

[5]唐新.在排球比赛中双人拦网时吊球技术的运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6):53-56.

[6]张岩.世界高水平排球比赛竞技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11.

[7]吴中量,李安格.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14.

[8]刘廷璋,施达生.发展中的吊球技术[J].中国体育科技,1980 (22):36-39.

[9]杨昭平,施达生.对调球进攻的防守[J].体育科研,1984(9):75-78.

[10]刘延璋,施达生.发展中的吊球技术[J].体育科技资料,1980 (22):38-41.

G842

A

2095-2813(2016)08(b)-014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145

猜你喜欢
意大利队落点美国队
环球图说
因为这3秒,美国队拒绝上领奖台!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世界杯上的失意者(下)
辟谣者 里皮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