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下“朋辈教育”与新生适应性的提高

2016-09-19 03:19梁俊凤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朋辈教育朋辈学长

梁俊凤,顾 蓉

(西安交通大学 1宗濂书院;2学生处,西安 710000)



书院制下“朋辈教育”与新生适应性的提高

梁俊凤1,顾蓉2

(西安交通大学 1宗濂书院;2学生处,西安 710000)

书院制下“朋辈教育”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从新生学习适应性、情绪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大学认同以及生活适应性现状分析新生适应性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朋辈学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对新生展开引导、帮助是一种“双赢”模式。

书院制;朋辈教育;大学生;新生适应性

书院制是指学生在学院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学生的行为养成、价值观培育、公民素养与礼仪培养等一系列的综合素质培养在书院中完成,书院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全面发展人才。学生在第一课堂(学院主导)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在第二课堂(书院主导)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活导航、学业规划、素质拓展、心理辅导与困难援助等一整套育人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计划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培养良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发展健全的心智以及形成伟大的人生理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一种学生教育和服务模式的“朋辈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

一、书院制下“朋辈教育”对提高新生适应性的意义

(一)有利于新生尽早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书院制一个首要任务。由于受自然环境、家庭背景、心理因素、个性差异、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新生入校后会出现多种心理不适,从而使得适应环境成为他们进入大学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1]虽然大多数学生能为此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经验缺乏、能力不够和心理准备不足,他们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书院招募优秀的朋辈学长,可以帮助新生避免犯错、少走弯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地融入良好的、友爱的校园氛围中。

(二)有利于朋辈学长的成长与进步

书院通过“朋辈教育”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又一个途径。新生在朋辈学长的关心和帮助下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能尽快地走上正轨,曾经有和新生相同问题的朋辈学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同学,会提升他们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朋辈学长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朋辈学长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在班级中凝聚一股正气,有利于形成和发扬良好班风。朋辈学长和新生交往中的相互激励、有效沟通可以激发创造性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有利于朋辈学长和新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三)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自立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新生因受到朋辈学长在学习、情感、人生和价值观方面的帮助,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毕业后必然会将这种人际关系带到社会上。新老毕业生在社会上通过自己朋辈学长或学弟(妹)的介绍、帮助和扶持,更易于就业和找到发挥自己所长的机会,在就业、创业和家庭婚姻甚至一生都能享受到无穷无尽的帮助,谋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书院制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情况调查

该调查以西安交通大学2014级实行书院制的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750份,收回有效问卷686份,回收率91.46%。其中男生450人,女生236人,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问卷各题项的频数分布情况。以自编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为调查工具,[2]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调查问卷分为新生学习适应性、情绪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对大学认可以及生活适应性五个方面,以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不能确定,有点符合以及非常符合作答。其中很不符合和不太符合近似归为一类,有点符合和非常符合近似归为一类。

(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

表1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n(%)]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够推动学生个体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从表中1可以看出,有13.8%的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26.8%的新生不能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可能是由于专业调剂、个人定位不清造成的。大学主动式学习方法不同于高中被动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适应大学学习环境,但是总有一些同学突破不了这种转变。有10.8%的新生不太能跟得上学习进度,有24.6%的新生适应能力较弱浑浑噩噩甚至不确定自己的学习状态,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有62.9%的新生因不适应大学学习方法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不甚满意。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做作业等事情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安排的大学学习方法让一些同学方寸全无,导致考试成绩不佳甚至挂科。

(二)新生情绪适应性现状

表2 大学新生情绪适应性情况[n(%)]

大学阶段是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趋于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个人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准备期,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影响他们的思维上的成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遇到很多的情绪困扰,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表2上可以看出,有26.3%的新生一直感到紧张和焦虑, 有27.8%的新生感到郁闷,原因不外乎个人自立能力较差、对学习力不从心、专业兴趣较低、对未来感到迷茫。有19%的新生因为面对压力不知如何化解所以感到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有38%的新生最近睡眠质量不太好,39.6%的新生有时情绪容易变得一团糟。个别新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参加较多活动无法平衡学习与活动的关系,加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与此同时,新生在情绪适应不良时能够寻求的社会支持比较弱,得不到疏导的心理压力使更严重的情绪适应不良发生由此产生恶性循环。表2中也显示35.8%的新生在应付大学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经济压力时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都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原因。

(三)新生人际适应性情况

表3 大学新生人际适应情况[n(%)]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性中,仅有6.8%的人对与同学在一起感到不自在,也只有6%的人感到周围的人难以相处,有84.1%的人认为自己与大学室友相处的不错,但有17.9%的新生对于自己在大学里的社交生活感到不满意。首先,新生对大学中的社交生活内容和形式的心理预期与实际产生差距,易对大学社交生活不满意,而他们社交环境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加了性格相似、年龄相仿的同学,如何处理以自我为中心、以维护自己权力为重的当代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新生最直接的挑战。同时也有研究发现,人际适应和手机互联网有显著的相关性,大学的校园环境以及社会转型期间复杂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可能是导致大学生产生人际不适的重要原因。在处理同学间的关系、认识新朋友以及积极主动地和老师交往中人际适应性较低的个体往往会更容易感觉到自己在大学中被他人孤立和不被接纳,进而产生较高的孤独感。[4]而手机互联网可以在不需要处理现实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虚拟世界中帮助他们建立社交圈子,成为他们最好的“伙伴”,虚拟社交圈子又加重了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

(四)大学认可度现状

表4 大学新生对大学认可度[n(%)]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33.8%的新生更希望于就读于另一所大学,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入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而与现实相差甚远,这种差距使得大学新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有23.5%的新生倾向于呆在家里,这主要是因为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以家庭住宿为主由父母操办大部分生活事务,自立能力差的学生应付日常事务有困难。有83.4%的新生对学校的风气满意,而5.1%的学生觉得风气很差,虽然比例很小,但也说明这些学生周围存在一些学风不良的现象,例如逃课、抄作业以及考试作弊等。与此同时有45.5%的学生对大学课外活动感到满意,这主要是因为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还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和报告、讨论会、学术竞赛、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等。

(五)生活适应性现状

表5 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性情况[n(%)]

从表5中可以看出,有10.4%的学生不想单独上街买东西,这反映了部分新生在远离家乡开始住校生活后,还未培养起自理的生活能力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有26.9%的新生对自己参与的社会活动程度不满意,现在大学活动多、小、散,新生初入大学被各个社团的招新宣传吸引,一个人投入好几个社团,导致参与程度不深;5.9%的新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带来了语言、性格、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差异,有些同学因家庭经济情况、个人性格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很快的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通过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新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三、书院制下“朋辈教育”有利于提高新生适应性

(一)提高新生学习适应性

由于新生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专业和学校了解的不够,再加上高考志愿录取过程中存在“调剂”等情况,新生会对专业学习热情不高。 学生不适应大学学习方法和对大学认同感低容易产生厌学,加上自制力不强,造成学业落后。在学习方面“朋辈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配合书院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朋辈学长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给新生做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专题报告;朋辈学长向新生解读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朋辈学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新生制定学习目标和本学期学习计划;虽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新生往往还是会在新的学习方法和突然增多的学习内容面前表现出一些不适应,朋辈学长应注意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帮扶方法;朋辈学长应在考前对新生进行学业答疑,期中考试过后成绩分析,学业落后原因分析等一系列微观学业帮扶;朋辈学长应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将新生学业落后倾向和可能存在的影响学业现象及时告知本人并向辅导员汇报。

(二)缓解新生情绪适应性

大一新生在初入大学时,会面对人际关系的拓展、课程跨度的增大、学习方式的转变、课余事务的增多,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干预和引导就可能演变成厌学、逃避、说谎、消极等不良情绪。朋辈学长在班级里采取如何管理自己情绪,以合理、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主题的若干场主题班会,例如:宿舍中被人妨碍时候、生活中被人误解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候、家庭经济压力大时候、失恋时候等情况。朋辈学长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团体辅导”,新生能更为准确的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通过对比他人在团体辅导中情绪的表达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得新生认识到管理好情绪有助于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也会改善和提高他们的适应性能力,这反映了情绪对适应性的预测作用。[4]

(三)融洽新生人际适应性

大学生由中学单一的学习型人际关系转向大学多元的人际关系,加之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学生主要的沟通方式是微信、QQ、微博等,虽然效率远远大于传统的交流方式,但缺乏传统交流方式的面对面交流,使得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机械和死板。中国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缺乏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之间谦让、互爱、体谅、感恩等氛围,使得独生子女缺乏交往习惯和技巧,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容易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尊,不能与来自不同地域、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生活习惯、成长经历的同学和谐生活,甚至出现交往障碍。

由朋辈学长带领新生加入学长所在的学生组织与社团,在有熟人引导的各类社团活动中克服恐惧胆怯心理,扩大自己的交际面;朋辈学长带领新生参加老乡会的各类活动,在乡音乡情中消除新生对大学的陌生感与孤独感,扩大交际圈;朋辈学长组织以新生班级为单位素质拓展等活动,在活动中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加强班级凝聚力;朋辈学长组织新生的寝室文化节,增进宿舍成员之间的感情;朋辈学长积极联系心理辅导中心普及心理知识,对新生遇到的人际困惑给予合理建议,使“朋辈教育”工作更加个体化。

(四)明晰新生大学认可度

高中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往往以大学的排名、所在地区、学术水平为主要的参考标准,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考虑较少,没有深入了解所学专业是否适合自身。大多数学生填报志愿时候随大流,结果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的学校与期望相差甚大。因此,这种预期的落差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产生迷茫、不满、抵触的情绪,缺乏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动力。朋辈学长可以组织新生班级参观校史纪念馆,介绍本校发展史,讲述先辈前人在建校历程中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以及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青春和热血,组织新生学习知名校友的先进事迹,增强新生对校友的崇敬之情,让大学新生树立学校的整体认同感和自豪感;朋辈学长组织新生聆听本学科高水平学生的科研经历、学习经历、生活态度等分享会,启发新生尽早建立自强独立的生活态度,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创新思考的能力;朋辈学长及时与经常逃课的学生进行沟通,在了解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通过这种平等交互的交流方式,增强对新生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帮助新生梳理个人的学习目标。

(五)增强新生生活适应性

相比于辅导员老师而言,朋辈学长一般比他所带的学弟、学妹大一届或者两届,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和新生很相近,在新生的大学生活适应性方面重要作用是辅导员不可比拟的。朋辈学长可以制作城市名胜风景、特色小吃或者大学周边的饭店、超市、医院和公交线路的小地图,分发给新生,帮助他们早日习惯学校的日常生活,同时收集新生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给出可行的建议;朋辈学长可以从自身角度分享大学社团的付出与收获,分析利弊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和选择社团组织;朋辈学长可以帮助班干部组织消除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和不信任感,让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相互了解,进而在未来生活中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朋辈学长应当在新生中扮演一个知心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而不是以上下级的关系去面对他们,对于一些同学不适应集体宿舍生活的,不仅可以对这些同学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同时应当单独找他们的室友谈话,希望室友理解这些同学的不适应,也让室友帮助这些同学度过适应期。[5]

[1]欧阳娟. 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SACQ)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梁俊凤,等. 新形势下高校“学长制”的探索[J]. 西北医学教育,2007,(6)

[3]孟丽丽.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适应性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4]张岩,等. 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0)

[5]朱小茼,等. 高校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育,2010,(8)

(责任编辑:陈九如)

Collegiate Peer-to-Peer Program and Enhancement of Freshmen's Adaptability

Liang Junfeng, Gu Rong

(1ZonglianCollege;2StudentAffairsDepartment,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 710000,China)

The collegiate peer-to-peer program allows students to acquire the self-managing, self-serving and self-educating abil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freshmen's adaptability to the new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ir learning adaptability, emotional adaptability, interpersonal adaptability, their identity and their adaptability to the new life. The collegiate peer-to-peer program encourages the seniors to provide the freshmen with guidance and help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s; it is a win-win strategy.

collegiate program; pe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freshmen's adaptability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4.010

梁俊凤(1978-),女,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辅导员;顾蓉(1982-),女,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处干部。

G641

A

1674-5337(2016)04-0041-05

猜你喜欢
朋辈教育朋辈学长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白鹭起舞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论朋辈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