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选择,这是个问题
——由一次“负情境”的网络研讨说起

2016-09-21 06:19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陆惠娟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轴研讨情景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陆惠娟

“情境”选择,这是个问题
——由一次“负情境”的网络研讨说起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陆惠娟

一、缘起

近读期刊,裴光亚老师在一篇“卷首语”中引罗增儒教授对所谓“负情景”的批判,并支持“教学中的负情景不会比零情景更好”(罗增儒语)的判断.为此,我们在某千人大的QQ群围绕“负情景”展开了研讨.本文对相关研讨进行摘要,并给出进一步的思考,供分享.

二、关于“负情境”的网络研讨摘要

(某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案例,研讨有关“负情境”的话题)

案例1:数轴的引入.

【视频欣赏】欣赏五位数学圣贤——毕达哥拉斯、祖冲之、笛卡儿、高斯、陈景润及其标志性的成果,感知数学家的科学探究.(从预备铃开始,由数学课代表播放“视频欣赏”)

【画说情境】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牌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程序是怎样的?分几步操作?

东西向-方向;汽车站-参照点;柳树、杨树、槐树、电线杆-位置.

【做一做】动手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如图1).

图1

【悟一悟】从“思考”到“操作”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图中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以下是群里同行的研讨,简化为“师1”“师2”……)

师1:为了情境而情境,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师2:这也是一些“专家”喜欢的,教师其实无奈.

师3:这个案例,有点儿变味,脱离了数轴的数学味道.

师4:这类情境,似乎各大版本的教材上很多见,况且不少同行、名师还作为省级课题在研究.

师5:要是大学老师评课,会直接把这样的情境引入砍掉.

师3:我觉得数学课不应脱离数学味,这是原则.少一点作秀,多一点数学“真知”.

师4:我也在数学味、生活味中纠结.究竟偏向哪一侧,这是个问题.

师6:当然,不可否认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7:其实理念是没错的,出现大家认为的些许不恰当,其实就是在实践的课堂上,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还有教师的个人素质、把控能力,能把理念体现到位,贴切自然,需要深厚的功底,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修为的过程,所以没有对和不对,只有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师8:这个要视班情和学情等因素,不可一刀切,如果基础较好,学生有预学习惯,情境引入就无聊了.

师7:所以敢于尝试,敢于改变,比一味批判而无所为要好,从态度上来说是积极的.作为实践跟进,上面提供的“数轴的引入”是去年全国优秀课展示的案例,其实,在节奏及某些环节处稍作处理,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下给出我的设计.

一开始引入数学大家的环节太过拖沓,这个只是渗透数学史、数学文化的,可一带而过,关键是引出时间轴,建立数学模型.

这个建模过程可引导学生自己建起来,这样就出现了直线和点,再进一步加上方向,加上参照点,就可以用这个情境把数轴几个要素体现出来,然后就可得出数轴模型了,其他比如汽车站、树等这些情境就不需要了.

师8:学习了!也就是说不论是什么情景,作用都是为引导学生建立数轴模型,不用拖泥带水.

师7:我们课堂不是美术课,不需要学生画房子、画树等美术作品,老师要引导的是让学生用数学需要表达思想,所以应引导学生用点和线画示意图,这样改一改,整节课就很精神了,瘦身成功.

师9:真正的情境教学是不是可以更宽泛一点地去理解:结合彼时、彼地、彼实情,即时设计、创设与学生关系(联系)最为密切的话题,当然与学科联系越强越好.

师10:情境来自身边是为了引起共鸣,如果情境学生不熟悉而又很贴切,不妨作为知识介绍给学生,它的受体是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与学生思维点对接是首先要考虑的.

……

二、关于“情境创设”的进一步思考

由于网络研讨的主题常常难以聚焦,有些同行容易扯到其他的话题上去,但该群里关于“情境创设”的相关思考,还是引发笔者深入思考相关话题.

为了叙述方便,这里还可再引一则最近听课时碰到的一个年轻教师的开课情境,该教师在开课阶段连续使用了两个“活动”:

案例2: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情境引入.

活动1:初设情景,激发兴趣(“熊出没”的动画效果,截图如图2).

图2

教师意图:从学生们熟悉并喜爱的“熊出没“的动画中提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观看视频动画,玻璃碎裂,引导学生如何解决熊大、熊二“配玻璃”的难题.对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

教师课后解释:利用学生喜爱的“熊出没”中熊大、熊二的可爱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的及时表扬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欣赏动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配玻璃的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活动2: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图3

图4

活动预设:如图3、4所示,两块三角形的玻璃分别打碎为两块,需要更换,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通过将“活动1”中的两块碎玻璃进一步抽象成三角形问题,引入全等三角形条件的探究.

以下我们结合上述两个过渡情景创设的取向,以及相关教师的思辨意见,提出如下初步思考.

1.数学情景创设,要兼顾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情景创设需要兼顾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意选择恰当的数学情境引入新课,选择的背后应该是基于“三个理解”(章建跃语),特别是理解数学是第一位的,比如如果我们认识到数轴是基于直线来定义的,选取一个基准作为原点,规定正方向,定义出数轴来,数轴有很大的作用,且是发展很宽广的平台(比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如此理解数轴,就不会有上述案例1中的生活情境的引入了,相对而言,不少教材上以温度计为原型或生活情景引入数轴的概念是恰当的.

2.数学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数学情境的选择不仅要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还需要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比如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案例2中提供的所谓熊大、熊二的动画片为例引入新课,虽然增加了课堂上的趣味,然而数学味却淡了,给这样的动画片贴上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标签是不恰当的.我们认为,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或判定的探究,基于学生已有尺规作图的经验,引导学生在规定条件下作三角形,比如给定三边通过尺规作图作出三角形,再比较不同学生所作三角形是否惟一确定,从而归纳出“边边边”公理,这样的数学情境就是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

3.数学情境创设,还可以是自己班级的“生成性资源”

根据教学实践和经验,我们发现除了课标上所倡导的三种数学现实,自己执教的班级中也会出现大量的“生成性资源”,如果能充分发挥这些“生成性资源”的价值,也可以开发更加贴近班级学生的数学情境.比如,课前批改作业时出现的某一类错误,可以用本课将要学习的某个知识从更高处进行纠错、究错;或者某学生在数学写作中提到一种数学发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这些都可以作为开课阶段的情境创设,学生往往十分有兴趣,因为提供这些素材的正是他们的同学,如果再请这位同学上台讲解他的“素材”或发现,则会更有意义.

三、结束语

数学负情境的话题用这么短的一篇小文是难以探讨清楚的,需要我们在预设教学时充分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搜集各类素材资料,恰当取舍,整合利用,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保证.我也期待更多的同行能真正静下心来,经营教学设计,前置课堂上环节的思考,一起追求有数学味、有品质的课堂教学.

1.裴光亚.教学的第一推动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6(3).

2.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鲍建生,顾泠沅,等.变式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2003(1,2,3).

4.章建跃.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J].数学通报,2013(2).

5.汤志良.步步有据:推导幂的运算性质——李庾南老师“幂的运算性质”课例赏析[J].中学数学(下),2015(5).

6.雍亚波.运算更高效,题型更丰富,思考更深入——以“乘法公式的再认识”习题课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5(11).Z

猜你喜欢
数轴研讨情景
情景交际
数轴的作用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楼梯间 要小心
如何学好数轴
把美留在心里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