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找到乐趣

2016-09-22 08:36毛晓丹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圆柱

毛晓丹

【摘 要】 如何改进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快乐地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愿做、我能做、我乐做”,文章将从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方面加以阐述。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课外作业;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4-0078-02

一、设计多层的课堂作业,让学生愿意做

1. 分层要求,让作业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应提供不同的作业“产品”,让学生自主挑选,即开设“作业超市”,或从“能力提升”“基础达标”“拓展延伸”等几个模块进行设计,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练习,让优生“吃好”,让学困生“吃了”。例如,在“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时,可以开设如下“作业超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至少选做3题。

A级:①圆柱底面周长18.84分米,高3分米,求它的表面积;②圆柱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体积;③用铁皮做一个圆柱形无盖水桶,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

B级:①一根圆柱形木材,长50厘米,底面半径4分米,这根木材的表面积是多少?②一个圆柱体,高8厘米,底面直径是高的四分之三,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③一根圆柱木料长4米,锯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50.24平方分米,求这根木料的体积。

C级:①学校大礼堂有8根圆柱形柱子,每根高10米,横截面直径60厘米,如果每平方米需油漆费0.5元,共需油漆费多少元?②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471平方分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体积。③张大爷用长6.28米,宽4米的芦苇围成一个圆柱形的粮囤,他想用宽做高,如果每立方米稻谷质量约为545千克,请算一算他围成的这个粮囤可装稻谷多少千克?

A级是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B级、C级是提高题,鼓励学生思考完成。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可以自觉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标情况。教学中,笔者一般把作业分成“三星”级:“一星”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二星”题是提高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做要求;“三星”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讨论。总之,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能“跳”的“跳”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

2. 变换形式,让作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业布置的形式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承载学生的点滴变化,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每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幸福、辛劳和收获,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改变过去单纯重复的、抄练的传统作业模式,向丰富多样的任务型作业模式发展。为了把作业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笔者要求学生在作业封皮的里面写上“我作业我设计,我作业我欣赏”作以提醒。扉页是“数学万花筒”“数学名人名言”“数学知识天地”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业形式的改变,使学生由厌倦做作业逐渐爱上了做作业。他们期待着上数学课,更期待着教师布置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对此,笔者力争每天都做出一点点的改变。每次作业题量控制在2~3题,并且每次作业后面都给学生留些空白(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敞开心扉,说收获,说困惑;也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小画板”等)。实践证明,丰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了做作业的乐趣,学生越来越喜欢学数学了。

3. 注重应用,让作业成为日常生活的向导

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

例1:三年级复习完“计量单位”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小强早上6( )30( )起床,用了2( )很快刷完牙洗好脸。吃过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离家500( )的学校跑去。中午放学后,小强一回到家就坐在高80( )的桌子旁做作业。傍晚6( ),动画片开始了,他从电视里看到体重大约3( )的大象。吃完晚饭,他复习了一会儿功课,( )时准时上床睡觉。

(1)请你帮小强补充完一天的日程记录。

(2)请把你一天的日程安排也记录下来(运用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

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充分发挥作业的资源利用与开发功能,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4. 适度开放,让作业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例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堂结尾前,对学生可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道作业题。

生1:请量出学校草坪的长与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生2:量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长与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生3:画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长方形。

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就会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二、设计自由选择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有成就感

要在40分钟内完成新课的教学,仅凭课堂作业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以此来巩固、强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1. 善用“错题本”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或知识理解上出现的偏差,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错误出现的原因。有时错题改完了并不算完,学生是不是真正地形成了数学能力呢?教师还要把这类问题多变换几次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不再出错为止。为防止重犯错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当天做错的习题记录下来,并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如何改正,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对于教科书上的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也积累在错题本上,由小组长不定期检查,一周或两周时间抽出一节课让学生翻看、交流近段时间的错误记录。针对一段时间的易错点,笔者让学生自己出自测卷,要求出卷人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习题,意在进行巩固、检查。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精编“手抄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精编“数学手抄报”,这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板块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

3. 巧设“天天练”

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天天练”,并写上自己最满意的一句话,作为作业前的提醒。如有的写“每日一练,学而不厌”,有的写“时间有限,不能不练”等。所设题目尽量民主且“少而精”,做到每题都具有代表性,能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平时学得轻松快乐,每次布置家庭作业总会喊“老师,再来点刺激的,不刺激的题不好玩”,从而达到了“要我做”为“我要做”的目的。引导他们参与作业设计的全过程,变“要我做”为“我愿做、我能做、我乐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杨梅.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J].吉林教育,2014,(11).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圆柱
双减政策下的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圆柱的体积计算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优化对策
关心
浅谈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
数学课外作业的管理和落实探微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