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学分(二)

2016-10-09 07:56赵作斌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赵作斌

编者按: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标志是素质学分制。武昌理工学院在创立和实施成功素质教育过程中,对素质学分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中体现其成果的专著《大学素质学分制理论与实践》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根据该书关于素质学分理论的内容整理而成。

摘 要:基于素质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要求,本文详细探讨了素质学分的构成体系:由专业素质学分、非专业素质学分和特殊素质学分组成的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Ⅰ;由核心素质学分和非核心素质学分组成的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Ⅱ;由必修素质学分、选修素质学分和自修素质学分组成的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Ⅲ;由基础素质学分、超值素质学分、刚性素质学分和弹性素质学分组成的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素质学分体系内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设计以及该体系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及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学分构成体系;超值素质学分;刚性素质学分;弹性素质学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评价体系的设计,应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不仅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一般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要强化某些非常重要的单项素质;不仅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而且要着力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基于这些要求,本文提出以下四种素质学分的构成体系。

一、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Ⅰ

(一) 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Ⅰ的架构

基于素质教育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大学教育的特点,笔者将素质学分划分为专业素质学分、非专业素质学分和特殊素质学分,用图1表示如下:

专业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的专业素质状况,它包括专业观念、专业品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等素质状况。大学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大学教育必须要设置专业素质学分,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非专业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特定的非专业素质状况,它包括非专业观念、非专业品格、非专业知识、非专业能力、非专业方法等素质状况。非专业素质对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成人、成才、成功非常重要,特别是非专业观念、非专业品格、非专业能力等素质,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学教育必须坚持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协同推进,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只有设置非专业素质学分,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特殊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特殊素质状况。特殊素质包括创新素质和特长素质。这两种素质在人的素质构成中处于精髓地位,必须加以重点培养。设置特殊素质学分,就是为了凸显这些素质的重要性,强化这些素质的培养。

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传统教育将学分划分为基础课程学分、专业基础课程学分、专业课程学分即“三层楼”式的学分体系,是非常有道理的,符合大学专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必须继承这一传统的划分方法,将专业素质学分进一步划分为基础课程素质学分、专业基础课程素质学分、专业课程素质学分。

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无外乎通过理论课程、实训项目和行为表现这三个途径表现出来。大学对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也只能通过理论课程、实训项目以及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观念、良好品格、优良个性、广博的非专业知识、突出的非专业能力等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因此,非专业素质学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理论课程素质学分、实训项目素质学分和行为表现素质学分。

从大学教育的功能来看,不仅要传承而且要开启人类的文明。开启人类的文明,创新素质和特长素质至关重要。创新素质学分和特长素质学分的设置,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特长素质。

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Ⅰ的一级、二级构成, 用图2表示如下:

专业素质学分中的基础课程素质学分、专业基础课程素质学分和专业课程素质学分,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状况。

非专业素质学分中的理论课程素质学分、实训项目素质学分和行为表现素质学分,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状况。

特殊素质学分中创新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的创新素质状况,创业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的创业素质状况,特长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的特长素质状况。

(二) 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Ⅰ的比例设计

素质学分构成体系,必须包括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设计。素质学分构成体系Ⅰ的各种素质学分之间的比例设计,应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校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格,按最优原则来设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应有不同的比例设计。以我国大学为例,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大学通行的做法是实施为期两个学年的公共英语课、体育课以及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教学,在这一背景下,如果将公共英语课列入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那么专业素质学分与非专业素质学分的比例,以2︰1为宜;如果将公共英语课、体育课及思想政治课都列入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那么专业素质学分与非专业素质学分的比例,大体接近6︰4为宜。

专业素质学分中基础课程素质学分、专业基础课程素质学分和专业课程素质学分的比例,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定位的不同以及专业的不同来设计。比如研究型大学需要加强基础课程素质学分和专业基础课程素质学分,以利于为学生科研能力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而教学型大学需要加强专业课程素质学分,以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使其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因而,各个学校的比例设计差异很大,不可能有统一的比例。

非专业素质学分中理论课程素质学分、实训项目素质学分、行为表现素质学分的比例设计,由于非专业素质并无专业属性,所以同一大学内部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三者之间的比例应该是相同的。以我国的大学为例,大学既要通过设置非专业理论课程素质学分来加强学生的非专业理论素养,又要通过实训项目素质学分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等非专业素质,还要通过行为表现学分来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素质。一般而言,非专业素质学分中理论课程素质学分、实训项目素质学分、行为表现素质学分的比例以3︰4︰3为宜。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素质教育不应排斥升学率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托起教育理想,论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
素质教育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警惕高校素质教育陷入功利主义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