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关于营养标签的KAP调查

2016-10-11 07:45马丽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8期
关键词:态度标签营养

马丽萍,陈 琼,尹 逸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 510520)



广东省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关于营养标签的KAP调查

马丽萍,陈琼,尹逸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510520)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关于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的食品类专业所有在校大学生,对其营养标签的KAP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834名大学生,营养标签知识得分4.9±1.1分,及格率48.9%,女生、二年级学生、城市户籍学生、月生活费较高的学生得分较高(P<0.05),他们对某些重要的营养标签知识答对率较低,主要是通过上课、专业书籍获得知识,仍有26.7%人未获得相关知识,他们希望从网络、专业书中获得知识。营养标签态度得分8.8±2.4分,56.3%认为很有必要在食品包装上标识营养标签。对于营养标签的使用,只有9.3%表示每次都会查看、23.1%经常查看,关注的内容主要是“能量”、“脂肪”,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二年级学生、知识得分越高,行为得分就越高。结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营养标签知识得分不高,不能很好地利用营养标签指导健康,应强化高职学生特别是男生、低年级学生的营养标签知识。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营养标签;KAP

营养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强制性国标(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标识营养标签(除豁免的食品外)[1]。食品类专业的学生今后将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工作,如果对营养标签的认知不足,不能很好地选取健康食品,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及身体健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国内关于大学生营养标签的调查文献较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针对食品类专业学生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旨在选取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为对象,调查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工作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目标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该校食品类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所有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三年级学生全部顶岗实习,故在校生只调查一、二年级学生)。

1.2问卷调查

参考相关文献[2,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户籍、月生活费等;②营养标签知识,包括对营养标签知识认知程度的题目以及知识的来源途径;③对营养标签的态度;④营养标签的使用行为。问卷经过预调查后进行修改确定。

1.3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小范围地抽取人群进行预调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调查员由熟知营养标签知识的老师构成,经过统一的岗前培训。调查前,由调查员说明本次调查目的及填表注意事项,讲解题目。调查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利用课间时间集中发给学生并当场收回。采用双人重复录入方法,录入完毕后核对,保证准确性。

1.4统计分析

以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843份,回收率98.0%。共收集食品类专业在校生843人,男214人、女629人,其中一年级学生428人、二年级学生415人。

2.2营养标签的认知情况

2.2.1知识得分情况营养标签知识问卷均为单选题,每题1分,共10道题,满分10分,6分为及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营养标签知识得分为4.9±1.1分,及格率48.9%。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P<0.001)、二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一年级学生(P<0.001)、城市户籍学生得分高于农村户籍学生(P<0.05)、月生活费较高的学生得分较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某高职不同特征学生的营养标签知识得分±s)

注:*与农村相比,P<0.05;#与>2 000元相比,P<0.05。

2.2.2知晓率情况对于营养标签知识知晓率最低的3个问题分别是:营养素参考值(NRV)的含义(12.6%)、可以不用标识营养标签的食品(25.3%)、含量声称的理解(31.8%)(表2)。

2.2.3知识来源对于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来说,63.9%是通过上课获得了营养标签的知识、33.9%通过专业书籍、24.4%通过网络、7.2%通过报刊杂志、26.7%未获得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图1)。

对于“从未获得相关知识”的学生,进一步调查其希望获得营养标签知识的途径,结果表明,84.9%学生希望从网络中获得知识、46.1%学生希望从专业书籍、45.3%学生希望从报刊杂志获得知识(图2)。

2.3对营养标签的态度

营养标签问卷的态度题为单选题,从态度积极到消极分别计4、3、2、1分,共3道题,满分12分。表3结果显示,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营养标签态度得分为8.8±2.4分。女生比男生得分高(P<0.001)、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得分高(P<0.05)、城市户籍学生比城镇户籍学生得分高(P<0.05)、得分在不同月生活费的学生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某高职食品专业大学生的营养标签知识知晓率

图1 某高职食品专业学生营养标签知识的来源

图2    未获得营养标签知识的学生中希望获得营养标签知识的途径

56.3%的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必要在食品包装上标识营养标签、只有1.9%的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33.1%的调查对象认为标示的营养素含量等内容对指导健康饮食很有帮助、12.5%认为没什么帮助;只有12.9%调查对象愿意看营养标签的标识而调整对该食品的食用量、43.8%觉得无所谓、10.3%不愿意。

2.4营养标签使用行为

2.4.1营养标签使用的一般情况在购买食品时,9.3%表示每次都会查看营养标签、23.1%表示经常查看、49.8%表示偶尔查看、17.8%表示从不查看。在查看营养标签的人当中,查看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营养成分等信息,使营养摄入平衡”(71.5%),其次是“减少或避免摄入某个或某些营养成分”(56.1%)、“增加某个或某些营养成分的摄入”(46.8%),“对能量摄入进行估计(32.4%)”最少。

表3 某高职不同特征学生的营养标签态度得分±s)

注:*与城镇相比,P<0.05。

对于食品营养标签上所关注的内容,76.6%选择能量;65.2%选择脂肪;34.2%选择蛋白质;19.8%选择钠及钙等矿物质;10.9%选择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胆固醇等。对于购买哪类食品时最关注营养标签,65.1%选择奶及奶制品、54.8%选择饮料类、40.0%选择所有食品、32.1%选择面包及饼干类、22.1%选择肉制品、7.1%选择豆制品、19.8%选择其他食品。

2.4.2影响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得分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学生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得分为12.4±3.5分,女生14.6±2.6分、男生10.9±3.1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以行为得分为因变量,学生的性别(男=1、女=2)、年级(一年级=1、二年级=2)、户籍(农村=1、城镇=2、城市=3)、月生活费、知识得分、态度得分等6个变量为自变量,以Stepwise逐步回归法作多元回归分析,以最小F值的P<0.05为自变量进入方程,P>0.10为剔除的标准。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得分受性别、年级、知识得分影响,即性别是女性、二年级学生、营养标签知识得分越高,则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得分就越高(表4)。

表4 影响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得分因素的多重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次对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大学生的营养标签KAP调查显示,知识得分4.9分(满分10分),及格率仅为48.9%,虽好于国内一项针对食品类中职学生的调查结果[4],与一项针对医学本科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类似[5],但低于一项针对医学一年级研究生的调查结果[6]。食品专业学生是营养知识和健康理念良好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但本调查显示他们的营养标签知识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对某些重要的营养标签知识答对率不高,如营养素参考值(NRV)的含义、含量声称的理解,说明他们未能掌握营养标签的精髓,将会对营养标签的使用造成一定影响,今后需要强化这方面的知识。知识得分存在性别、年级、户籍、月消费水平的差异,与文献结果一致[7]。女生高于男生的原因可能是女生对营养知识更感兴趣,更加注重身体健康[8];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的原因是二年级随着专业课的增多,学生更多地获得了营养标签的相关知识;城市户籍学生得分高于农村户籍学生、月生活费较高的学生得分较高,可能原因是城市的学生、生活费较高的学生较多、较早接触了预包装的食品,也有可能跟他们家庭的健康教育有关。对于知识的来源,高职学生主要是通过上课、专业书籍获得,仍有26.7%人未获得营养标签相关知识,他们希望从网络、专业书中获得知识。这提示我们,需要在高职学生中大力普及营养标签知识,通过建立相关网络课程、拍摄微课、微信推送等方式供学生自学,在专业课程中强化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增加营养标签制作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

营养标签态度的平均得分为8.8分,同样存在性别、年级、户籍的差异,与营养标签知识得分的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对营养标签知识掌握越多、理解越深刻的人群,对营养标签的态度越好。国外一项关于食品标签的使用调查也显示消费者的态度与营养知识相关(r=-0.598,P=0.02)[9],因此,通过营养知识的教育和科普宣传,可以提高学生的营养标签知识水平,影响他们的健康信念和对产品的态度,这对提升他们正确使用营养标签有积极作用[10]。

对于营养标签的使用,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只有9.3%表示每次都会查看、23.1%经常查看。本结果与国内一项医学生的营养标签KAP调查结果类似,该研究针对1 989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30.2%常看营养标签、56.3%偶尔看、13.6%几乎不看,不看营养标签的原因主要为食品营养标签上的专业术语难理解,不能理解营养成分所起的作用等[5]。本研究显示,查看营养标签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营养成分等信息,使营养摄入平衡”,对于关注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选择“能量”、“脂肪”,表明大学生使用食品营养标签的目的性较明确,对减肥、控制体重方面的需求较强。营养标签认知水平的不足影响营养标签的正确运用,造成使用行为得分较低,平均分仅12.4分(满分25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女生、二年级学生、知识得分越高,行为得分就越高。因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教育,强化高职学生特别是男生、低年级学生的营养标签知识,引导他们积极看待营养标签的标识内容,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理念,正确使用营养标签帮助自己和消费者促进营养平衡[1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徐上知,等.大学生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认知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6):2927-2929.

[3]杨双波,吴媛妮,夏彦昌,等.某医学院大学生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认知度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0(4):49-51.

[4]陆嵘辉.食品专业学生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调查[J].农产品加工,2015,12(12):84-86.

[5]徐上知,等.医学生食品营养标签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1):1046-1048.

[6]唐海英,等.某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研一学生营养 KAP 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2):2217-2219.

[7]王玮.医学生饮食习惯及营养标签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4):86-89.

[8]张雪莹,等.苏州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食物选择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56-359.

[9]Ukegbu P O.Consumers' Knowledge,Attitude,and Use of Food Labels in an Urban City in Southeast Nigeria[J].Advances in Nutrition:An International Review Journal,2016,7(1):22A.

[10]唐海英,马玲玲,崔杉杉.太原市消费者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知信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3):502-505.

[11]唐海英,崔杉杉,马玲玲.太原市消费者营养标签知识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2):217-220.

(责任编辑李婷婷)

KAP About Food Nutrition Labeling Amo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Food Science in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MA Li-ping,CHEN Qiong,YIN Yi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acational Collge,Guangzhou 510520,China)

vocational college;student majoing in food science;food nutrition labeling;KAP

马丽萍(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营养与健康。

猜你喜欢
态度标签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