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2016-10-17 10:34刘丽丽刘白鹭王海波张金玲申秀芬
癌症进展 2016年7期
关键词:充气平滑肌胃镜

刘丽丽 刘白鹭 王海波 张金玲 申秀芬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CT诊断科,哈尔滨 150086

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刘丽丽刘白鹭#王海波张金玲申秀芬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CT诊断科,哈尔滨15008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疾病患者,均行MSCT充气造影检查,将扫描后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及后处理,对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其一致性。结果100例食管疾病患者中,经消化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食管平滑肌瘤62例,食管癌8例,食管憩室6例,食管囊肿8例,隆突下增大淋巴结结核2例,食管血管瘤4例,正常食管10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MSCT充气造影检查,食管管腔扩张良好。经Kappa检验,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98,P<0.001)。MSCT充气造影诊断食管平滑肌瘤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8%、78.9%、90.0%,诊断食管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MSCT充气造影检查作为一种诊断食管疾病的新方法,有利于提高食管疾病的检出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食管疾病;MSCT;气体;阴性对比剂

Oncol Prog,2016,14(7)

常见的食管疾病包括食管癌及食管平滑肌瘤等,早期病变往往很难发现,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薄层容积扫描,可以很好地观察食管壁及周围脏器,并对整个食管全貌进行评估。此外,CT充气造影检查利用气体作为阴性对比剂,可使食管腔扩张,显示病灶,而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本文选择了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经消化胃镜及病理证实的100例食管疾病患者,均行MSCT充气造影检查,旨在探讨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食管疾病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23~81岁。100例患者均行食管MSCT充气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

1.2MSCT充气造影检查方法

1.2.1扫描前准备扫描前禁食水4~6 h,扫描时患者需在一名临床医生及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准备食管调控式充气造影装置(图1)。首先嘱患者仰卧于CT扫描床上,将血压计平放,而后打开氧气袋的阀门,向食管内注气;食管CT充气扫描前,注气10 s左右,注气过程中将血压计读数稳定在35~40 mmHg(1 mmHg=0.133 kPa),然后进行扫描,观察食管的充盈程度及充气后的病灶显示情况。

1.2.2设备和扫描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 MSCT扫描仪。100例患者均行充气MSCT平扫,其中72例行增强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增强期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留置针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350 mg I/ml)80~90 ml,流率4.0~5.0 ml/s,动脉期扫描延时18~25 s,静脉期延时30~50 s,延迟期延时60~70 s,动脉期扫描时若发现食管内气体量减少,可适当地向食管内充气,将食管充盈,有利于观察病变。扫描范围从颈部至胃体部,电压120 kV,电流350 mA,层厚0.625 mm。

图1 食管调控式充气造影装置

1.2.3图像薄层重建及后处理将充气MSCT平扫、增强扫描图像分别行标准算法薄层重建,层厚0.625 mm,然后将所有图像传至ADW4.3工作站进行三维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CT内窥镜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virtual endoscopy,CTVE),读片窗宽350 HU,窗位40 HU。研究方法:由影像科两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进行双盲法阅片,按统一标准评价病灶,存在分歧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诊断标准:正常食管壁厚度约为3 mm,食管充气时管壁厚度可达1~2 mm,若食管壁厚度>3 mm,怀疑病变。观察内容:①病变的部位和大小;②侵犯范围;③强化特征;④病变定性诊断。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MSCT充气造影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MSCT充气造影结果

2.1.1病变部位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MSCT充气造影检查,食管管腔扩张良好。病变发生在食管颈段2例(2.0%),胸上段28例(28.0%),胸中段18例(18.0%),胸下段40例(40.0%),未发现病变12例(12.0%)。

2.1.2病变大小100例食管疾病患者中,直径≥10 mm的肿瘤67例(67.0%),<10 mm的肿瘤21例(21.0%),未发现病变12例(12.0%)。

2.1.3MSCT表现正常食管:12例食管未发现病变,食管中、下段管腔扩张良好,能显示正常的食管壁,厚度<3 mm,扩张的食管管腔直径可达20~25 mm,MSCT扫描可较好地达到诊断的目的。(图2)

图2 正常食管的MSCT图像

食管平滑肌瘤:68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中,16例病灶大小在5~10 mm,详见图3。其中4例发生在食管颈段,21例发生在胸上段,15例发生在胸中段,28例发生在胸下段,CT值为20~54 HU,增强扫描后呈渐进性的强化方式。本组食管平滑肌瘤以胸下段好发。

食管癌:8例患者食管壁不规则形增厚,病变管壁厚度为8~42 mm,其中1例患者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胸中、下段管腔狭窄,消化内镜无法通过,且伴有多发腹腔淋巴结转移,详见图4;4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其中1例患者咳嗽咳痰4个月,偶伴痰中带血,吞咽食物后食物哽咽感,MSCT扫描前怀疑食管癌,行MSCT充气造影检查过程中发现,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并有肿块形成,考虑左肺下叶肺癌侵及食管,伴发双肺转移瘤,详见图5。3例食管癌管壁不均匀增厚,厚度为8 mm,发生在胸上段。

图3 食管平滑肌瘤的MSCT图像

图4 食管癌的MSCT图像(男,65岁)

图5 食管癌的MSCT图像(女,55岁)

食管其他病变:2例隆突下淋巴结增大,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胸中段隆起样病变,MSCT充气检查后,应用MPR三维重建技术观察病变,确诊纵隔淋巴结增大,食管受压,与病理结果相一致。4例食管憩室表现为囊袋状改变,与食管管腔相通,其中2例发生在胸下段,1例伴发食管平滑肌瘤(图6),另2例发生在胸上段;4例食管囊肿,较大者大小为20 mm×25 mm,CT值10~20 HU,2例发生在食管胸上段,2例发生在食管胸下段。2例食管血管瘤患者,1例发生在食管下段,1例发生在食管中段。

2.2病理结果

100例患者经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食管平滑肌瘤62例,食管癌8例,食管憩室6例,食管囊肿8例,隆突下增大淋巴结结核2例,食管血管瘤4例,正常食管10例。

2.3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比较

图6 食管憩室的MSCT表现

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对比,详见表1。经Kappa检验,Kappa值=0.898,P<0.001,说明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的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对比,详见表2和表3。表2经Kappa检验,Kappa值=0.781,P<0.001。MSCT充气造影诊断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详见表4。

表1 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表2 食管平滑肌瘤的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表3 食管癌的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表4 MSCT充气造影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和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3 讨论

常见的食管疾病包括食管肿瘤、炎症等,早期肿瘤病变很难发现,常常漏诊,从而导致延误病情。MSCT薄层容积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食管壁及周围脏器,并对整个食管全貌进行评估,这是食管钡剂造影和胃镜检查所不及的。

3.1传统食管CT检查方法

近年来开展的食管疾病的CT诊断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低张充水法[1]、4%碘海醇精粉糊状造影[2]等,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食管蠕动快,液体不能较长时间停留在食管内,食管管腔充盈不良,而且造影剂的服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伪影,影响病变的观察。

传统CT检查方法应用水溶性泛影葡胺和自行配制的造影糊剂等液性对比剂,由于配制的浓度不同,容易产生伪影,不利于病变的观察,而且部分制剂黏附力差,对食管黏膜皱裂、缺损、小病灶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达不到理想的诊断要求。

水送服产气粉[3]虽然选择气体作为阴性对比剂,但如何控制产气粉的服用量才能使食管持续、良好地扩张,达到理想的诊断标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3.2MSCT充气造影检查

MSCT充气造影检查作为一种新型的食管辅助检查手段,选择了气体作为阴性对比剂,使得食管可以长时间充盈扩张,且气体可以与食管壁及病变形成鲜明对比,不会影响病灶本身的特点,有利于病变的观察。

血压计的使用是该装置的创新点,血压计用来控制人工充气的力度,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发现,将血压计读数控制在35~40 mmHg,食管可以持续、良好地扩张,并且可以随时控制充气的力度。本研究中,100例食管均扩张良好,正常扩张的食管管腔直径达20~25 mm,21例10 mm以下的病变,包括食管癌及食管平滑肌瘤,甚至5 mm的微小病变,在食管CT良好充气下均可发现,可达到较好的诊断目的。增强扫描时,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可根据食管扩张程度,决定是否可以充气。

当肿瘤较大时,吞咽液体或药物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此种检查方法可以减少病人痛苦,只需将胃管放置在食管内即可。本组1例食管癌患者由于病变范围较大,胃镜无法通过,行MSCT充气造影检查后,可更加清楚地观察病变侵及范围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准确的影像信息,更利于诊断。

但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在注气过程中,患者会感到腹胀、恶心,贲门括约肌被扩张开后,胃内容物很容易倒流入食管内,患者会发生呕吐等,所以患者必须空腹检查,胃内不能滞留液体或宿食。

3.3MSCT充气检查对各种食管疾病的意义

食管癌、食管平滑肌瘤等食管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胸手术、纵隔镜及消化胃镜的镜下治疗。消化胃镜下的治疗对切除肿瘤的早期病灶具有微创、痛苦小等优点,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是消化胃镜不能显示整个食管的全貌,无法在术前评估食管病变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食管MSCT充气检查不但可以弥补以上缺点,还可以观察食管周围情况,如纵隔淋巴结、血管的情况,可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良好的形态基础,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辅助检查。

3.3.1食管癌的MSCT充气检查食管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因此术前评估肿瘤的TNM分期非常重要。X线可以准确评估肿瘤侵及的长度,但不能观察食管病变横轴位侵及范围及病变周围侵犯的结构[4-5]。而MSCT充气检查可以提高食管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弥补由于食管管腔塌陷而造成的漏诊。本组1例为食管管腔扩张后,胸上段局限管壁不规则增厚,厚度可达8 mm,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未见有纵隔及远处转移。但本研究食管癌例数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收集病例,以证明MSCT充气检查的诊断价值。

3.3.2食管平滑肌瘤的MSCT充气检查平滑肌瘤是食管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 cm的病变在常规CT扫描上不易显示。本组19例食管肿瘤,大小约为5~10 mm,CT充气造影后可清楚地显示病变。在平滑肌瘤治疗方面,胃镜治疗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对于胃镜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中,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在消化胃镜下测量的大小为2.4 cm×1.2 cm,但在食管CT充气扫描后测量的实际大小为3.5 cm× 3.2 cm。分析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①该平滑肌瘤呈腔内外生长方式,胃镜对腔外结构显示不清晰;②与操作胃镜的医生技术水平有关。MSCT检查不存在上述不稳定因素,可准确测量病变的大小,对于腔内外生长的平滑肌瘤,必需采用开胸手术,以防食管瘘的发生。

3.3.3食管其他疾病的MSCT充气检查其他疾病包括食管血管瘤、食管囊肿、食管憩室等,发病率较低。有研究报道[6],胃肠道血管瘤发病率低,尤其是食管血管瘤更为罕见,MSCT充气造影检查可以发现病灶,但易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本组4例食管血管瘤患者,均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囊肿是一种先天发育畸形,CT扫描具有较好的密度分辨率。一般情况下,可根据CT值的差别与食管平滑肌瘤相鉴别,食管囊肿的CT值为10~20 HU,食管平滑肌瘤的CT值为30~50 HU。但是对于高密度的食管囊肿,很难在MSCT上与其他食管黏膜下疾病进行区分,主要依赖病理结果确诊。

食管MSCT充气造影作为一项新颖的食管检查方法,弥补了传统食管CT检查、消化胃镜及X线检查的不足,可提高食管早期病变的诊断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更好地区分食管病变及外压性病变,从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1]章家铭,任爱青,娄启田,等.低张充水法螺旋CT扫描在食管、胃、结肠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5):315-316.

[2]胡兴荣,崔显念,邱妮妮.口服4%碘海醇精粉糊状造影螺旋CT扫描诊断食管癌11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8):2940-2943.

[3]刘大鹏.水送服产气粉螺旋CT诊断食管癌[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8):681-682.

[4]Kumbasar B.Carcinoma of esophagus radiologic diagnosis and staging[J].Eur J Radiol,2002,42(3):170-180.

[5]Wakelin SJ,Deans C,Crofts TJ,et al.Acomparis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laparoscopic ultrasound and endoscopic ultrasound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esophago-gastric carcinoma[J].Eur J Radiol,2002,41(2):161-167.

[6]Gilbert HW,Weston MJ,Thompson MH.Cavernous haemangioma of the oesophagus[J].Br J Surg,1990,77(1): 106.

Application of air contrast multi-slic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diseases

LIU Li-li LIU Bai-lu#WANG Hai-bo ZHANG Jin-ling SHEN Xiu-fen
Department of CT,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6,Heilongjiang,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ir contrast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ACCT)in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diseases.Method100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esophageal diseases were examined by ACCT(using air as the contrast agent i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ACCT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while Kappa test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consistency.ResultIn the 10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diseases that were confirmed endoscop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there were 62 cases of esophageal leiomyoma,8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6 cases of esophageal diverticulum,8 cases of esophageal cyst,2 cases of lymphatic tuberculosis,4 cases of esophageal hemangioma,and 10 cases of normal esophagus.All patients had competed ACCT tests,with well distended esophagus.The Kappa consistency analysis showed reasonable consistency between ACCT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Kappa=0.898,P<0.001).The specificity,sensitivity and precision of ACCT in diagnosing esophageal leiomyoma were 96.8%,78.9%,and 90.0%;And were all 100%in detecting esophageal cancer.ConclusionACCT,which is a new technique,is valuable in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diseases,with promising clinical importance.

esophageal diseases;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air;negative contrast

R735.1

A

10.11877/j.issn.1672-1535.2016.14.07.20

2016-02-28)

(corresponding author),邮箱:liubailuhmu@126.com

猜你喜欢
充气平滑肌胃镜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最新研究进展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