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伴造血障碍1例分析

2016-10-17 10:34汪劭婷王汉萍
癌症进展 2016年7期
关键词:血常规骨髓粒细胞

汪劭婷 王汉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内科,2呼吸内科,北京 100730

小细胞肺癌伴造血障碍1例分析

汪劭婷1王汉萍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内科,2呼吸内科,北京100730

小细胞肺癌;造血障碍

目前肺癌为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对较差,早期行同步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率。本院近期收治了1例确诊时即有骨髓抑制的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予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进一步加重,随后检测出血小板抗体,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9岁,2015年12月初常规体检发现左肺占位。血常规:白细胞(WBC)3.78×109/L,血红蛋白(HGB)103 g/L,血小板(PLT)96×109/L。行肺CT示左肺上叶占位,考虑中央型肺癌,伴双侧锁骨下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于本院治疗两周后检查血常规:WBC 4.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0.3%,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83×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4.2%,HGB 94 g/L,PLT 43×109/L,骨髓涂片示粒红比值为2.27,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44%,形态正常,粒系细胞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其余各阶段减低。红系细胞各阶段及比例正常。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细胞型红细胞。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骨髓活检病理示骨髓组织仅见极少许造血细胞(图2)。予患者输注血小板两个治疗量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镜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为AE1/AE3(+),CD56(NK-1)(+),CgA(―),Ki-67(index 60%),LCA(―),Syn(+),TTF-1(+)。查PET-CT示左上肺近主动脉弓处高代谢软组织团块,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大小约3.1 cm×5 cm× 5 cm,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右肺上叶钙化灶。既往史:1996年行两次腰椎内固定术,2012年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自述2014年常规体检时查血常规结果正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肝脾不大。

2 诊治经过

图1 患者肺CT检查结果

图2 患者骨髓活检病理结果

患者左上肺小细胞肺癌(T2N3M0,ⅢB期,局限期)诊断明确,血液科会诊考虑骨髓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不除外。将化疗剂量减少并改为双周方案,自2015-12-24、2016-02-02行第1、第2周期EP方案化疗:依托泊苷100 mg,第1至3日,顺铂80 mg,第1日;期间监测血常规:WBC降至2.38× 109/L,NEUT降至0.31×109/L,HGB降至94 g/L,PLT降至16×109/L。间断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以及输血支持,并自2016-01-13开始胸部放射治疗,后因血象偏低而中断。复查血常规:WBC 0.78×109/L,NEUT 0.52×109/L,HGB 61 g/L,PLT 19×109/L;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输注血小板1个治疗量共2次,红细胞共6个单位,复查血常规:WBC 4.78×109/L,NEUT 3.61×109/L,HGB 93 g/L,PLT 12×109/L。查血小板相关抗体:IgA 5.07%,IgG 10.78%,IgM 3.86%,于中心血站检查血小板抗体提示组织相容性抗体阳性,予输注特配血小板,仍无明显增长。复查骨髓涂片:增生低下,粒红比值为2.88,粒系细胞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增高,红系细胞各阶段及比例正常,可见非造血细胞及细胞团,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骨髓活检病理:少许骨及骨髓组织,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明显减少,伴出血及脂肪组织增多,造血组织过少无法分类,未见巨核细胞。血液内科会诊建议继续观察,等待骨髓抑制期恢复。复查CT提示左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纵隔淋巴结基本消失,暂不予下一个周期的化疗。待血象部分恢复后自2016年2月15日起继续予胸部放射治疗,照射左肺门病灶及部分Ⅲ、Ⅳ、Ⅴ、Ⅵ区淋巴结引流区,总剂量50.4 Gy/28 fx,后经呼吸科门诊随诊至今病情稳定,近期复查血常规:WBC 2.7×109/L,NEUT 1.7×109/L,HGB 99 g/L,PLT 5×109/L,间断输血支持。

3 讨论

因肺癌可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尤其是类激素样物质,故肺癌患者可有多种非转移性肺外症状表现,称之为副肿瘤综合征。如鳞癌可为杵状指、肥大性骨关节病;未分化癌可伴内分泌异常,引发男性乳腺发育,库欣综合征等;而非小细胞肺癌出现的副肿瘤综合征则较其他类型更常见,可发生于呼吸道症状前后或同时发生。一般副肿瘤综合征经原发病治疗后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肺癌患者可伴发多种血液学检查异常:15%的肺癌患者中发现了肿瘤相关性白细胞增多,推测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产生过多相关[1];有40%未经治疗患者HGB≤120 g/L[2],14%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可能存在血小板增多[3]。而本文报道了1例小细胞肺癌发病时伴有造血障碍的病例,推测可能为小细胞肺癌的少见副肿瘤综合征表现。有研究报道,肺癌、肝癌等实体肿瘤在发病前可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现,而肺癌也可出现继发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引发T细胞介导的红系细胞增生受到抑制有关。Pirjo等[4]报道了1例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的肺鳞癌患者,肺内原发灶切除后AA自行缓解,而出现脑转移后AA症状再发。有文献报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而实体肿瘤伴发ITP者则包括乳腺、胃肠道、肺、肾癌等,而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达那唑、美罗华等治疗对于此类ITP多有效[5]。肺癌伴发造血障碍的机制不明确,有研究报道恶性肿瘤血清中有骨髓抑制因子——IgG型抗体,可直接作用于骨髓,抑制红系细胞增生,推测这可能为该患者出现造血障碍的病理机制。该例患者经过放化疗后其造血障碍进一步加重,经随诊考虑为不可逆性损害。而该患者的特殊之处是接受两个周期化疗及多次输血治疗后,出现血小板无效输注,并检测到血小板抗体,这可能与伴发造血障碍的自身免疫异常的机制有关,或单纯因为多次输血所致。

肺癌伴发血常规异常时需警惕伴发造血障碍的可能,需在原发病治疗前行骨髓检查,明确骨髓增生情况,在对症支持基础上,肺癌的化疗及放疗方案的选择应尽可能减少对骨髓的抑制,治疗中也需监测有无血小板抗体等免疫异常出现。

[1]Kasuga I,Makino S,Kiyokawa H,et al.Tumor-related leukocytosis is link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rcinoma[J].Cancer,2001,92(9):2399-2405.

[2]Kosmidis P,Krzakowski M.Anemia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the european cancer anaemia survey(ECAS)?[J].Lung Cancer,2005,50: 401.

[3]Hamilton W,Peters TJ,Round A,et al.What a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lung cancer before the diagnosis is made?Apopulation based case-control study[J].Thorax,2005,60(12): 1059-1065.

[4]Pirjo K,Vuokko K,Timo T.Aplastic anaemia as a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in lung cancer[J].Eur J cancer,1990,26(5):651.

[5]Eun JC,Ha JL,Kyung UP,et al.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a patient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J].Korean J Intern Med,2014,29(5):671-674.

R734.2

A

10.11877/j.issn.1672-1535.2016.14.07.32

2016-05-25)

(corresponding author),邮箱:wanghanping78@163.com

猜你喜欢
血常规骨髓粒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血常规解读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