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与护理体会

2016-10-17 15:03广东药学院附属门诊部510224龚水明黎丽芸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附表筋膜腰部

广东药学院附属门诊部(510224)龚水明 黎丽芸

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腰部酸痛,是慢性腰痛中常见的一种疾病[1]。患者常见一侧或两侧疼痛不适,时轻时重,具有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特点。

附表1 两组腰肌劳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附表2 两组腰肌劳损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60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84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38.1±4.4)岁,平均病程为(2.9±1.5)年。按就诊先后顺序随即分为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组及普通按摩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文献报道的腰肌劳损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①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适或钝性胀痛,时轻时重,劳累后易发,休息后症状可减轻。②弯腰工作困难,常喜用双手捶腰,以减轻疼痛。③腰背部压痛范围广泛,压痛点多在竖脊肌、腰椎横突等部位。④肌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⑤少数患者有臀部和大腿后上部胀痛或有下肢前内侧和其他分布区痛麻。⑥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后,X线检查均无腰椎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肌劳损诊断标准;②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试验,完成医生治疗方案,疗程内未用其他方法治疗;③治疗6个月后完成随访或回诊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除外增生性脊柱炎、陈旧性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容易混淆的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脑肾疾患及其他影响该疾病研究的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组

2.1.1 按摩操作方法 ①患者俯卧位于治疗床上,治疗师站于一侧,沿膀胱经走行对患者的腰背部进行掌根直推,注意手法轻柔,共进行7~8次往返操作。

②采用肌筋膜牵张放松手法,治疗师将手平放在腰部最靠近头部位腰椎的外侧,手指压在髂肌上方骶骨外侧;另一只手从第一只手的上面或下面交叉,平放在胸部最靠下的第三或第四个肋骨的上面,双手沉浸至组织直至感觉到浅筋膜,再向相反方向按压双手,用足够的向下压力接触并舒张浅层筋膜,按住直至筋膜得到明显放松。再以同样的方法放松腰方肌、内斜肌、外斜肌等腰部肌群。

2.1.2 原始点止痛法 患者俯卧在按摩床上,施术者站在患者一侧,在胸椎棘突下部两侧(旁开一横指)开始往下找最痛点(须经按推、确认、双方互动才能成立),用肘尖在最痛点进行左右快速按揉,按揉力量适中,一般不超过7~8次为宜,部位与部位之间不留空隙。两侧按摩完后,再用掌跟按揉放松棘突两侧的痛点(从上往下放松),力度轻柔,每个部位3~5秒。

2.1.3 疗程 上述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单纯按摩对照组 按摩操作手法、时间、疗程同于治疗组。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血沉、尿常规、心电图、免疫类风湿、肝功能、肾功能。疗效性指标:在治疗前、3个疗程结束时、6个月随访时,详细、全面、客观地记录每位患者的疼痛、压痛、功能活动受限程度等病情及变化。

3.2 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参考上述疗效标准,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组80例患者,临床痊愈44例,显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单纯按摩对照组80例患者,临床痊愈39例,显效19例,好转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附表1)。治疗结束后6个月,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组复发率为5.19%,低于按摩对照组的15.49%(P<0.05),详见附表2。结果表明采用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显著。而且血常规、血沉、尿常规、心电图、免疫类风湿、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观察指标均正常,说明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腰肌劳损无明显副作用。

4 讨论与护理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腰肌劳损是各种损伤造成腰部软组织撕裂、出血、渗出、增生,进而出现变性、挛缩、粘连和瘢痕而形成的无菌性炎症。或由于腰部负担过重,腰肌力量不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致使肌肉、韧带、筋膜损伤,局部渗液或出血,产生纤维变性,黏连和挛缩,形成肌筋膜炎等,使组织中的神经末梢遭受病变的刺激压迫或破坏,引起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骶部疼痛。主要病理变化为:弯腰工作时身体呈向后凸的弓形,骨盆后倾,腰椎前凸变小,后部韧带紧张,椎间盘压力增大。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也很有必要,因为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及经济上的负担等原因,在精神上往往承受着较大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悲伤失落情绪,护理人员要态度热情,理解和关心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建立康复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开展慢性腰肌劳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预防腰肌劳损,帮助患者制定预防腰肌劳损运动保健操的计划和具体操作步骤。采取护理干预,会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附表筋膜腰部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