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作用机制分析

2016-10-19 10:18范文祥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禀赋经济体外贸

范文祥,齐 杰

(1.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国家图书馆 展览部,北京 100081)



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作用机制分析

范文祥1,齐杰2

(1.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国家图书馆 展览部,北京 100081)

产业结构决定外贸结构,外贸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以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结构与政策理论和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外贸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作用机制,并把外贸结构推进产业结构的中间作用机制划分为三类,即外贸性中间作用机制、产业性中间机制和开放经济性作用机制。

外贸结构;产业结构;中间作用机制

产业结构是外贸结构的基础,而外贸结构是产业结构的表现。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的开放度越来越高,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复杂。外贸结构不完全依托产业结构而优化,甚至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具有强的反作用力,成为影响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偏差问题(李磊,2000[1];金哲松,2003[2];武海峰、刘光彦,2004[3];陈元 ,2007[4])和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反向作用的实证研究(钱纳里、塞尔昆,1975;Michaely ,1977[5];Balassa,1978[6];钟昌标,2000[7];Worz,2004;林毅夫,2007),而针对贸易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研究较少。为此,从理论层面系统研究我国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机制

在一个经济体中,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产业结构影响外贸结构,反过来,外贸结构制约产业结构演进,外贸结构是产业结构在国际市场的综合体现。

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看,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是推进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机制。在古典贸易理论中,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动态竞争优势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中间机制。随着贸易方式的演变,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市场规模和政策因素成为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相互作用的新中间机制。于是,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外贸结构通过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动态竞争优势和市场规模因素的中间传导影响产业结构,同时,产业结构借助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动态竞争优势和市场规模中间作用机制推动外贸结构改变,形成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双向螺旋式上升的演进模式。

从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角度看,促进产业升级的因素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相互融合共同促使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在产业结构理论与产业政策理论中,技术转移与创新、资本积累、需求结构和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因素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使外贸结构变化。在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推进过程中,外贸结构借助技术转移与创新、资本积累、需求结构和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因素,结合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共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从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角度,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成为推动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共同升级的重要因素。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下,在赤松要(1932)的雁形发展理论,雷蒙德·弗农(1966)的产品创新生命周期理论和约翰·邓宁(1976)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国际产业转移和区位因素成为影响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双向推进的主要因素。

二、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机制

根据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机制,把基于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中间作用机制定义为贸易性中间机制,基于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机制定义为产业性中间机制,并且,把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间机制定义为开放经济性中间机制。在此划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外贸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机制。

(一)外贸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贸易性中间机制

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外贸性中间机制,主要是要素资源自然禀赋机制,此机制以经济体自然或非自然禀赋为基础,进行对外贸易,通过禀赋的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层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静态比较优势机制主要以经济体产业初始条件为基点,通过对外贸易获得比较利益,从而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动态竞争优势机制以经济体产业不断升级为基点,通过动态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快速、跨越式升级;市场规模机制主要基于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以消费偏好、收入水平相似,市场分割、竞争不完全为前提,提升产业结构的层级。总之,外贸性中间机制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论述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

1.要素资源禀赋机制

要素资源禀赋机制是以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阐述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经济体所拥有的要素资源禀赋是经济体对外贸易的基点,通过出口具有自然或非自然禀赋的生产要素或以组合禀赋要素制成的产品,利用国际市场,扩大相关产业的生产规模,形成以禀赋为主的产业体系,并通过国际需求与市场竞争机制,延伸产业生产链,调整产业结构体系,最终借助国际市场提升经济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进口经济体不具有禀赋的要素以发展战略性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要素资源禀赋机制通过对外贸易的要素禀赋配置来安排经济体产业结构体系,并通过禀赋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短期,要素资源禀赋机制使经济体获得贸易利益,但在长期,随着资源禀赋衰减,经济体要及时调整外贸与产业战略,开拓新的资源禀赋或延长禀赋资源的产业链,扭转资源禀赋衰竭带来的产业萎缩或产业链断裂,以防产业合理结构体系被损害。于是,要素禀赋机制在发挥中间传导作用时,要与技术引进机制、资本积累机制、产业转移机制相结合,以便实现旧要素资源禀赋向新要素资源禀赋及时转变。具体而言,在依照资源禀赋出口产品时,利用贸易利益进口技术、设备,同时引进人才,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布局,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逐步由基本生产要素禀赋转向高级生产要素禀赋、由单一产业优势转向多元产业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层次化、序列化动态升级。

2.静态比较优势机制

静态比较优势机制是以国际贸易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经济体通过静态比较优势与邻国进行对外贸易,从而获得比较贸易利益,并通过比较贸易利益借助税收机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布局。与此同时,经济体通过提升比较优势的层级,扩展贸易对象国的范围,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比较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并且,进口比较劣势产业的产品,逐步培育具有战略性比较劣势产业,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序列化梯度上升的动态推进机制。

静态比较优势机制在通过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一方面把比较优势逐步向绝对优势提升,以便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增强比较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随着竞争优势的衰减,经济体进行相对比较优势产业的国际转移,以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进一步,获得比较优势利益,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另一方面,经济体进行比较优势升级,从低层级的比较优势(如能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产业)向高技术层级的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比较优势)转变,从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竞争优势转变,以防被国际分工锁死在产业链的低端,陷入静态“比较利益陷阱”。与此同时,静态比较优势机制和技术引进与创新机制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由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国际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上移,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而非至始至终处于追随型升级,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定格”(洪银兴,1997[8])。

3.动态竞争优势机制

动态竞争优势机制是以经济体动态竞争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石,通过不断更替经济体竞争优势,带动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经济体通过出口产业层级不断提升的产品,从而使此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占据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份额,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则改变了经济体产业结构的比例,为获得更多垄断利润,经济体按照区位优势(阿尔弗雷德·韦伯,1909;A·廖什,1940)进行产业生产链的区域转移配置。与此同时,按照战略性贸易政策,经济体进口先进技术与设备,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保持产业动态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

并且,动态竞争优势机制包含技术引进与创新机制,固定资本存量机制和人力资本存量机制,即通过进口机器、设备等物化技术和引进专利、工艺等软化技术,此一方面提高了固定资本存量的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具有高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经济体产业技术水平,填补了技术空缺、缓解了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更替培植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产业,同时引进与培育高级人力资本,进行新产品研发,推动经济体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最终形成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培植竞争优势产业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推进机制。

4.市场规模机制

市场规模机制是指以新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点,在国际市场分割、市场竞争不完全的前提下,偏好相似、收入相近的国家间进行产业内垂直或水平贸易,通过生产差异性产品占据国际某一个细分市场,并借助品牌、技术和专利等垄断权(邓宁,1976)对某一国际细分市场进行生产配置。并且,经济体通过使出口产品朝高、精、专方向发展,提升经济体某一产业子结构的产业层级,进而依赖产业结构不同层次的经济技术关联性,推进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市场规模机制通过贸易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主要通过生产差异化产品,以满足消费偏好的多样性,从而在细分市场上具有垄断权优势,并借助对外贸易扩大了产品需求市场,进行规模化生产。其中,偏好差异的需求是诱导厂商进行差异性生产的主要动机,收入相近国家间的对外贸易则扩大了产品的需求市场,使生产规模化成为可能。进一步,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内贸易产品向高、精、专方向不断发展,使产品升级成为竞争优势,进而逐步垄断国际某一细分市场,最终,形成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偏好差异化、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推进机制。

(二)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性中间机制

外贸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化中间机制,主要包括技术转移与创新机制,尤其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谭恩热,1990[9]);资本积累机制,不仅指固定资本积累,还包括人力资本积累,并且,人力资本积累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求结构机制,主要是在需求结构不断改善、需求层次不断跃进的基础上,通过内外需拉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机制,通过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互融合,借助战略性贸易政策(伯兰特、斯本瑟,1983;保罗·克鲁格曼,1984)推动外贸结构优化,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

1.技术转移与创新机制

在外贸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中,通过一般实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引进国外高级设备、精密仪器、机械等硬化技术和购买专利、工艺、科研成果等软技术,并通过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软硬化技术,填充了经济体技术缺口,缓解了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解决了设备难题,改变了产业投入产出技术矩阵(瓦西里·列昂惕夫,1963),提高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体对落后产业的改造,加速了产业融合与创新和催生新型产业,加快了主导产业群的更替与演进(周淑莲、王伟国,2001[10])。而且,由于在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转移互动(伍华佳、苏东水,2007[11])中还包含着国际产业链的转移和技术转移,进而短期内改变了经济体产业结构,提升了经济体产业结构的素质(即在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不断升级并形成自主动态升级的机制,主导产业群演进更替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变迁,战略性产业不断演变为先导产业,先导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群,促进产业不断升级,衰退产业逐步有序退出,产业结构如生命体一样不断成长)。

进一步,经济体引进与承接转移的技术一般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或者是发达经济体淘汰的技术,不过对于产业落后的经济体而言仍然是比较先进的技术,这在产业落后经济体赶超的初期以及中期具有重要作用,发挥了后发优势,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缩短了与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差距。但是,在落后经济体赶超的后期,先进产业的技术引进存在障碍,即使相同层级的国家之间战略性产业的技术贸易也存在障碍,由此而来,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在一般技术引进与承接转移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消化、吸收、模仿与创新(熊彼特,1912),并对新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进行自主研发与创新,才能通过对外贸易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提升经济体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彻底摆脱分工层级固化与锁定的局面,最终进入高层级经济体产业分工行列。

但是,技术创新是制度变迁和技术、资本与人力资本等长期积累的综合结果,并与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经济体产业发展阶段和R&D经费投入紧密联系。一般地,当R&D经费投入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小于1%时,三次产业内部整体技术创新意识不强,且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依赖技术引进与模仿;当R&D经费投入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介于1%~2%之间,三次产业内部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增强,开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当R&D经费投入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于2%时,三次产业内部企业才开始大批进行技术创新(吴林海,2000[12])。为此,要建立对外贸易、技术研发、科研成果产业化、产业结构升级一体化的战略性技术选择性引进、研发的产业升级服务机制,尽可能形成部门关联型创新群集、技术联系型创新群集和松散型创新群集(周振华,1995),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资本积累机制

资本积累机制是指通过一般贸易进口高级设备、精密仪器和设备等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制成品提高固定资本存量的质量,产生资本积累的溢出效应,在改变产业投入产出技术矩阵的同时,提高了产业劳动生产率,加快了落后设备的淘汰和落后产业的退出,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与此同时,通过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转移相融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机械设备,借助就地购买中间产品、产生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促使经济体产业结构变迁。除此而外,资本积累机制包含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软硬技术引进过程中人员的培训、国外专家指导小组外派和聘用外籍专家,以及内外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实验室和内资企业在发达经济体建立实验室等方式增加了经济体人力资本存量,产生了动态的资本比较优势效应。

进一步,资本积累机制是通过对外贸易结构改变经济体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与质量,借助资本的积累效应和比较优势效应,形成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进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张若雪,2010[13])。并且经济体利用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机制,使资本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竞争优势,形成外贸结构、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

3.需求结构机制

需求结构机制是指经济体通过一般贸易进口国外的产品产生示范效应,从而引发经济体商品需求市场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出现变化,对经济体内产品市场格局造成一定的冲击,促使内需市场产品供给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引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的技术革新。与此同时,经济体通过一般贸易出口使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下,进行产业链的伸缩调整、产品线的改造、产业间与产业内的融合和催生新型产业,导致产业结构整体调整与升级(周振华,2003[14])。在加工贸易驱动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的动态相互推进过程中,跨国公司中间产品需求结构影响了加工产业或“植入”产业与移入国产业,并通过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改变了移入国投资需求结构,进而影响了资本存量的数量与质量,并借助资本积累效应促进了移入国产业结构的演进。与此同时,国际产业外包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产品的供给结构改变了经济体最终产品需求结构,在内外需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下,借助市场竞争机制,迫使经济体产业结构动态调整与升级。

需求结构机制通过对外贸易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内外需市场需求结构的动态提升,推动经济体产业结构的动态升级。其中,需求层次的提升和偏好的变化是关键的影响因子,其促使内外需市场需求结构变迁,驱使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如果需求结构出现大幅改变,将促使产业融合与产业分离,孕育出新兴产业,并经过嬗变产业的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加速了主导产业群的更替,进而推动产业结构整体演进与升级。特别的,由偏好的相似变化推动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进而促进产品内贸易,形成产业内贸易、相似偏好的变化和产业内结构升级的推动机制。

4.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机制

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机制是指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通过协调对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使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融合,借助战略性贸易政策(伯兰特、斯本瑟,1983;保罗·克鲁格曼,1984)推动外贸结构优化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进而形成对外贸易结构,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机制。根本上,贸易政策是产业政策在国际市场上的延续,产业政策是贸易政策存在的基础,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融合是可能的(见图1)。但是,在自由贸易框架下,尤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原则,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原则的制约下,产业政策作用空间被严重压缩,并被国际贸易政策所限定(Georg Erber、Harald Hagemann、Stephan Seiter,1996),致使产业发展政策功能衰减,主权经济体产业调控手段受阻,不具竞争力产业的安全与发展问题成为困扰经济体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主要问题。为此,要界定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政策边界,产业政策是经济体针对市场资源配置失灵而进行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不涉及经济体外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政策是基于经济体资源配置要求与经济体外资源配置相调解的方式,原则上,既不直接涉及经济体内资源配置,也更无权干预经济体外资源配置。但是,国际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都是经济体经济管理权力的体现,基于此,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间存在协调的需要(田玉红,2009)。

进一步,经济体产业政策通过国际贸易政策与经济体外产业政策相联系,同时,经济体国际贸易政策基于产业政策要求与经济体外国际贸易政策相联系与冲突。由此而来,贸易冲突是代表经济体产业的产业利益冲突的体现。于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产业政策的开放性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增强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协调性,建立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贸易竞争导向性产业政策”,以便使贸易结构通过贸易竞争导向性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图1外贸政策与产业政策相互作用

(三)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开放经济性中间机制

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开放经济中间机制主要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投资一体化,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主要通过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和区域梯度转移机制来实现。其中,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机制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中间作用机制。

1.国际产业转移机制

国际产业转移机制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投资一体化、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转移相融合。加工贸易结构的变化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层级与转移的区位选择,进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层级、在经济体中三次产业转移的比重和转移的区位与次序,借助国际产业外包与外商直接投资,促使经济体产业结构变迁,最终形成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序列推动机制。随着加工贸易层级的上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层级不断提高,促进了产业结构动态梯度持续升级。

国际产业转移机制在通过加工贸易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伴随着技术转移,固定资本存量转移和人力资本存量的转移,其中技术转移(王滨,2010[15])、固定资本存量的改变以及与经济体产业结构关联性是国际产业转移机制发生作用的重要原因(Kul B.Luintel、Mosahid Khan,2004[16])。通过国际产业转移机制,一方面经济体承接较高层级的国际产业转移,提高了经济体产业结构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向系统外转移丧失竞争优势的产业,加速整个产业结构演进(羊绍武,2008[17])。于是,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推动下,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转移相融合,经济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仅通过产业经济技术关联网络,促进了产业技术、组织融合,催生新型产业,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还通过“中心-外围”波及效应,向产业层级比较低的地区梯度转移,与此同时,外移丧失竞争力的产业,实现经济体产业结构整体、有序升级。

2.区域梯度转移机制

区域梯度转移机制是在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转移相融合的条件下,发达经济体产业外包与转移改变了经济体产业结构,随着外包层级的提高和产业转移价值链的上移,促使经济体产业结构动态梯度升级,实现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与经济体产业结构协同发展。并且,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与经济体区位产业结构协整,使区位产业结构成为经济体产业结构的升级核,即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或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源,此核的聚集与扩散作用带动了经济体不同产业结构级差的产业雁阵、序列升级,最终使经济体整个产业结构动态梯度升级(汪斌,2001[18])。

区域梯度转移机制在通过贸易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伴随着技术、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梯度转移,其中技术的梯度转移是关键因素,其驱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梯度升级。区域梯度转移机制发生的前提区位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级差,随着产业结构层级高的区位向层级较低的区位进行产业不平衡动态梯度转移,逐渐推动产业结构层级较低的区位产业结构动态升级,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层级高的区位通过转出不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实现区位产业结构优化,并通过技术革新孕育与发展新兴产业,处于产业结构层级的高点,并且重复“中心-外围”的产业结构区域梯度转移模式(吕冰洋、余丹林,2009[19])。于是,加工贸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转移相融合前提下,形成加工贸易结构、产业的区域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动态升级的动力机制,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三、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作用机制分析

(一)外贸性中间机制对比分析

外贸性中间机制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对外贸易的角度论述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机制。但是,由于国际贸易理论是在不断完善中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不完备性”,导致基于不同流派的外贸性中间机制存在局限性。

相比较而言,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要素资源禀赋机制要根据禀赋的升级与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以便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否则,将使产业结构升级陷入低层次资源“路径依赖”,而使产业结构停滞不前。基于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的静态比较优势机制要根据产业发展阶段选择比较优势贸易产业,并不断提升比较优势的层级,以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否则,将被国际分工“锁定”在低层级的产业价值链区段,陷入“比较利益陷阱”,而使产业结构低位徘徊。市场规模机制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根据需求多样性和偏好差异性,迂回生产细分行业的差异化产品,并朝高、精、专方向发展进行国际市场分割与垄断,其是对产业间贸易理论机制的扩展与补充。而动态竞争优势机制主要从竞争优势层次论述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其中,产业技术创新、高技能人力资本存量增加与培育是动态竞争优势的核心。为此,对外贸易性中间机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在外贸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起到综合推进作用,而非单独进行作用传导。并且,在经济体不同发展阶段,各种机制的重要程度不相同,在经济体发展初期,要素资源禀赋机制是主要中间传导机制;经济体发展中期,静态比较优势机制占据主要位置,成为重要的传导机制;经济体发展成熟期,动态竞争优势居于重要地位;经济体发展后期,市场规模机制成为主要的中间传导机制。

(二)产业性中间机制分析

产业性中间机制主要从供给、需求与政策三个层面阐明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由于供给、需求与政策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般地,产业性中间机制是在这三个层面作用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实现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的。并且,在产业性中间作用机制运作过程中,供给、需求和政策三层面构成了一个三维机制传导空间,从不同的维度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中,供给层面的技术引进与创新机制和资本积累机制是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中间机制,其作用的有效性直接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升级的效果,尤其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存量机制。需求层面的需求结构机制是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拉动机制,借助市场需求拉动传导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而政策层面的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机制是在关贸总协定规则下,经济体通过外贸政策与产业政策相互融合,借助政策因素促使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作用机制。

三个层面的作用机制侧重于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状况,政策层面侧重于产业结构层级较低并且产业发展不平衡状况,供给层面侧重于产业结构处于中间层级并且实施产业追赶战略的状况,需求层面侧重于产业层级较高并且产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状况。在经济体产业发展过程中,三个层面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其在贸易结构的作用下相互影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三)开放经济性中间机制分析

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条件下,开放经济性中间机制主要从国际产业转移与区位两个层面阐述外贸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中间机制,其中,区位层面的区域梯度转移机制是在大国模式下追赶战略中经济体通过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机制。为此,综合国际产业转移机制与区域梯度转移机制,形成贸易结构、开放经济性中间作用介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动态推进机制。

在利用开放经济性中间机制进行外贸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机理过程中,国际产业转移机制是根本性的中间作用机制,而区域梯度转移机制是处于附属地位。

四、结论

在外贸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外贸结构反作用产业结构主要是通过外贸性中间作用机制、产业性中间作用机制和开放经济性中间作用机制的综合传导产生作用力的。如果中间传导机制存在效用失灵或作用不敏感,将导致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作用传导出现障碍,从而影响机制作用的效果,甚至对整个经济体产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反之,如果中间传导机制灵敏,外贸结构通过中间机制将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并形成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动力系统,进而借助外贸结构驱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提升战略性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李磊.中国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0(5):59-63.

〔2〕 金哲松.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的原因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3):38-41.

〔3〕 武海峰,刘光彦.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4(7):35-39.

〔4〕 陈元.我国外贸发展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1-44.

〔5〕 MICHAELY M. Export and Growt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1977(4):49-53.

〔6〕 BALASSA B.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1978(5):181-189.

〔7〕 钟昌标.外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31-34.

〔8〕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6):20-26.

〔9〕 谭恩热.“科技兴省”战略的产业发展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0(6):190-192.

〔10〕 周淑莲,王伟国.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管理世界,2001(5):70-89.

〔11〕 伍华佳,苏东水.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化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16-255.

〔12〕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26-128.

〔13〕 张若雪.人力资本、技术采用与产业结构升级[J].财经科学,2010(2):66-74.

〔14〕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53-276.

〔15〕 王滨.FDI技术溢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1999~2007年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数理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93-105.

〔16〕 KUL B LUINTEL,MOSAHID KHAN. Are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Costly for the United States?[J].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4,86(4):896-910.

〔17〕 羊绍武.产业转移战略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228-239.

〔18〕 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06-228.

〔19〕 吕冰洋,余丹林.中国梯度发展模式下经济效率的增进—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60-72.

(责任编辑周吉光)

To Analyze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s on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AN Wen-xiang1, QI Jie2

(1.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2.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Industrial structure decide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ffects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between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xist mutually influence and reinforcing mechanisms. With the openness of our economy further improving, especially implementation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one belt one road”,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n upgrading and optimiza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based theoretically o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licy theory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theory,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nalyzed ,and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classified as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 of foreign trade,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 of industry and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 of open economy.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intermediate; mechanism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2.001

2016-03-09

范文祥(1975—),男,甘肃天水人,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产业政策、产业结构、金融结构。

F061.3

A

1007-6875(2016)02-0001-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2.001.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6-04-2015:30

猜你喜欢
禀赋经济体外贸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