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战争之:歌曲

2016-10-21 12:44雷从俊解放军军乐团干事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军乐团谓之项羽

文/雷从俊(解放军军乐团干事)

音乐与战争之:歌曲

文/雷从俊(解放军军乐团干事)

如果说远古先民们抬木头时“吭唷吭唷”的号子还算不上是歌曲的话,那么出现在《吴越春秋》中的《弹歌》不仅算是正宗的歌曲,而且还颇具战斗意味——“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看看这简短至极的歌词,仿佛听到歌声铿锵有韵、短促有力,令人动感十足、热血沸腾。

歌声响在山间谓之山歌,响在茶园谓之茶歌,响在行伍则谓之为“军歌”。唱歌,张嘴就来,放声就唱,无须任何辅助器材,也无须选择环境与场地,与行军打仗中艰苦紧张的生活非常“合拍”。作为鼓舞战斗精神的绝好方式和夺取胜利的重要手段,军歌为历代兵家高度重视。

歌声在军中最早的华彩,当属“四面楚歌”。彼时,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部将建议,联合几股势力对项羽部队发起突袭,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入夜,刘邦所部特意安排官兵唱起了楚地民歌。歌声四起,不绝于耳,直听得项羽心急火燎、疑窦丛生:“楚地已经被刘邦这小子得手了吗?不然,他的部队里怎么那么多唱楚歌的楚人?”歌声加剧了困境,歌声也催发了项羽的绝望。在与宠妃虞姬饮酒唱歌,结束最后的苦难风流之后,终于英雄气短,于乌江边引剑自刎。

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开展歌咏活动。在战斗岁月里,歌声既是难得的娱乐,更是精神食粮、精神武器。

唱歌是政治工作、文化工作,本身也是战斗精神的养成。土地革命时期,部队音乐人才匮乏,有的就采取“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或旧歌改词,或旧曲填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一批优秀歌曲在部队流传开来。抗日战争中,进步的词曲作家陆续加入到救亡图存的洪流,歌曲创作非常繁盛。“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作曲家聂耳,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先后创作了35首歌曲。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不断在中国大地上唱响,雄壮的旋律鼓舞着亿万军民。那时,写歌、教歌、学歌、唱歌,绝不只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而是一种战斗姿态、战斗状态。在行军打仗的前线,在游击队,在大后方,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纵情高歌的情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开国伊始,当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燃向我国边境时,志愿军毅然在歌声中开赴朝鲜前线,不惜巨大牺牲,英勇战胜强敌。

诚如一位音乐家所言:“在歌声中,士兵可以藐视一切,甚至藐视死亡,仿佛真的切身感受到决定战争的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更能真实地拥抱这支部队的血性与英勇、奇伟与壮丽……★

猜你喜欢
军乐团谓之项羽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外黄小儿说服项羽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项羽虞姬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毛泽东缘何高呼“军乐团万岁!”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展军威扬国威——人民军队仪仗队、军乐团和礼炮队诞生始末
钱本草
梦遇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