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在笔尖下快乐地流动

2016-10-21 16:43陈瑞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求真习作课文

陈瑞霞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习作变成与个性、心灵毫无相干的东西。本文试以习作“求真”教学为出发点,对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小学习作“求真”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共性化的学校教学方式

我们许多教学因目标设计及教学方法不当,以致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能力被抑制,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二)功利化的家庭训练方式

家长望子成龙,孩子为习作分数而努力,舍本逐末。

(三)表象化的个人学习方式

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没有时间体验生活,本身阅读量有限,积累过少,“写”出来的习作即使语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也大抵只是一堆“空壳”,不见“心脏”。

二、当前小学习作“求真”教学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教育思想的片面化

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对小学各年级习作的要求如下:“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但有些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习作分数,限定写作内容和习作“版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

(二)孩子家庭教育的模式化

一直以来,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的习作成绩有所落后,于是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习作分数。

(三)学生生活体验的单调化

学生认识上的不成熟不可避免地导致习作中虚假现象的产生。其实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事物值得去写,但我们的学生缺少发现,不懂得平凡的生活也有很多“意义”和写作的价值在里面。

三、当前小学习作“求真”教学主要问题的建议

(一)运用肯定性评价,激发写作动机,为小学习作“求真”教学营造出良好的心理前提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赏识与鼓励就是最有效的提升孩子习作兴趣的手段,激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就能让学生乐于写自己“真心”的习作。

(二)通过强化性积累,培养写作习惯,为小学习作“求真”教学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习作是有生命力的表达的工具,是对学生进行“求真”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运用经过润色的优美词语或句子和适当的修辞手法等,为习作“求真”教学打下坚定的基础。

1.读中积累语言

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写起习作自然会得心应手了。

2.教学课文中强化训练

在讲解课文的句子或段落中,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或一段话,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结合课文教学进行习作小练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扣住重点段落进行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二是将课文中的简单情节进行扩写。三是把意犹未尽的结尾进行续写。四是根据课文插图进行小练笔。五是紧抓课文优美句子进行仿写。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课文中要有强烈的习作训练意识。只有夯实了写作的基本功,才有条件进行“求真”训练。

(三)加强针对性训练,拓展写作方式,为小学习作“求真”教学构建有利的学习条件

针对“伪写作”的现象,笔者重点强调“言为心声”的习作教学观。王尚文先生在《关于读写听说的动机问题》一文中提出:“出于虚假的动机,尽管说得生动、流畅、严密、充分,也不如出于诚实的动机的结巴、幼稚。”所以,“端正学生说的动机,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建设》2005年第5期)。笔者试图精心创设条件对学生进行“真情”教育,让“真情”习作“遍地开花”。

第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真实情感”。

第二,采取丰富多样的习作训练方式,提升习作的“生命质量”。

1.看图习作

看图习作是依据提供的图画材料进行书面描述或评价的习作训练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写真实习作投下“良药”。

2.供材料习作

供材料习作是提供文字或图表(或影视音响)材料,让学生按提出的要求进行写作的训练方式。

第三,进行“新闻”对话,培养“说真话”的良好作风。

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鼓励学生看新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与学生进行“新闻”对话,培养了“说真话”的良好作风。

(四)开展体验性活动,创设写作情境,为小学习作“求真”教学提供必要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生活体验得越多,体验得越深,习作之水越是“滔滔不绝。”因为习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起来,以下几点做法可以参考。

第一,校园里,各种突发事件或好人好事的发生,各种小游戏的积极参与,课堂上开展的小制作、小实验、小竞赛、小游戏等,在真实情境中捕捉到丰富多彩的素材,让生活之水行习作之舟。

第二,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活动,实现教学诸环节上的“教育共振”,给学生留下不少難忘的回忆,写起习作自然“泉水丰盈”。

第三,走出课堂,运用连横战略,为学生创设写作情景,实现习作增值。

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习作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并且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开发“记忆资源”“现场资源”“生活资源”,贯彻落实“四个利用”:利用课本,扩展观察、写作的材料;利用社会、自然界绚丽多姿的景象寻找观察、写作的对象;利用学校、班级开展的课内外活动开辟观察、写作的渠道;利用接触的人、事、物等选择观察、写作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的天空,让真情在学生的笔尖下快乐地流动,让习作散发无限的光彩。

猜你喜欢
求真习作课文
张锦绣
阎生德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习作展示
一日
牛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