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及其综合防治

2016-10-22 08:14黎朝生福建省宁化县城郊乡畜牧兽医水产站3654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狂犬病猪群

黎朝生 福建省宁化县城郊乡畜牧兽医水产站 365400

猪伪狂犬病及其综合防治

黎朝生福建省宁化县城郊乡畜牧兽医水产站365400

2012年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相继报道暴发猪伪狂犬病,给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将对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进行探讨,为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猪伪狂犬病诊断预防净化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猪群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不同阶段的猪群均可感染发病。猪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甲亚科、水痘病毒属的猪疱疹病毒Ⅰ[1]。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50~180 nm,其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家族成员极为相似。成熟的病毒由基因组的核芯、正二十面体壳粒组成的核衣壳、被膜以及镶嵌着蛋白的脂质双层囊膜四个部分组成,病毒粒子外周有长约8~10 nm、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与病毒感染相关。

我国在1948年首次报道了猫感染伪狂犬病毒,20世纪70年代该病也在猪群中流行,随着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的成功开发及广泛使用,结合血清学的鉴别检测,该病偶有报道,但是总体得到控制[2-3]。而2012年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相继报道暴发猪伪狂犬病,从华北地区蔓延到华南、华东地区,给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7]。

1 流行特点

猪伪狂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多发,低温环境有利于病毒的复制。所有的哺乳动物类家畜对PR都易感,常引起神经症状,部分动物会出现感染处奇痒、伴有撕咬感染处的临床症状。不同动物敏感性不一,猫高度易感,狗和浣熊为中度易感,绵羊对该病毒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这些动物感染后潜伏期短,一般一周之内动物必然死亡,而猪是唯一感染后可以存活的宿主,除此之外,小鼠、大鼠、兔子等动物通过人工接种PRV也能引起感染。

该病的传染源可来自多方面,包括曾经被感染的猪或其他易感动物、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及废弃物和受污染的饲料、器械。许多种猪外表虽然健康,但是其终身带毒、排毒,在一些外界的应激下,会引起疾病的暴发。其主要通过鼻对鼻的直接传播,或者器械、尸体、废弃物、饲料、空气等间接传播。

2 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与毒株、剂量息息相关,症状程度还与宿主的年龄有关,正常情况下,年龄越小症状越明显,新生乳猪感染PR,症状明显,这是因为乳猪高度易感,随着日龄的增大,症状表现越不明显。乳猪正常伴有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和突发性癫痫,病死率达100%;断乳仔猪症状较乳猪减轻,病死率降低,体温升高至41~42℃;中大猪感染后表现为消瘦、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有的猪群可康复耐过,病死率降低到1%~2%;成年猪主要表现呼吸症状,母猪感染主要影响胎儿,不同时期感染对胎儿影响不一,公猪主要通过人工授精垂直传播。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膜覆盖;肾表面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的出现肺水肿;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4 诊断要点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通常要结合猪群的发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可开展如病毒分离、动物接种试验、鼻拭子和组织切片的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血清学试验(包括乳胶凝集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探针、基因芯片和PCR等方法确诊。

一般通过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就可以对该疾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随后可通过实验室诊断来确诊。该病的诊断中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病原学诊断中常以特异性gE基因引物对取自患病动物的脑和扁桃体等组织进行PCR检测,在临床中因简便快速的鉴别以及PCR技术的日益成熟,得到广大实验室的使用;血清学(酶联免疫试验)检测因其可以鉴别诊断出血清中是否存在gE抗体,其gE+时可能感染野毒或使用非基因缺失苗,或gE-时不存在野毒感染,同时又可以大批量进行,常常被作为该病的一种检测措施。

诊断伪狂犬病最可靠的方法为病毒分离,但是其对实验技术要求高,时间长,所以常用于实验室的研究,而很少作为生产上的诊断方法。在一些条件受限的地区,可以采用兔子接种试验,常将患病猪的脑组织按1∶10制成组织悬液,肌肉注射组织悬液后兔子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撕咬接种部位、角弓反张、呼吸衰竭而死亡。

5 综合防治

5.1疫苗免疫疫苗免疫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手段,目前市面上用于预防猪伪狂犬病的疫苗有灭活苗、弱毒苗及基因缺失苗3种,基因缺失苗因其可以配套血清学鉴别诊断成为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疫苗。猪场要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一般种猪每年3次,每4个月免疫1次,疫病压力较大的猪场,可在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商品猪45~50日龄免疫接种;受威胁地区还可进行“滴鼻”超免,及在育肥阶段加强免疫1次。

疫苗免疫效果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机体健康状态、疫苗类型及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等,因此要定期对猪场进行血清学检测,及时了解猪群免疫抗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5.2生物安全当前,很多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的主要诱因是猪、人、老鼠和狗携带病毒。由此看来,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关乎整个猪场的安全,乃至猪场的经济效益。首先,猪场要尽量避免引种,坚持“自繁自养”。确实要引种,一定要做好隔离检疫工作,对引进的猪群均应采血检查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如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阴性,方可引进。其次,要做好猪舍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做好场区、器械及环境等的消毒工作,加强卖猪区的人员流动、外来车辆的消毒工作。最后,严格消灭猪场及周围的老鼠和狗,老鼠和狗作为一种传染源,经常将疫源区的病毒携带入场,并感染猪群。

5.3净化当前,我国用于预防猪伪狂犬病的疫苗主要是gE基因缺失苗,配套ELISA试剂盒检测gE抗体,能够掌握猪群的伪狂犬病感染情况,从而制定感染猪的淘汰计划,以达到净化的目的。猪场可采用“免疫-检测-淘汰-补充阴性后备母猪”的净化路线进行疫病的根除,对全场猪群进行gE抗体检测,阳性坚决淘汰,阴性进一步检测gB保护抗体,针对不合格的猪只加强免疫1次再进行监测,gB抗体不合格猪只淘汰(如图1)。

临床生产上可能猪场感染伪狂犬病的种猪群比例较大,如实行一次性净化,猪场效益会受到影响,一般认为阳性小于或等于10%时可以实行一次性净化,而阳性率大于10%时应实行分阶段净化,待阳性率下降到10%左右时再实行一次性净化。同时,在野毒净化方案执行后,仍需对猪群伪狂犬gE抗体进行定期检测,一般可按季度进行检测,样本数为猪群数量的5%~10%。最终实现伪狂犬阴性场,有条件的猪场可以进一步实行根除计划,即无伪狂犬病阶段,停止疫苗免疫。

6 小结

自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的广泛使用及配套血清学检测的开发后,该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2012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卷土重来,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研究报道新流行的毒株已经发生变异[8-9],造成了当前疫病的新流行。因此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及血清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实行猪伪狂犬病净化迫在眉睫。

[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Klupp B G,Lomniczi B,Visser N,et al.Viral Pathogens andImmunityMutationsAffectingtheUL21Gene Contribute to Avirulence of Pseudorabies Virus Vulent pseudorabies virus infection in Northern China[J].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2013,14(3):363-365.

[3]童光志,陈焕春.伪狂犬病流行现状及我国应采取的防制措施[J].中国兽医学报,1999,19(1):1-2.

[4]胡睿铭,汤细彪,刘峰,等.2011-2013猪伪狂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C]//华中农业大学.第14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3:83-90.

[5]Wu R,Bai C,Sun J,et al.Emergence of virulent pseudorabies virus infection in Northern China[J].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2013,14(3):363-365.

[6]吴云飞,朱玲,徐志文,等.伪狂犬病病毒四川株的分离鉴定及增殖特性[J].中国兽医科学,2013,43(6):557-564.

[7]童武,张青占,郑浩,等.免疫后发病仔猪中伪狂犬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3,21(3):1-7.

[8]彭金美,安同庆,赵鸿远,等.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抗原差异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35(1):1-4.

[9]杨文萍,顾真庆,孙海凤,等.伪狂犬病毒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和血清中和特性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4,46(10):11-14.

A

1003-4331(2016)05-0056-02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狂犬病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监测分析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打败狂犬病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4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