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杨溥安心在监狱读书

2016-10-22 17:05陈国华
中外书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锦衣卫朱棣太子

陈国华

杨溥(1372—1446),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

杨溥现在在干什么?明成祖朱棣问。锦衣卫头头纪纲答: 在读书。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锦衣卫的监狱。读什么书?经史子集。读书多长时间?十年。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年)成立。锦衣卫长官的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其职能是侦查、监视一切官民,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奉诏行事,受理词状,任意逮捕吏民。刘瑾当权时使用重三百斤的立枷,几天即将受刑人压死。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拷问犯人的刑罚五毒具备,到魏忠贤时,又设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酷刑,荼酷之下,何狱不成?杨溥还算幸运,不是待在刘瑾、魏忠贤掌管下的锦衣卫监狱,他是在纪纲掌管下的锦衣卫监狱中读书十年。

《明史·列传第三十六》记载: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太子尝读《汉书》,称张释之贤。溥曰: “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采文帝事编类以献。太子大悦。久之,以丧归。时太子监国,命起视事。十二年,东宫遣使迎帝迟,帝怒。黄淮逮至北京系狱。及金问至,帝益怒曰: “问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鞫,连溥,逮系锦衣卫狱。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仁宗即位,释出狱,擢翰林学士。从以上记录中可以简单了解杨溥入狱的原因,狱中的生活及其出狱。

杨溥进锦衣卫监狱的原因,从历史记录上就几句话,主要是皇太子争夺战,是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入狱前的杨溥任洗马,一个从五品的官,执掌东宫文书,就是太子的秘书长之类的,是辅佐太子的官员。当官的途径之一就是给领导当秘书,给未来的皇帝当秘书长,自然大有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太子的兄弟是皇储的有力争夺者,皇太子的地位不大稳定,首先要清除的就是太子身边的人。杨溥辅佐的皇太子朱高炽是成祖的长子,次子朱高煦争夺皇太子之位是有历史渊源的。成祖的皇位是从侄子手中武力夺取的,说白了是起兵造反,起兵造反的时候光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上阵父子兵,“成祖屡濒于危者高煦力为多”,“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一起造反的时候,功劳大的是次子,成祖出尔反尔,自己当上了皇帝,立的太子却是长子朱高炽。这引起次子朱高煦的强烈不满,兄弟间开始了残酷无情的太子之争。朱高煦还联合了弟弟朱高燧一起干。《明史·仁宗纪》说“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馋构”。杨溥进监狱的直接原因是永乐十四年(1414年)的“东宫迎驾事件”,此事件的幕后策划是朱高煦,朱棣不责罚儿子,儿子身边的人就遭殃了。太子党受到严重打击,纷纷被关进监狱,有的是死在监狱了,运气的是,太子还在位,活着的人就有希望,注意,这点很重要。于是,杨溥还能活着。

锦衣卫监狱的居住环境就不说了,首先是生存问题。前面说了,“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可能锦衣卫的监狱是不管饭的,需要罪犯家属送饭,杨溥的家里穷,离京城又远,有一顿没一顿是常态了。关键是不知道朱棣的态度,随时可能毙命。此时杨溥的态度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态度一般是写好遗书,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大吃大喝,等等。要不就是精神崩溃,疯了。杨溥不是,他在监狱里学习,十年间,“读经史诸子数周”,是一遍又一遍读经史子集。刑期变学期,杨溥是典范。

还是要分析一下杨溥为什么能安心在监狱读书。首先在于杨溥对政治形势的准确把握,作为政治人物,杨溥是有此基本功的。杨溥认为,老朱家的大明王朝,到朱棣是第三任了,自己辅佐的将是第四任,他确信这一点,也是他全部的精神支柱了。朱棣是高明的政治家,选择朱高炽做太子当然是深思熟虑的。朱元璋一路打杀得天下,朱棣又是起兵造反夺取侄子的江山,整个大明王朝没安静几年,此时的大明王朝急需休养生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有本事,长得也帅气,但绝不是个省事的主,由他继位接着闹下去,江山恐怕不保。长子朱高炽肥头大耳,性格软弱,但肯定不会生事,不生事就顺应了历史潮流。关键还在于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棣在是否继续让朱高炽当太子这件事上也有过犹豫,于是问“太子党”的大才子解缙,解缙答曰“好圣孙”。准确判断形势,杨溥才能在监狱里安心读书。

仅有对形势的判断还是不够的,在监狱里安心读书还是需要外因的。朱棣某天突然想起监狱里还有杨溥这一号,便问杨溥现在在干什么。得到的答案是他在读书。朱棣就此认定在那样的环境中还能安心读书,杨溥是个难得的人才,自己用不着,可以留给自己的儿子用。于是对纪纲下达命令,要他务必好好看守杨溥,不能出现任何问题。有了朱棣的特殊关照,杨溥才能真正在监狱安心读书,这前提也是他在监狱读书得来的,可见读书是有用的。

牢狱之灾对杨溥的家庭影响巨大,入狱后七年,四十五岁的长弟杨浩去世;入狱后九年,四十三岁的小弟杨澄去世;出狱后不久,杨溥的三个儿女先后夭亡。可以说这十年的牢狱之灾葬送了杨溥的多位亲人。杨溥因蹲监狱出名,代价是巨大的。

杨溥四十二岁进监狱,狱中读书十年,还是运气好,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死了,太子朱高炽熬出头了,成了仁宗皇帝。朱高炽到底厚道,没有忘记旧人,五十二岁的杨溥也就出狱了。如果朱棣身体好,多活几年,杨溥的命运就不好说了,可见无论何时都要身体好,活的时间长是最好的资本。

出狱后的杨溥好运连连,仁宗、宣宗父子俩待他是真不错,不到一年的时间,杨溥连升四级,又兼任四职,直至进入内阁从而奠定了“三杨当国”的政治地位和执政基础。读的书多是原因之一吧,杨溥很争气,在“三杨”中结局最好。有比较就有区别,盖棺定论,虽“明代贤相,必首三杨”,但“三杨”中杨荣收受贿赂,被太监王振抓住不放,据说杨荣是被气死的。杨士奇不受贿,却包庇无恶不作的儿子,最后也因此气死了。杨溥是七十五岁高龄死在岗位上的,死后赠太师,成了正一品,谥文定。

还有最后一点疑问,朱棣认定杨溥有才,不杀他,是准备留给自己的儿子使用。那么,同为“太子党”的大才子解缙文名比杨溥更胜,朱棣为何不留下解缙给儿子使用?问题出在解缙的“叛逃”上,朱棣可能是这么想的,解缙本是建文帝的大臣,能卖了建文帝,同样能卖了自己的儿子,可以说朱棣的预见也是极其准确的。看大明朝的历史,朱棣起兵抢侄子建文帝的江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高煦就起兵抢侄子宣宗帝的江山。不同的是,朱棣成功了,朱高煦没能成功。宣宗帝有杨溥这样的忠臣,最后社稷无恙。朱棣看人是准确的,忠诚永远是第一位的。

猜你喜欢
锦衣卫朱棣太子
朱棣“魂牵”建文帝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让明朝垮掉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厂卫
锦衣卫的另类工作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书生惹上锦衣卫
『影帝』朱棣
锦衣卫是何职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