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创新—关于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2016-10-25 07:40钟茂兰
天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扎染羌族民间艺术

文 钟茂兰

坚守与创新—关于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文钟茂兰

《春分 》(布面水粉 80cm×80cm) 钟茂兰/作

对民间工艺的认识与研究,我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前二十年处于朦胧而非自觉的状态,近三十年我开始自觉而不间断地研究民间工艺美术和少数民族服饰刺绣并将其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和现代生活方式进行运用。退休以后十余年我仍深入民间采风。

一、“美在民间”的发现

1960年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当时正逢三年困难时期,我主动申请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一年半时间里,是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蓝印花布和民间挑花使我忘却了饥饿与疲劳,在艰苦的岁月里我意外地发现了这块被世人所遗忘的角落。民间美术的美如同甘露般涌入心田,洗涤着灾难带给人们心中的愁苦,滋润着苦涩的灵魂,使麻木的心灵得到慰藉,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在民间”。这一次心灵的悸动带来的审美意识的震颤与当时的饥饿(一天仅有四两谷子)都使我刻骨铭心,并成为无形的巨大的感召力,驱动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开始学习民间美术并搜集有关资料。

二、从此“情系民间”

1978年起三十余年,我开始不间断地到民间采风。到贵州黄平苗族地区学习民族蜡染,去自贡学习扎染。以后又分别到云南、四川、广西、海南等地考察彝族、傣族、景颇族、哈尼族、白族、羌族、壮族、苗族、黎族等村寨学习刺绣、织锦的技法以及民族服饰着装特色,还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发现民间世代相传、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感受他们长期迁徙中的苦难历程,因生态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朴实无华、强悍坚韧的民族精神和审美心理。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苗族村寨,苗族姑娘知道我们第二天要离开时,一边点着蜡花一边深情地唱着民歌为我们送行:“今天相隔一张纸,明天相隔万重山……人不分开路分开。”这促使我发自内心地要永远“情系民间”。

正是怀着对民间艺术强烈的爱和责任心,眼见“灿烂如山花”的民间艺术将自生自灭,我们应该马上抢救。我收集整理并出版相关书籍,如《四川扎染》《壮族、苗族、侗族织锦》《民间图案与现代设计》《中国衣经·民族篇》,并带学生到民族地区采风,还将有关的民间艺术家请到学校上课、讲学,如请民间扎染大师张宇仲、张小平到学校来进行技艺传授。我聘请日本乐染(扎染)协会主席出原修子夫妇到学校连续上了七年扎染课。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先后到汶川、理县、茂县等地考察羌族服饰和刺绣,拜访了五位羌绣传人 。眼见受损严重的羌族刺绣、服饰,我们向四川省政府提出抢救扶持发展羌族刺绣的书面意见。采风中我带上针线,详细记录了濒临失传的羌绣古老针法,并出版了《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作为学生学习民间工艺课程的教材。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正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三、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坚守,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玉洁》(水彩56cm×38cm) 钟茂兰/作

1.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它包括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其思想智慧和造物原则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征,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自己的历史位置。

民间工艺美术是经过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带着饱满的情感因素,按照审美规律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寄情寓意于一身。不管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衣帽鞋袜还是少女绣的嫁妆,都融入了对亲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具有高情感容量,这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淡忘的人间情怀是重要的补充。美国社会学家约翰·莱斯思比在他的《大趋势》一书中说:“我们社会里高科技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容量的环境。……民间艺术恰好与电脑社会相平衡。”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文化全球化”的强势冲击下,“文化也要同世界接轨”“全盘西化”等舆论来势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影响很大。这更需要我们全力加以保护,为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摇旗呐喊。

2.高校美术院校应将民间工艺美术作为基础课之一。

民间美术是根性的艺术,母体的艺术!要培养出具有民族感情、民族气派的当代设计艺术家,必须以本土文化为基础。我们艺术院校需要营造出具有民族民间艺术的氛围,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审美心理渗透的环境,从而播下民族艺术的种子,烙上民间审美情趣的烙印。如果没有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修养,所接受域外文化也只能是一种肤浅、低层次的文化,成为外国文化的附庸。目前“实用主义”与“虚无主义”是腐蚀中国教育的两大思潮,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就更为严重,盲目崇拜西方,以模仿西方当代艺术为时髦。要想治愈这些“数典忘祖”的恶疾,民族民间艺术正是一剂良药。只有加强民间艺术的学习,才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大地上来。培养出一批民间工艺美术创新的生力军,造就一批能够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设计师,应该是我们美术院校的战略任务。

3.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使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也是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活态保护。

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能够保承下来,说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创新,这也是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活态保护,我们既要将它收入博物馆陈列,表现它最原始的生存状态,同时还要根据现代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审美需要进行开发、利用和创新。通过活态的保护,设计出保存着固有的一些元素的新的艺术形象,用新的手段去制作,使之融入现代人的生活领域,并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

要创新就要到民间去采风,在民间工艺美术的熏陶下,激发出自己创作灵感的“兴奋点”,寻找出该艺术品与众不同的“关键点”,用生动的视觉形象来表述自己的创意。因此,善于应用对自己产生震撼力的“兴奋点”和“关键点”。将其剥离出来,使之成为自己创作中的主要元素,并采用扩大、充实、打散重构或“移花接木”的手法,从而达到设计的升华,创作出不同凡响的衍生作品。

如何运用民间美术、传统纹样进行设计,许多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2013年9月,英国伦敦举行“设计艺术节”,展示的作品不仅张扬时尚、现代和创新感十足,也同样体现着对传统和文脉的尊重。在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有着世界各地的四百万件艺术精品。为了给现代设计师提供灵感,结合“设计无处不在”的主题,主办方策划组织了“上帝在于细节”的活动。馆方邀请14名知名设计师来馆内寻找感动他们的“细节”,这些“细节”可能被隐藏,可能与其他物品组合在一起而被忽略,希望通过设计师的引领,让观众仔细观察这些具有美感的文物,体味前人于细节处蕴含的设计创意和手工技艺之美。

从事几十年的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在教授学生时,我就希望他们能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强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寻找代表中国文化的设计观。引领学生去体味民间工艺美术美的细节——在色彩上强烈对比或柔和雅致,在纹样上粗犷剽悍或细腻平和,在构成上不拘一格大胆组合等特点。然后设计出既有着张扬个性而时尚,又不失东方韵味含蓄温润的华丽之美。

猜你喜欢
扎染羌族民间艺术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艺术篇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阿坝州羌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自强研究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