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隐君子 紫砂托俊才

2016-10-25 08:27
天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陶艺家壶嘴宜兴

文 风 典

壶中隐君子 紫砂托俊才

文风 典

《高升竹节》 朱 俊/作

春天到来的时候,满院子的花都开了,窗前几丛翠竹在鸟鸣啁啾中醒来。一壶香茶在手,春风徐徐过,心情顿时明媚起来。

这里是宜兴。

我们正在丽俊茶囍社。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唐朝李贺这首《竹》之诗,把竹子的好处说得让人心动。而手中这把竹节壶,饱满圆润,简洁大方,流畅和谐,嘴、钮、把,三点连成一线,手执紫砂壶,清茶从壶嘴缓缓流出,青山绿水,禅茶一味,人在梦中。悠悠紫砂,从远古走来,带着大地的清香,竟是生长在心上的翠竹。

朱俊?对,这紫砂壶的创造者正是这间茶社的主人,陶艺家朱俊先生。

朱俊先生出生于陶都宜兴丁山,自幼在老烧窑匠土工程师祖父朱志祥老先生的熏陶下喜爱紫砂,年纪轻轻便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是宜兴著名的青年陶艺家。一提朱俊先生大名,许多老陶艺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盛赞其作品清心雅致、端庄大气,前途不可限量。其紫砂作品被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沈阳博物馆等收藏。他的紫砂作品曾吸引了诸多著名书法家前来合作,深受藏界喜爱。

《晨鸣壶》 朱 俊/作

《竹韵壶》 朱 俊/作

来的次数多了,自然成了朋友,朱俊先生有了新作常常拿出来给大家赏玩。再看这一把:其造型真正做到了“圆、稳、匀、正”“柔中寓刚”。珠圆玉润而又富于变化,壶体、壶把、壶嘴、嵌盖,曲直匀称,比例恰当,形式极美,气质高雅而富有神韵,能让人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壶肚上贴一支竹叶,叶面润泽有力,线条简洁流畅,与整把壶的造型十分融洽。没有相当精湛的国画基础,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另一面刻的是一首诗:“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唯以本质令人爱。”“泥”“形”“工”“款”“功”贯通一气,真是一件完美的大师之作。

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找到最适于自己表达的方式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朱俊先生做到了,何其幸运。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有用澄明洁净的心去接近自然、理解自然、皈依自然,才能明心见性,创作出好的作品。朱俊先生无疑做得很好。

凸肚,修腰,壶嘴上扬略弯,把手流畅呈心香一半,钮珠圆润,壶盖严丝合缝。一道弧线恰到好处,将壶身勾勒出流畅的造型,如仙子起舞,似佳人静立。没有任何修饰,却自然、简洁、大方,让人看了忍不住嘴角上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以听丝竹之声,可以神游万里,思接千载。一壶、一椅、一盅茶,带我们回归心灵的芳草地;一把紫砂,引领我们度过迷津,游目骋怀。

常常被清风明月迷醉,常常对着眼前的紫砂出神,常常想象一把紫砂壶从泥土慢慢、慢慢修炼成精品的样子……

终于有了看朱俊先生制作紫砂壶的机会,果然是百炼钢成绕指柔,任何一件紫砂的成型皆是经过了千淘万漉、千锤百炼。那天,我过去的时候,朱俊先生正端着一把秋香色的紫砂壶在观赏。禁不住我的一再询问,他终于娓娓道来:“这把名叫‘匾瓢壶’,你看,它壶口略小,腹扁,既稳,又轻盈;平底线圆足,环柄、嵌盖,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这把壶的优点是坯体坚致细腻。”

说到这里,朱俊先生轻拨壶盖,声音铿锵悦耳。朱俊先生继续说:“你要学会‘养壶’,明人周高起说过:‘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

难怪,朱俊先生年纪轻轻便已是业界有名的陶艺家,在甚嚣尘上的当下,静心于紫砂艺术创作,非有大定力不可。更为可贵的是,朱俊先生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我看着朱俊与妻子郑忠琴创办的丽俊茶囍社的牌匾,不禁微笑。喜讯再度传来,夫妻合作的作品《田园》《丰收》屡屡获奖。琴瑟和谐,钻研陶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紫砂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朱 俊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宜兴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出生于陶都宜兴丁山。在老烧窑匠土工程师爷爷朱旺旺(志祥)的熏陶下喜爱紫砂,其紫砂作品被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沈阳博物馆等收藏。其作品特点是清心雅致、端庄大气,曾与诸多著名书法家合作紫砂作品,深受藏界喜爱。

猜你喜欢
陶艺家壶嘴宜兴
宜兴釉陶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历 练
圆桌
壶嘴的曲直是非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