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6-10-26 08:49刘小燕
关键词:致残率致死率流程

刘小燕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苏州 215300)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刘小燕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苏州 215300)

目的 针对脑卒中患者,讨论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医护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死率、致残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患者在发病后,需要迅速的接受治疗,按照最合理的急诊护理流程来完成。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影响较小,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以最快时间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干预,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在脑卒中患者当中,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推广应用。

急诊;流程;护理;脑卒中;治疗

从临床上分析,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大,很多患者都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发病人群当中,老年人占有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年人数量则表现为持续上升的情况。脑卒中一般情况下,发病速度较快,往往会出现突然发病的情况,导致很多家属出现措手不及的,此时如果未快速的执行救治工作,则会耽误最佳的诊疗时机,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难以估计。在现代医学理念当中,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急诊护理流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针对脑卒中患者,讨论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3±1.2)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4.4±1.9)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无误诊、漏诊;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运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完成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制定相关的护理流程,相关操作均按照临床标准体系完成[1]。

1.2.2 观察组

运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颁布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有效针对急诊室进行细化处理。患者在住院第1天,由专业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开展“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就诊指导[2]。(2)在接到120的电话以后,护理人员必须提前做好相关的诊疗准备,立刻通知相关医师待命,患者达到急诊科室以后,应马上应用绿色通道,尽量在15 min以内,完成对患者的急诊预检、分诊、挂号、接诊等工作[3]。(3)以最快速度完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家属表述等等,确定患者的身体情况[4]。(4)在45 min以内,针对患者完成所有的相关检查工作,包括影像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等[5]。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两组患者的4项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分别为接诊到确诊时间(min)、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min)、致死率、致残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死率、致残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3 讨 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一旦发病,势必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给家庭带来较为严重的负担。从临床上来分析,脑卒中患者是危急重症患者,应采取最有效的急诊护理流程完成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有效性、可行性突出。首先,该方法在应用后,可及时根据脑卒中患者的表现,做出良好的应变。其次,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基本上是“时刻待命”状态,任何时间在接到120的求救后,都可以迅速的做好相关准备,减少混乱的局面,对患者、家属、医疗工作者而言,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第三,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不同的是,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更加注重患者、家属的感受,能够及时提供最需要的帮助,而不是着眼于硬性规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时间非常有限,必须及时对患者开展救治工作,才有可能将致死率、致残率降低。针对脑卒中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患者在发病后,需要迅速的接受治疗,按照最合理的急诊护理流程来完成。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影响较小,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以最快时间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干预,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在脑卒中患者当中,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基本上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将以往的很多问题充分解决,对现代医疗理念进行深入的贯彻和落实,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1] 彭 为,张 罡,周云霞,韩从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09(10):1790-1792.

[2] 李 娟.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08):339-340.

[3]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6(07):13-15.

[4] 赵玉华.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05(06):74-76.

[5] 申卫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8(09):253-255.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6.02.033.02

猜你喜欢
致残率致死率流程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