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

2016-10-26 08:49
关键词:源性尿量脊髓

张 燕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

张 燕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64例,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在护理后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康复训练用于护理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可观。

康复训练;脊柱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脊柱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即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r,NB),SCI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其中肾衰竭是导致SCI患者病死的主要因素之一,死亡率高达40%,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部分SCI伴NB患者使用了康复训练护理干预,为SCI伴NB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护理效果较为可观,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64例。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27例、女5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为(38.16±10.18)岁;脊椎完全损伤9例,不完全损伤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7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为(39.54±10.18)岁;脊椎完全损伤10例,不完全损伤1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留置导尿、推拿按摩以及常规SCI电动起立床训练;指导患者饮食,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整洁。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康复护理训练。主要护理内容为:间歇性导尿、膀胱控制功能训练以及电针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改善情况,再进行对比分析。

膀胱容量判定标准为患者挤压或者自主排出的尿量的平均值,3次/d;残余尿量为患者连续3次导出的尿量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对比(±s,mL)

表1 两组患者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对比(±s,mL)

组别 n  膀胱容量  残余尿量观察组 32 363.64±26.86 81.34±18.64对照组 32 301.21±22.14 121.30±19.67

3 讨 论

SCI伴NB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排尿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长期反复泌尿、尿不尽、肾积水以及尿路结石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皆受到很大影响。常规护理是最普遍的护理方式,但护理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本次研究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训练干预SCI伴NB的护理,详细情况如下。

(1)间歇性导尿,患者由于膀胱内压尚不稳定,逼尿肌收缩功能较差,易产生尿潴留,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间歇导尿。应严格控制患者的饮水量,平均不超过2000 ml/d。导尿频率为8 h导尿1次,自主排尿>200 mL,残余尿>200 mL;残余尿100~200 mL,导尿频率为1~2次/d;膀胱平衡(残余尿<20%膀胱容量)后停止导尿训练[3]。间歇导尿对于马尾损伤、逼尿肌无反射的骶髓损伤患者的适用性较好。

(2)膀胱控制功能训练,主要分为叩击训练法和Crede排尿法。对于损伤程度较高的患者使用叩击训练法,指导患者排尿时放松,自主增加腹部压力,叩击其大腿内侧、会阴部、腹部,引起反射性排尿反应。对于损伤程度较低的患者采用Crede排尿法,使用指端轻轻按压患者膀胱部位,期间提醒患者吸气,使腹压增加,促使快速排尿。

(3)电针治疗护理,使用消毒针(直径0.05 mm、长50~100 mm)刺入患者的八髂穴和会阳穴30~60 mm处,再使用电针仪,将频率设定为40~80 Hz,波形为连续波,2次/d,连续治疗2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临床研究表明,对患者使用针灸的护理效果显著。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比较发现,观察组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干预的护理效果明显较单一的常规护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根据以上所述,SCI伴NB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护理之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使用。

[1] 欧阳好,张小芒,罗 军.康复护理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3):49-50.

[2] 刘 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的护理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0):3189-3191.

[3] 李江婷,周 兴,陈志光,等.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尿动力检查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5):2365-2367.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02.069.01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