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疗效分析

2016-10-26 08:49
关键词:医护人员疼痛心理

王 虹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特需病房,江苏 常州 213003)

肿瘤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疗效分析

王 虹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特需病房,江苏 常州 213003)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 我院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肿瘤患者96例,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并对患者受相关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及焦虑改善情况,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肿瘤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肿瘤患者认知行为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显著。

认知行为干预;肿瘤;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对肿瘤患者来说,其需接受放化疗治疗,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提高,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如何改善患者在院接受治疗期间的负性心理,促进认知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医疗及社会结构重点讨论的话题[2]。故此,我院对收治的部分肿瘤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肿瘤患者96例,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5.5±1.0)岁。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5.0±1.0)岁。对两组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的护理,包括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测及治疗。给患者安排舒适住院和治疗环境,保持环境安静、整洁[3]。由于患者身体非常虚弱导致无力起床,极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因此为了避免压疮发生,须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定时的变更,1次/h为宜,还可采用枕头或毛巾辅助患者变更体位。为肿瘤患者建立舒适的治疗环境,控制室温范围在22~24°,湿度范围为50%~60%[4]。不仅如此,医护人员须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此提高肿瘤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消除患者内心的疑惑及恐惧,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治疗,可延缓病情的恶化。医护人员须对肿瘤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依据少食多餐,定量就餐的原则,做到饮食上的多样化,针对化,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对其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建议患者多摄入新鲜果蔬,保持胃肠道通畅[5]。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对其进行干预,主要如下: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须积极的、友善的与肿瘤患者进行交流,并将治疗室的相关情况告知患者,从而消除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因此缓解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家庭、疾病史、病情等,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文化程度,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不得敷衍患者,当患者出现情绪及生理的应激反应时,医护人员须安慰患者并稳定其情绪[6]。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须鼓励患者向其吐露心声,并将其难处向上级反应,从而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以此建立医患间信任度。对于治疗依从性高的患者须给予鼓励及表扬,以此提高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的积极性[7]。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期间,须尊重患者隐私,亦不能在治疗室中大声谈笑,以此建立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8]。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受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我科室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评定[9],临界值50分,得分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呈正比;50~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以WHO疼痛分型标准对其术中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生活质量包括患者的睡眠、疲乏、食欲、日常生活状况及治疗副反应,总分为60分,评分均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DS和SAS评分

观察组肿瘤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分别为(33.21±6.12)分及(34.87±5.8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状态,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抑郁   焦虑对照组  护理前 57.55±8.35 56.72±8.28护理后 45.12±6.23a 43.69±7.14a观察组  护理前 58.21±8.16 57.30±8.27护理后 32.78±6.15ab 34.69±5.10ab

2.2 疼痛情况

观察组肿瘤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51±0.37)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观察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8.86±5.6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 7.71±1.10 3.64±0.47 7.175  <0.05观察组 7.68±1.11 1.51±0.37 10.541  <0.05 t -0.674 4.073 P>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情况(±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 51.79±3.71 61.28±5.02 -17.701  <0.05观察组 51.81±3.67 78.86±5.62 -12.597  <0.05 t 0.185 -5.961 P>0.05  <0.05

3 讨 论

对于肿瘤患者的化疗。放疗及手术等治疗均具有一定风险,于晚期癌症的患者而言,其发病更为迅速且严重,因此使得患者难以承受。介于恶性肿瘤疾病的严重性,化疗过程的漫长,且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导致肿瘤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怖、焦虑及抑郁等负面心理发生,肿瘤为恶劣疾病,其病因复杂,因此为临床中的治疗增大难度,患者的预后情况也较差[10]。

本文研究中,通过为患者建立安静、和谐的住院环境,保障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及睡眠时间,可减避免患者因睡眠不足而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恐惧心理多由在治疗期间存在未知所产生,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此外,医护人员须与肿瘤患者建立友好关系,可以专业的技能、娴熟的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此增加安全感。不仅如此,医护人员还须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而思考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因此医护人员须加强自我的修养,通过密切的观察才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此提高生活质量[1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肿瘤患者经过认知行为干预后,其抑郁及焦虑评分分别为(33.21±6.12)分及(34.87±5.8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状态,不仅如此,观察组肿瘤患者的疼痛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通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以此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亦验证了上述结论。

[1] 郑晓莉,刘建红,汪吕慧.以“认知行为干预实践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1,26(1):67-69.

[2] 赵海英.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13.

[3] 宋月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692-1693.

[4] 李京玲.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42-243.

[5] 田 丽,赵 艳,秦保玲.健康促进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168-170.

[6] 陈 县,尤海鸿,刘海军.宫颈癌术后患者抑郁状况的心理干预[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2):184-185.

[7] 邓君玲.宫颈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8):30-31.

[8] 董 毅,史振娟.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3):228-231.

[9] 张学芳.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肿瘤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3):566-567.

[10] 严彩莲.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96-97.

[11] 谢晓琴.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及生理应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92-94.

[12] 熊芳芳,赵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及免疫力影响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7):690-69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730.59

B

ISSN.2096-2479.2016.02.089.02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疼痛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疼痛不简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心理感受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