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影响效果研究

2016-10-26 08:49
关键词:小儿静脉患儿

程 奇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 苏州 215300)

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影响效果研究

程 奇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 苏州 215300)

目的 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日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出现了终止留置针的情况,应用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针对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终止原因进行分析,观察组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儿在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集中在静脉炎、堵管、针体滑出等方面。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当中,突出集中在静脉炎、堵管、针体滑出等原因,需要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有所改善。针对这些问题,在临床实施优质护理后,可进一步减少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将护患纠纷有效解决,为患儿快速的解决问题,避免在身体不适上有所加强。日后,当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其出现了终止留置的现象后,可将优质护理推广应用。

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终止;干预

从临床上分析,小儿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可对于小儿来讲,不仅年龄较低,反复的穿刺,很容易对患儿造成严重的疼痛,并且提高了患儿的恐惧心理,在治疗效果上有所降低,违背了现代医疗理念的初衷。近几年,有很多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都出现了终止留置的现象,不仅在原因上较多,同时对护理干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的护理干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出现了终止留置针的情况,应用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1.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3.0±1.7)岁。两组患儿家属均在良好有效的护患沟通情况下同意置针。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终止原因进行分析,观察组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留置针终止原因的调查、分析上,主要通过询问患儿家长、查询医疗记录的方法来实现,并做出详细的统计[1]。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干预模式,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进行分析和记录,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在下一次的穿刺中,尽量保持一次成功[2]。

1.2.2 观察组

应用优势干预模式。首先,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留置部位,包括头皮静脉、手背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等[3]。其次,当小儿静脉留置针终止以后,要及时的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阐述终止的原因,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减少家长的担心,主动承认错误,减少护患纠纷[4]。第三,患儿在终止静脉留置针以后,要观察留置针部位是否具有异常现象,并做出详细的记录。如果患儿疼痛难忍,或者是出现了其他的问题,则立刻报告医师处理,减少患儿的病痛与不适[5]。第四,当患儿身体表现正常后,能够再一次的进行穿刺时,通过有经验的护理人员,针对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进行统计对比。同时,了解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家属十分满意护理方法,患儿未出现严重情况,静脉留置针处理效率较高,未发生护患纠纷。一般:在静脉留置针的终止分析中,原因多样,家属持有认同态度,但未继续进行留置针。不满意: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方面,家属十分不满意,患儿疼痛难忍,出现了并发症,出现护患纠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小儿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对比

两组患儿在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集中在静脉炎、堵管、针体滑出等方面。见表1。

表1 小儿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对比 [n(%)]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8.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 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是常见的医疗方法,但如果出现了终止留置的问题后,就必须在临床上引起高度的关注,不可以单纯的应用简单方式来处理。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终止留置的原因集中在静脉炎、堵管、针体滑出等问题上。而对于护理干预方法而言,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后,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干预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该种模式主要是针对患儿本身来进行干预的,所以完全将患儿作为中心。第二,在干预的过程中,不仅会考虑终止留置的原因,还会在下一次的留置上特别注意,避免了问题的反复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静脉留置针终止留置原因当中,突出集中在静脉炎、堵管、针体滑出等原因,需要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有所改善。在临床实施优质护理后,可进一步减少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将护患纠纷有效解决,为患儿快速的解决问题,避免在身体不适上有所加强。日后,当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其出现了终止留置的现象后,可将优质护理推广应用。

[1] 刘风媚.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09(10):252-253.

[2] 陈晓娥.小儿留置针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4,14(03):3141-3142.

[3] 宋 菲.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0(11):193-194.

[4] 邢齐宁,刘 丽,王 文.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体会[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03(02):211-214.

[5] 万爱英,李 莉,何 方.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0(10):180-181.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6.02.115.02

猜你喜欢
小儿静脉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