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

2016-10-27 03:48张来春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学业分量

张来春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上海 200436)



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

张来春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上海 200436)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利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并分别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控效能感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离散程度较大,但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较大的学业压力和有待提高的自我规划能力,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文章认为,要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促进其学业成就,还需要开展扎实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自我效能感;调查;测量

自我效能感是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自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 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以来,研究者投入了极大的研究热情和精力,理论和实证研究一直长盛不衰。截至本文成文时,以“自我效能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中国知网共得到79200多条结果,百度网页相关结果约1190万余条。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认知或信念,它反映了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控制局面,处理好各种事情,就会在社会中变得更积极、更主动”[1],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要的信心或信念[2]。正确认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业成就。本文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检测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以期揭示其现状和特点,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其学业成就,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X校(高中)2016级高一学生四个班级,共139人。之所以选取高一学生,是为了方便后续的跟踪研究。有关研究已表明重点班和普通班、男生与女生之间自我效能感并不存在差异。[3][4]本研究的数据未做类似的分类采集。

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包含测量三个不同层次自我效能感的分量表,三个分量表均采用里克特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三者分别是:

①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GSES),由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拉尔夫·施瓦泽(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中文版GSES分量表共10个项目,涉及努力感、天资、环境感、目标达成感和自我预期五个方面。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82,测量非特定领域的最广泛的自我效能感。

②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由北京大学Insight Group在“适应性学习模式量表(PALS)中学生效能感分量表(Academic Efficacy)”基础上编制而成,共12个项目,测量学业领域中关于一般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③自我调节效能感分量表,来自班杜拉编制的“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分量表”(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共九个项目,测量个体对学习中的各种自我调节行为的自我效能感。

(2)施测程序

问卷量表电子化后并发布在“问卷星”网络平台,测试则安排在各班级信息技术课时间集中进行。研究者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力求简单明了、避免暗示,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辅助下主持测试,学生匿名作答。

图1 问卷量表网页截图

(3)数据整理

通过网络后台查看原始答题选项和答题时间等情况,发现有的学生答题时间过短(最短的才26秒),有的所有题目作答选项全部一样,据此剔除无效作答问卷12份,共得有效问卷127份。

二、结果与分析

1.总体情况

学生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上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

表1 自我效能感平均分(Mean)和标准差(Std. Deviation)

本研究采用5点计分法,每个题目取值范围为1~5,中间值为3,全量表得分范围理论上应为31~155,中间值为93。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全量表的平均分为106.6299,高于全量表的中间值,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标准差为19.4254,表明自我效能感离散水平较大,查看原始数据可以看到最低得分53,最高得分152,亦可证明这一点,这也反映出生源的复杂多样。以下就三个分量表分别述之。

2.一般自我效能感

对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研究者由于所持理论立场不同而有不同认识。[5]一种立场是从一般个性水平上考察自我效能感,认为存在不以特定领域为转移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6]施瓦泽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目前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其中文版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理论上分布为10~50,中间值为30。实际得分分布为10~50,标准差为7.0855,平均值约35(34.9528),高于中间值,情况如表2:

表2 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10个题目具体回答情况如图2:

图2 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作答情况

图2中,横坐标是选择图例所示相应选项的人数,纵坐标是分量表的10个题目。从图2中可见,学生在第1题“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难题的”、第7题“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够解决大多数的难题”、第10题“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办法”得分较高,选择“有些符合”和“非常符合”的人数均超过60%,分别为89(70.1%),85(66.9%),79(62.2%),说明学生多能从外部进行成败归因,这也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维持和提升。而第5题“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选择“非常不符合”的有14人,明显高于其他题目,现代社会中成人面对的压力向在校高中学生的传导,由此可见一斑。

3.学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测量的另一种立场认为,正如其定义一样,自我效能感与特定领域相联系,不是一种概况性的个体特征,[7]是一个领域特定(Domain-Specific)的概念,比如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在另一方面可能并非如此。学习效能感,也就是学业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和下文的自我调节效能感,即由此引申而来。

学生学业效能感得分情况如表3,题目具体回答情况如图3:

表3 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图3 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作答情况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多数题目(12题中的9题,分别是第11、12、16、17、18、19、20、21、22题)中,对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感受),选择“不能确定”的人数都是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得分(平均分39.5748)。第13题“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完成即使是最难的功课”、第14题“我能解决通常学习上遇到的大多数难题”、第15题“只要我不放弃,我就能完成几乎所有的功课要求”,选择“有些符合”的人数最多,这与前述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中第1题、第7题恰能互为印证,说明学生面对学业问题,多能从自身的努力程度而非能力、天赋、水平方面寻找原因,这有助于积极学习心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第22题“我几乎没有遇到过自己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认为“非常不符合”的学生数,明显多于其他题目,结合高中生的学业情况,亦在情理之中。

4.自我调节效能感

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指个体为达成特定目标,有意识地、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一个过程。[8]自我调节效能感反映的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业任务上成功进行自我调节的信念,指个体对自己能主动使用学习策略、自我检查、有需要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诱惑、完成作业、参加课堂学习能力的信念。[9]如果说一般自我效能感是考察个体对自己解决困难能力的信念,是一个个体整体性的效能感,而自我调节效能感则特指在学业方面,个体对自己主动使用调节策略指导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10]研究者发现,个体的自我调节效能感会影响学业效能感,从而影响他们对自己目标的设立,以及学业成绩,[9][11]且自我调节效能感对于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独立于智力、人格特质和自尊。[12]

本研究中学生自我调节效能感的得分和具体的作答情况,如表4和图4:

表4 自我调节效能感得分情况

图4 自我调节效能感分量表作答情况

研究发现,图4中除第26题外,其他各题认为“有些符合”的学生人数均为最多,尤其是第24题“我能很好地按时完成作业”、第30题“我能做好课堂笔记”,认为“非常符合”的学生也很多,说明经过初高中衔接,学生已养成较好的学习纪律和习惯、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第26题“我能很好地计划我的学习”,选择“不确定”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学生占比最多,为49人占38.6%。看来在学习的自我规划方面,学生还有待提高,这种状况反过来也会影响目标达成感(前述第5题)。

三、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

(1)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X校作为实验性示范高中,生源水平总体尚可的实际情况相符。

(2)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离散程度较大,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校生源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3)较大的学业压力和有待提高的自我规划能力,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同时学生多会正确地从外部进行成败归因,而不否定自己的能力、天赋。

2.若干启示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而不是行动本身或能力本身。要通过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来促进其学业成就,还需要开展扎实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1)因自我效能感与特定领域、情境关系密切,是一个变动性的因素,故只有研究其发展变化的机制,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干预。

(2)自我效能感虽与学业成就存显著正相关,但并不是直接影响学业成绩,研究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其培养和提高。

图5 学习效能感对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13]

(3)研究者多从学习者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来探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且研究的同质化严重,而较少甚至几乎没有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事实上,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亦可以促成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提升。今后可从这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

[1]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btuce Hall, 1986:15-20.

[2]张鼎昆, 方俐洛, 凌文辁.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 心理学动态, 1999, (1).

[3]徐靖雯.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 (4):6-9.

[4]李艳岭, 范艳花, 陶偌偈. 新课程背景下开封市高中学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J]. 化学教育, 2012, (2):57-63.

[5]郝永泽, 刘姗汝, 贾德梅.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145-146.

[6]王才康.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DB/OL]. http://wenku.baidu.com/.

[7]周亚亚, 纪莉莉. 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干预[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 (9):4-6.

[8]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Self-Regulation[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91,(50):248-287.

[9]Zimmerman B J, Bandura A, Martins-Pons M. Self-Motivation for Academic Attainment: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and Personal Goal Setting[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2, (3):663-676.

[10] 王觅, 钱铭怡. 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问卷中文版修订[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10).

[11] Klassen R M. Using Predictions to Learn about the Self-Efficacy of Early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7, (32):173-187.

[12] Zuffiano A., Alessandri G., Gerbino M., et a1.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yond Intelligenc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erf-Esteem[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3, (23):158-162.

[13] 俞明雅. 近十年我国学习效能感研究述评[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 (3):8-11.

Investigation on Self-efficac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ZHANG Laichun

(Shanghai Xinzhong High School, Shanghai 200436)

Self-efficacy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efficacy is measured by using SEIS and is analyzed respectively from three aspects——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students’ self-efficacy has a large discrete degree but wholly at an upper level. Academic pressure and inadequate ability of self-planning influence students’ self-efficac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solid research and practical work to promot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elf-efficacy.

self-efficacy, investigation, survey

张来春,四川遂宁人,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教育科研及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学业分量
艰苦的学业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35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