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阎肃

2016-10-27 19:12王小军
曲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阎肃讲座杂志

王小军

媒体传来阎肃先生辞世的消息,很是意外。原以为阎老的病能够好转,没想到竟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老人家对我和《津门曲坛》的关心和鼓励,无限的伤感和怀念再也无法摆脱。

阎老专业博学,一生贡献非凡,创作的歌词就有千首之多。很早就以歌剧《江姐》一举成名,并因此而受到了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接见。常给央视春晚、总政双拥晚会等大型国家级文艺演出做总体设计、策划、撰稿,电视节目里也常有他的身影。又是各大综艺节目的特邀嘉宾、评委,以其平易和蔼、风趣幽默、谦逊有礼的长者之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尊敬和爱戴。

我原本和阎老没有接触。但总算是有缘,这缘分就来自于我们的《津门曲坛》杂志。《津门曲坛》杂志2004年创办,属于公益民办杂志,一路风雨坎坷,至今仍困守在这一方令人多情的土地,疲惫之余,也有欣喜。借助杂志这一个曲艺戏剧交流和普及的平台,我们结识了众多的艺术家、专家、剧作家,得到了鼓励和支持,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几年前的一次文艺晚会上,我有幸和阎老相遇,并送给他一本当期的杂志,请阎老给以指导。

几天后,接到一个电话:“我是阎肃,很抱歉,那天实在太忙,无暇顾及。你给我的杂志我看了,开始没在意,后来又仔细看,才发现你们原来是民办杂志,要靠捐款维持,很感动,看来你们是老百姓在办杂志啊!能这样做很不容易,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并表示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很愿意为《津门曲坛》杂志做一点事情。没想到工作繁忙的阎老还会记得一本小杂志。阎老的一席话,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后来,在不同的场合几次见面,阎老都关切地询问杂志的情况,并鼓励我们坚持下去。久负盛名的艺术家,在百忙之余能够关注老百姓办的杂志,并且给与亲切关照,使我感慨万端。对照杂志工作中遭到的白眼、讥讽和冷遇,阎老恳切真诚的关爱和鼓励,温暖了我。每次短暂的谈话都给我们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天津市文广局和天津市图书馆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创办了《海河大讲堂》,在市图书馆演讲大厅定期举办讲座,各界学术专家、文艺界人士,都是讲坛的座上客,《津门曲坛》杂志由于在文艺界有深厚的人脉关系,成为《海津讲坛》和《海河大讲堂》的合作伙伴,一般涉及到戏剧曲艺门类的讲座,经常委托我联系和聘请如歌剧王子李光羲、戏曲家尚长荣、美猴王六小龄童、电影配音演员乔榛等诸多名家,都曾应邀前来。

2015年9月,《海河大讲堂》主办方希望能邀请阎肃先生来津主讲,要我联络。我考虑阎老那么有名望那么忙,国家文化部及部队的大型文艺活动都应接不暇,估计十有八九办不成。也担心给阎老增添负担,可又愿意给天津办好这件事,犹豫中拨通了阎老的手机,说明事情原委的同时心里一直在敲着小鼓。通话中阎老还是一如既往地平和亲近,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他询问了主办方情况,爽快地答应下来,又补充说:“小军啊!答应是答应了,如果突然间有国家和部队的紧急任务,那就没有办法了,我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所以你们要做两手准备,但是我保证,除此之外,不会接受任何邀请,报酬对我无所谓,公益活动更要参加。”他还调侃风趣地说,“我说过要给你们杂志办点事,参加这次讲座也还愿了是不是?!如果这次真有任务,我也会在之后补上这一课”。几经沟通,确定讲座在九月底进行,主办方欣喜异常,印发了入场券,并在报纸上发布了消息。

就在大家都期待着亲耳聆听大师的讲座之际,阎老突然打来的一个电话,把我们的心情从怡人的秋天一下子拉进了严冬。阎老说很抱歉,不能按约定来津讲座了,因为感觉腿部有点发麻,大夫的印象是脑梗,所以需要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要我代向天津观众致歉,并说治好了病就来补上。他的语气平稳安详,充满乐观和自信。

阎老在病中还牵挂着来津讲座的事,让我感动又不放心,当即说要去看望他。阎老说你很忙,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听到我一再坚持,终于同意了。

2015年9月22日下午3点,我来到北空医院阎肃先生的病房,躺在病床上休息的阎老就起身下床,我急忙上前搀扶:“您老别起来了,就这样说话挺好。”他笑着说不要紧,我能走路,并说你大老远的赶来很辛苦,又吩咐家属倒水。我觉得他的面容稍显憔悴,他见我在端详他,便笑了起来:“我没事儿,很快就会好的,就是不能如期去天津有点遗憾。听说入场券都发下去了,真是对不起大家。”我说不要紧,希望您早日康复,以后别这么忙碌了——说完不由得后悔,阎老哪能不忙!国家和人民都需要他——阎老问:小军,给我带杂志来了吗?接过我递给他的杂志,翻看了一下,放在枕边说:“挺好,我静下来慢慢看。要好好地办这本杂志,对戏剧曲艺有好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是很有意义的。愿你们坚持下去。”我说:“谢谢您的鼓励,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您的《江姐》和《党的女儿》长大的,培养了我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阎老的眼睛泛起了亮光:“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你们能坚持办这个杂志,也是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算是同路人。”我赶忙说:“我们这点小事哪能和您的大事业相比呀……”“你们也是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嘛,大小事情不同,意义是一样的。”又谈了些别的话题,提到大家都喜欢的《西游记》主题歌。虑及阎老在病中应好好休息,不便过分叨扰,我便告辞。阎老见我要走,又招呼我合影留念,我特别高兴,太好了!家属提醒他穿的是病号服,阎老说:“这有什么,没关系,更有意思!”家属还是给他套上一件常服,于是在阳光充沛的窗前,尊敬的阎老和我拍下了珍贵的合影。

回程中,在列车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阎老对杂志的关切给了我很大的前进动力。他要是杂志的领导该多好啊!

在盼望阎老康复的日子里,得到的却是不好的消息。2016年2月12日,我们永远地失去了阎老,永远等不到他来天津为大家演讲了!这是他的遗憾,也是我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阎老的一片丹心、一身正气给我们以滋润;他给世人留下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情义的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你们坚持办这个杂志,也是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算是同路人。”阎老的声音犹在耳畔,想起这些,就觉得脚下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我们爱戴他,怀念他,愿阎老在天堂安好。

猜你喜欢
阎肃讲座杂志
认错不能拖
杂志收纳碗
成全
成全
《阎肃人生》里的阎肃
打个盹,记事牢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