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2016-11-01 11:13赵东风罗发军王贵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刺络壮医经筋

赵东风 罗发军 王贵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广西 崇左 543200



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赵东风 罗发军 王贵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广西 崇左 543200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针刺与艾灸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壮医经筋手法、壮医经筋针刺及刺络放血疗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控显率分别为68.57%、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经筋手法、壮医经筋针刺及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传统常规针刺与艾灸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壮医;经筋手法;经筋针刺;刺血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属于退行性骨关节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1]。KOA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膝痛,此外还会影响膝关节的骨性改变,造成慢性致残,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2]。本病多发于老年人,研究表明[3],65 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达58%~68%,致残率超过53%。治疗上,目前多采用药物对症处理及手术,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多,手术费用较高、风险较大,且关节置换后假体终究不能替代和模拟人体复杂的关节结构[4]。本院壮医针灸推拿科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和刺络放血治疗本病3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壮医针灸推拿科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1例,女24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8.4±17.3)岁;门诊7例,住院28例;病程1~16年,平均(10.8±4.2)年;左膝发病11例,右膝发病15例,双侧发病9例(双侧发病取病情较重一侧进行治疗与临床观察)。对照组男9例,女26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6.8±19.5)岁;门诊10例,住院25例;病程1年5个月至13年,平均(11.3±4.1)年;左膝发病9例,右膝发病16例,双侧发病1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5]采用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ARA)提出的KOA诊断标准。①1个月来经常反复膝关节疼痛;②关节活动时弹响摩擦音;③膝关节晨僵≤30分钟;④年龄≥38岁;⑤膝检查示骨性肥大。据临床表现,病人存在第①项同时伴有②、③、④项或伴有②、⑤或伴有④、⑤,诊断即可成立。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38~80岁者;②近1周内未进行其他方式治疗或用其他药物者;③患者或家属同意配合本课题的治疗与临床观察并书面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①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者;②有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③有显著脏器器质性病变者;④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⑤对针刺及放血疗法过敏的过敏体质者;⑥其他原因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结核与肿瘤转移等引起的膝痛者。

1.5 方法

1.5.1 观察组 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和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壮医经筋疗法包括经筋手法与经筋针刺。①经筋手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医生用拇指(多为右手拇指)指峰在患侧膝关节及其周围寻找筋结病灶,病灶处皮下多呈颗粒状、条索状或块状,当触及这些阳性病灶时用拇指用力按压、旋拨,频率宜慢,力度以病人最大耐受为度,每个阳性病灶按压与旋拨5~8遍,逐一操作所有的阳性筋结病灶后再重复操作一遍所有的病灶。时间10min左右。②经筋针刺:在手法治疗完成后进行。通过上一步手法治疗后,此时医生对患膝的筋结病灶分布已经了如指掌,选取3~5个最明显的筋结点作为针刺的部位。患膝局部皮肤及医生双手常规消毒,医生左手拇指指甲掐按住筋结点以固定之,右手持针(2寸长毫针)沿左手指甲处快速垂直刺入并上下提插行针至局部出现较强酸、麻、胀针感后即出针完成此点筋结病灶的治疗,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经筋病灶点逐一操作。③刺络放血:取腘窝及髌骨下浅静脉充盈处为放血点,皮肤常规消毒后,术者戴无菌手套,用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在放血点快速进出针,使淤血自行排出,用酒精棉球不断擦拭针口,以免凝血,待血变为鲜红色后停止放血,一般腘窝及浅静脉处每次可放血3~10mL,如出血量不到3mL则加拔罐使之出血,出血量达到规定要求(10mL左右)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以上治疗中,经筋手法与经筋针刺均为每天治疗1次,刺血疗法每3天施行1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1.5.2 对照组 采用中医针刺加艾灸疗法。①针刺疗法:参照《针灸治疗学》中的取穴方法[6]。主穴:阿是穴及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配穴: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局部皮肤及医生双手常规消毒,常规针刺方法,进针后行提插与捻转手法至出现酸、麻、胀、痛等针感后留针30min,中途行针2~3次。②艾灸疗法:在毫针针刺完成后施术。患者仍取仰卧位,取6根清艾条与6个金属灸架,患膝内侧与外侧各置3个灸架,将清艾条插在金属灸架上,点燃后对准膝关节,并调节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cm左右)施灸。施灸过程中,随着艾条燃烧,须定时移动灸架使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不离太远从而保证灸火温度适宜。施灸时间30min左右。以上治疗均为每天治疗1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6 疗效判定[7]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来进行疗效判定。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 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不足30%。症候积分改善率的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7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控显率(临床控制+显效例数所占总数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对于 KOA 的治疗,目前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与手术。因对其病机尚未完全了解,加之关节软骨的再生能力有限,因此本病往往久治难愈,且易复发,其治疗依然是临床难题[8]。现代医学理论认为,KOA存在骨内高压和骨内静脉淤积的病理改变[9]。因此,治疗上应以促进血液循环以消除静脉内淤积的病理产物及降低膝关节骨内高压为治疗思路[10]。壮医经筋手法与针刺可以通过对内压较高的筋结进行松解来降低骨内压,它们与放血疗法一同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消除炎症与水肿来降低骨内高压[11-12]。

中医认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膝为筋之府”,是指膝关节主要由肌肉、肌腱、韧带以及关节囊与滑膜等软组织组成,这些软组织维持着膝关节的力学平衡。如上述软组织受到外力扭伤、反复劳损及风寒侵犯,则会引起这些组织的炎症渗出与粘连,甚至引起挛缩,久而久之导致软骨退变与骨质增生的形成,从而发生增生性骨关节炎。壮医经筋手法与经筋针刺就是依据上述经筋理论,有针对性地对局部经筋病灶进行手法松解和针刺消灶,达到松解、剥离局部粘连与痉挛软组织的作用,从而改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力学平衡,恢复关节正常的功能活动。此外,经筋手法与经筋针刺以及局部刺络放血,三者均能显著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从而达到缓解局部疼痛症状的目的。壮医认为,筋结失衡、横络盛加,邪毒阻遏三道两路是引起本病的根本病机。而壮医经筋手法与经筋针刺恰恰可以通过手法旋拨筋结、针刺法对筋结的直接穿刺来纠正失衡的软组织,即改变“筋结失衡、横络盛加”的病理状态。而刺络放血疗法则可以使邪毒随瘀血而泄。临床报道显示[13],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KOA的疗效优于针刺传统腧穴治疗,其原因在于传统腧穴是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为基础,而结筋病灶点是以“候病所在 ”、“以痛为输”为基础,后者是针刺传统腧穴所无法体现的优势。舒思明等[14]认为,经筋疗法通过对膝关节周围经筋结灶点的松解,能释放局部软组织的异常能量, 减小其异常拉应力, 从而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状况。杨改琴等[15]研究发现,放血疗法可以加速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还有利于局部组织淋巴液的回流,促进关节积液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除,消除局部炎性因子,减轻或消除局部组织的肿胀,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综上可见,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其松解与活血通络能力功专力宏,因此较传统针刺与艾灸更有利于本病的康复。

[1]黄丰肖,何良志. 员利针合阳和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4):606-608.

[2]左甲,杨改琴,黄丽萍,等. 刺血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5,31(8):1-3.

[3]谢洪武,陈日新,徐放明,等.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2,32(3):229-232.

[4]刘献祥.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J].中医正骨,2012,24(1):3- 7.

[5]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39-342.

[6]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58.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8]吴康郁,朱群娣,黄伟斌,等. 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药材,2015,38(6):1331-1333.

[9]郑智,魏文著,文胜. 刺血疗法配合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6):24-25.

[10]王曙辉,许明珠,崔韶阳,等.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10,35(2):129-133.

[11]曾红文,聂 斌,史琳琳. 刺血合火针点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7):493-495.

[12]张志萍,薛莲. 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0 例[J].光明中医,2016,31(4):508-509.

[13]刘敏,陆鹏,胡幼平.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0):23-27.

[14]舒思明, 赵业明, 王俊华,等. 经筋疗法联合关节腔冲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伸屈肌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596-2599.

[15]杨改琴, 高小利, 梁东升,等.刺血疗法对 KOA家兔血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3,34(1):116 -117.

(编辑:穆丽华)

2016-07-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编号:GZLC14-48)

赵东风(1967-),男,壮族,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壮医外治疗法。E-mail:zdf20140618@126.com

R684.3

A

1007-8517(2016)18-0068-03

猜你喜欢
刺络壮医经筋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平衡气血原则临床研究进展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谈“以知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