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西游神奇绘苍梧美景

2016-11-01 09:24戴咏芳汪燕张礼霞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模型

戴咏芳 汪燕 张礼霞

【摘 要】“西游文化”特色项目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在建校初期就创建的省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学校以创建为契机,充分挖掘“西游文化”的深刻内涵,提炼了办学理念,找到属于苍梧小学的文化价值追求,构建了“尚美课程”体系和“尚美求真,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西游文化”特色项目;尚美课程;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50-02

【作者简介】1.戴咏芳,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校长,高级教师;2.汪燕,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副校长,高级教师;3.张礼霞,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教研处副主任,一级教师。

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坐落在花果山脚下,唐宋时期,花果山称为“苍梧山”,苍梧小学因此而得名。《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一直以来被人们广为流传,更是得到孩子们的青睐。苍梧小学2013年建校以来,不断探索学校的精神文化追求。如何在提炼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找到属于苍梧小学的文化价值追求,我们一直在思索。正逢省小学特色文化项目的创建,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西游文化”上来。

一、汲取西游精神,提炼学校办学理念

2014年6月,我校“西游文化”特色建设项目被确立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为此,学校成立了“西游文化”特色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围绕“西游文化”开展系列研讨,将西游精神提炼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观。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与我们提炼的“西游精神”与“核心素养”体系不谋而合,即:自主发展——不畏艰险的求学精神,合作参与——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创新实践——勇于探险的求索精神,个人修养——追求美好的尚美精神,社会关爱——弃恶扬善的人生品格,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至此,我们找到了学校办学理念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契合点,也找到了“西游文化”特色项目的建设方向,更找到了我们苍梧人的价值追求与文化根源。我们通过“西游文化”特色项目的建设,引领学校加强课程建设,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内涵发展。

二、聚焦西游文化,构建“尚美课程”

连云港是《西游记》的诞生地,也是“西游文化”的发祥地,弘扬“西游文化”是港城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游记》开篇写到“海中一国土,海内一名山”,以花果山为代表的山海文化,为我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西游记》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传统经典,书中的人物、故事、诗词、知识等都是优质的课程内容,再加上百折不挠、勇敢拼搏、一往无前的“西游精神”,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元素。

我们以“西游文化”为引领,从儿童多元智能的视角进行具有“西游文化”特质的“尚美课程”建构,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形式多样的“西游课程”,“西游文化”的核心理念分解到各个年级中去。同时,针对不同需求与不同基础的学生,开设了时间跨度不同的三类课程。第一类是微课程,提供基础的审美能力普及教育。第二类课程是短课程,体验和激发审美分享。第三类是长课程,培养和发掘孩子们的审美素养与表现能力,如对于“大自然的美”,孩子们在不同的季节进行了“探春”“嬉夏”“品秋”和“暖冬”等系列体验课程。

我校“西游课程”是“尚美课程”的主要部分,它是以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的校本课程,其核心理念为“多样”“融通”与“体验”。在开发“西游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从“零散”到“整合”、从“单向”到“互动”,初步形成贯通1~6年级的“西游课程”系列,构建系列性的参观、操作性的发现、主题化的探究、竞技式的体悟、发现式的观察、协同化的创作等多元体验方式。摸索出学科渗透体验、主题竞技体验、特色文化体验、西游拓展体验、西游情境体验等“西游课程”实施策略。

三、挖掘西游元素,整合国家基础课程

在创建“西游文化”特色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做精、做好“西游课程”,而且将我们的视野拓展到国家基础性课程上来,将“西游文化”与“国家课程”进行渗透与整合,从而研发了赏西游、唱西游、演西游、绘西游、塑西游、玩西游、做西游等学科特色课程。

1.带着文学的眼光“赏西游”。

我们将“西游文化”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语文学科“赏西游”系列课程内容与活动。班级成立“西游文化”图书角、形成阶梯式的阅读链条模式,利用每天“午读时刻”让孩子体会“西游文化”的博大精深。

2.带着形象的感官“绘西游”“塑西游”。

我们将“西游文化”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通过绘画、泥塑等艺术形式塑造西游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绘西游”“塑西游”美术特色课程。

3.带着人物的情感“唱西游”“演西游”。

我们将“西游文化”与音乐课程和戏剧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唱西游”“演西游”的艺术形式,表现西游精神。我们专门建设了“西游剧院”,成为传承西游文化的主要阵地。师生自主研究和创作剧本,设计表演情境,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意表演。通过“唱西游”“演西游”的形式,不仅提升了师生的审美素养,而且弘扬了西游精神。

4.带着拼搏的精神“玩西游”。

我们将“西游文化”与体育课程进行整合,通过“玩西游”的活动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磨炼学生的意志,为此,我们专门建设了“西游体验园”,这是孩子们体验西游经历的主要场所。

5.带着实践的乐趣“做西游”。

我们将“西游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带领学生重登花果山,重游水帘洞,通过西游户外拓展体验项目,在游学中完成对西游知识的了解。

四、围绕西游内涵,建构课堂教学模型

在课堂教学模型的建构方面,我们着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从西游的文化精神提炼构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竭的精神营养,将“西游文化”的精神内涵渗透在课堂教学模型的建构之中,提出“尚美求真、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主张。

“尚美求真、问题导学”从教育本质与儿童视角诠释了课堂教学改革丰富的内涵。“尚美求真”指向做人和为学两个层面,尚美更多指向做人,指向学科教育,“尚美”是一种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好追求,也是学习中活动美、实践美、思维美、探索美的过程,更是人们追求人格美的境界。“求真”,更是一种为人为学的品质,教学生追求真理,说真话,做真人,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

“问题导学”,具体指向学科教学,着力体现三个关键词。一是“自主发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是顺应儿童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更是“问题导学”的真谛所在。这种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讲你听”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结构,由此引发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把发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愿景。二是“以问导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以“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主问题的架构与引领,创设教学的情境,促进对话的达成,引导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把学生引向“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乐于学习”的“尚美”境界。三是“学中求真”。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或者引导学生提出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得真知。

“尚美求真,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亲历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把战胜困难的成就感留给学生,学生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良好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教学模型
如何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设备
动态网站建设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课程模式的创新的研究
半翻转课堂微课资源课堂应用新模式探索
“互联网+”时代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平板电脑的智慧移动学习课堂构建研究
基于实例的进程同步教学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绿色”英语教学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的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