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眼,办教育——访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邓智刚

2016-11-03 06:27赖斯捷通讯员杨德成朱建国
湖南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学校课程

本刊记者 黄  赖斯捷 通讯员 杨德成 朱建国

国际眼,办教育——访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邓智刚

邓智刚:教育硕士,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湖南师大硕士生导师。现任长沙市长郡中学副校长兼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

世界的变化从未像现在这样快。各种肤色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麦克卢汉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地球村”设想,早已不仅仅是设想。

教育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那是一种“静待花开”,走得太快的人,也该停下来等等落后的灵魂。

于是,教育不再是一时一地的事,而是着眼于真正的“人”的培养,置身于广阔的世界性的大背景中。也因此,“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一道,成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回归育人本位,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后简称“麓山国际”)便是如此。毫无疑问,从创办伊始,这就是一所定位高远,与时代、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学校。

多年后,校长邓智刚带来了长郡的管理经验,更思索着一所国际实验学校最本真的价值和意义。

为此,我们约访邓智刚,听他谈人生、谈管理,听他如何以国际眼,办教育。

“从制度到文化,是顺其自然的事”

邓智刚不止一次地说起自己的初心——做一名纯粹的班主任,教好自己的数学。

但事情不总按期待的方向发展。从益阳南县四中、南县一中,到长沙长郡中学,每一次,邓智刚都是从零开始,且每一次,他都在短时间内步入行政岗位。

从零开始,并非归零,而是从普通教师开始,对一所新校透彻了解。在南县四中,25岁的邓智刚作为教导主任,已为当时县里罕见,更不用说后来30岁的他,早已成为省示范性高中——南县一中的教务主任。

那也是几千人的学校。身兼数职,从奥赛班数学教师,到年级主任、教务主任,邓智刚忙得不可开交,也逐渐深耕学校的管理之道。

深耕,能让人发现很多细致却重要的问题。譬如在长郡中学时,当了一年半班主任的邓智刚深切体会了学校在班主任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

“长郡是百年名校,但在当时,其实学校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等方面是没有太多固定章法的,大家几乎都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来执行。”

例如,在评选优秀班主任时,邓智刚发现,每个年级有两个优秀班主任的指标,于是十几个班主任坐在一起互相投票决定。“如果互相关系好的,可能就会因为票数多而评上优秀;而实实在在做事的、家校关系协调得好的,或许反而评不了优秀。”

思考不停,脚步不止。到长郡不到一年,邓智刚竞聘至教育处。2006年,邓智刚听取多方意见,在校长的支持下,开始对长郡的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学校教育管理重新整章建制,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助力7000多人的大校逐步飞跃。

如今,几乎所有长郡系托管的学校,在教育常规管理等方面,所沿用的基本都是这一套制度系统。而当制度内化于心,则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真真切切的长郡师生的价值认同。

“从制度到文化,是顺其自然的事。”邓智刚说。

“制度是理性的规章,文化是感性的认同。从理性到感性如何顺其自然?”我问。

“文化并非你提出几条理念就行,而是实实在在的整体学校的价值认同、文化自觉。而要让此价值认同渗透进每一位师生,精细化的制度则是必需。”他回答。

正是在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做校长的六年,邓智刚深切体会了“从制度到文化”的升级过程。当老百姓对此新校持观望态度时,邓智刚用三年的时间,让社会对长郡双语信心满满。2012年,学校第一届中考6A生就接近300人,此后,逐年增长。在此过程中,邓智刚为学校每一个群体出具了详细的管理册子:一本学生成长手册,告诉学生如何成长为优秀的中学生;一本教师发展手册,告诉教师怎样做事、成长;一本员工管理手册,告诉每一个岗位的员工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慢慢地,制度内化为风格,风格形成认同,认同造就文化。

现在,在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邓智刚继续着这样的理念。一位老师想要搞活动,必须要先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同时,还要有完整的安全预案。活动搞完后,要有结果反馈,反馈后,还要有反思,以此明晰哪里不足、哪里还要改进。自此,管理有制度、工作有计划、活动有方案、执行有力度、结果有反馈、反思有提升,成为了固定的“六个有”,指引着师生。这自然成了麓山国际师生的做事风格,也就形成了麓山国际的文化自觉。

在制度与文化之间,毫无疑问,文化为本,制度为体。一般认为,我们首先要选择何种文化,才能制定何种制度。邓智刚无疑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思考角度,即当制度管理与行为习惯融为一体时,文化或许便应运而生。

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教育,始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的问题。

在麓山国际成立之初,学校就以“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为校训,这是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对人类未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22年后,邓智刚来到这里,一如既往地继承办国际教育的初衷,只是对此有了新的解读。

解读当然要回归到当下的育人本位。在麓山国际20周年校庆时,“学会生存”解读为自主、自理、自信,“学会关心”解读为爱心、责任、合作。

此刻,邓智刚则一直在思考:国际实验学校办学最本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于是,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生存,就是自己能够关爱好自己,让自己独立于社会;学会关心,就是能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环境。一个向内,一个向外。而一个既能关心自己又能关心他人和社会的人,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我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最受欢迎的成员。”邓智刚说。

他似乎经常如此“夸下海口”。譬如在教师大会上,他正式提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办学目标。“省内领先可以,全国一流可争取,但是,世界知名,我们能达到?”老师们提出疑惑。

“为什么不可以呢?”他反问,“这应是国际实验学校的应有之义,我们可以努力达到,这并不遥远。知名,就是声名为世所知。只要我们首先实现了前面两个目标,就可以再进一步,成为世界知名。例如,麓山的校园足球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季军,已是全国一流。如果我们的足球队今后夺得全国亚军,甚至冠军,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比赛,不就是世界知名了吗?”

在邓智刚心中,遥远另有存在。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得红红火火时,他作了另外一番思考:一所学校真的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吗?

“那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学校更应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唯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成就他们更好的未来。”于是,麓山国际的育人理念从“终身发展”更为“个性发展”,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个性发展”,一如“受欢迎”,宽泛却不简单。“一个人要在读书时、毕业后、社会中、国际中都是受欢迎的人,这是不易做到的;一个人要舒展自身的个性,更需要兼容并蓄的包容,也是不易做到的。”

的确,我们在麓山国际,看到了包容性的开放,也看到了个性化的特色。

在这里,英国曼城青少年足球队的教练也是麓山学子的体育外籍教练;小学部年仅八岁的混血萌娃西蒙子参与角逐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你可在校园中看到高盘发髻、身着汉服的古典学子走过;也可看到学子西装革履在模拟联合国上一展风采。

个性化首要体现在课程中。邓智刚手中正拿着学校下学年的拓展课程表,神采飞扬地向我们介绍。在这里,四十几门选修课是常态,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我们一定要有国际化的办学视野,这反映在课程上,就是民族的以及世界的。”

在邓智刚心中,民族的和世界的,才是国际的。因此,我们看到了课程栏上的《论语》《千字文》《百家姓》《世说新语》,也看到了英语故事会、雅思、托福,等等。“国际学校绝不能忽略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习别人的文化,也要把我们自己的文明礼仪带向世界。”

2016年暑假,学校派出四个学生团队外出游学,先后到访三个国家。邓智刚依然对游学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孩子们必须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进入课堂,与当地学生、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这才叫文化交流。同时,作为中国学生,要提前了解他国的文化,尊重别人的文化,也要带去自己的文化,如此,不卑不亢。

从自主、自律、自信,到个性化发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麓山国际已然在“世界知名”的征途上迈进了一大步。

【对话:聚焦“核心素养”,放眼“国际视野”】

记者:作为国际实验学校,您如何看待麓山国际的定位?

邓智刚:麓山国际从创办伊始,便是宏远的视野、炽热的情怀。毋庸置疑,学校应该使学生具备全球化进程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国际理解和合作能力。其实,国际人已越来越多地成为普遍的社会人。如今,中国正处于国际化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如何与时代对接,也是我们教育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为国际实验学校,麓山国际应是开放的。当下,国家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国际视野”,即国际化的发展都要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为基础。因此,国际人必须保持广阔的视野,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养成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必须确立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在国际社会中既尊重对方立场又充分表现自我的观点出发,增进交际能力。这便是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校训以及“培养受欢迎的人”的育人目标所蕴含的意义所在。

记者:个性化发展,其实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此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独一无二,即每个孩子都是唯一,这是回归教育育人本位的要求,也是教育放眼国际的必然要求。

邓智刚:的确如此。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在全球化浪潮中,一位拥有国际视野的人,就应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这里所说的个性,并非遗世独立,而是自我意识,回归到育人角度,便是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我、挖掘自我。如何发现自我、挖掘自我?对一所学校来说,给孩子多样的选择、给孩子搭建形形色色平台,是必要途径。

例如,之前谈到,在麓山国际,我们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建立起全面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学科基础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活动实践型课程的课程结构。总体下来,小学、初中、高中共开设了100多门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就是学校开发的尽可能满足学生选修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在麓山国际,小学拓展丰富型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丰富校园生活”为目的,如车模、管乐、美术、国际象棋等;中学拓展丰富型课程以“拓宽学生视野、发展特殊才能、尝试职业规划”为宗旨,如科学技术类的化学与魔术、社会文化类的中国文化经典、艺术修养类的陶瓷和雕塑欣赏,等等。如此,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掘自身的特长所在。

另外,六大节、国际交流、社团与综合实践活动、家长活动,尤其是学生的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社会调查、自主管理、学生社团以及参观、考察、咨询等社会实践类课程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实现着“一切活动皆课程”的宗旨。

记者:“让我们的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群体”,是您对学校教师群体的寄语。这是在何种环境下提出的?您如何理解“最受尊重”?

邓智刚:2015年,众所周知,麓山国际经历了一个从民办到公办的转变。其实,这对于教师群体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生活和工作改变。以前,因为是民办学校,可能收入和福利都比较高,但是现在,作为公办学校的教师,收入和福利下降。因此,我就想,在此状况下,怎样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我想到了一个词——尊重。人不应以财富为贵,而应以尊重为贵。而且,我前面加了“最”字,就是要告诉老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校一起,把学校打造成“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学校。而作为这样的学校的老师,在社会上,无疑就是最受尊重的群体。因此,作为麓山国际的老师,就应以“最受尊重”为目标。麓山国际是拥有“国际视野”的学校,这里的老师们也应有一双国际眼,能创造性地教书育人,并让自己因为职业而成为最受尊重的人。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学校课程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新乐市实验学校书画作品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