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少听课,多谈心

2016-11-03 06:27李镇西
湖南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内行李镇西校长

李镇西

校长应少听课,多谈心

李镇西

许多教育局对校长的评价指标之一,便是校长每学期听了多少节课。应该说,这是有道理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听课”来要求校长们“静下来”“沉下去”“一竿子插到底”地进入课堂,这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导向。

而且,作为“老师的老师”,校长必须是教育的内行——他必须深谙各种教育理念在每一堂课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必须熟悉每一位老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智慧、教学能力乃至性格习惯等,必须牵挂惦记并研究孩子在课堂上的思考、兴奋、凝神、发言、讨论……总之,他要对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乃至细节了如指掌。

然而,是否要将听课多少作为评价校长是否称职的主要指标,这是可以商榷的。在现行体制下,许多校长所面临的事情实在太多太杂,除了学校管理的常规事务,光接受各种检查验收就是一个非常繁重的负担,还要陪同前来视察的领导转校园并介绍学校情况,还要去参加上级的各种会议(很多会议往往是临时通知的),还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还要……算了,如果继续“还要”下去,是写不完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让校长每天或每周“必须”多少课,是不现实的。

而且,校长能够听懂所有课吗?也许有这样的校长,但恐怕不多。绝大多数校长真正能够听懂的,只能是其熟悉的某一专业学科,超出这个专业学科,其他课多半听不懂。把那么多的时间花在听自己根本听不懂的课上,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校长教育思考和学校管理的精力。当然,有人会说:“不一定要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只要关注教师的教学常规、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堂师生关系就可以了。”如果这样,有必要整堂课都坐在教室里吗?转课不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吗?

听课后的交流也挺麻烦的。一般说来,校长在教师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行政权力不可避免或多或少会让校长的每一句话都会有“不由分说”的影响力。可是,校长实在不敢保证自己对课堂的点评就那么准确到位,尽管校长会真诚地说“不一定对,供您参考”,但作为教师哪能仅仅是“参考”呢?因此,校长如果对自己并不熟悉的学科教学轻率评论,所产生的负面后果恐怕他自己都很难预料。毕竟就具体学科的教学而言,该科的教师才是专家。

就算校长能够听懂所有的课,他能够听到真实的课吗?校长在教室里一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非常态”的一面。尤其是教师,面对校长——而且可能还是所谓“推门听课”的校长,往往会紧张,也会有意识地炫耀什么,同时又掩饰什么。如果校长是提前通知听课,教师更会格外“认真”地准备以献出一堂“完美”的课,那么校长听到的课和“公开课”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听不到真实的课,校长听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我主张校长少听课,多谈心。少听课不是不听课——如前面所说,作为内行的校长,听课也是必要的;但我更主张“转课”,通过窗外转课,了解课堂气氛,观察师生互动,足够了。多谈心就是把听课的时间省下来,用于和老师一对一地促膝聊天,聊教学,聊教育,聊读书,聊写作,聊社会,聊人生,聊教师某个值得反思的案例,聊学校管理还有哪些不足,聊教师最需要校长帮助的困难……

九年校长生涯,我就是这么做的。我也听课,谈不上多,但我把大量时间花在和老师谈心上。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更多文本请扫描左边二维码

猜你喜欢
内行李镇西校长
我怎样当指挥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鱼刺也能撑死人
新疆:正式开启“内行”当学校书记校长新模式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