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波动、管理者预期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研究

2016-11-07 08:56李秉成江婉滢
关键词:经济波动粘性成本费用

李秉成 江婉滢 尹 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宏观经济波动、管理者预期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研究

李秉成 江婉滢 尹 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从成本费用粘性角度探讨“宏观经济波动→微观企业行为和产出”影响机制,首先通过中国远洋案例提出了“宏观经济波动→管理者预期→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传导机制命题,然后利用我国历年产出缺口数据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通过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回归和二值响应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程度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关系并且管理者预期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微观企业费用粘性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传导作用。

宏观经济波动;微观企业行为;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成本粘性;管理者预期

一、引言

姜国华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主体存在互动过程,即宏观经济政策→微观企业行为→企业产出→经济产出[1],但学术界以往“缺乏对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主体行为与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比较薄弱[1-2]。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开始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行为和产出的影响研究,分别就货币政策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1]、资产配置[3]和融资方法选择[4]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侧重于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研究。成本管理决策是企业管理决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企业行为和影响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对企业成本费用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就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成本管理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还缺乏深度。Mark C.Anderson等首次正式提出成本粘性的概念[5],为企业成本决策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野,随后,国内外学者分别对成本粘性的存在性[6-7]、作用时效[8-9]和影响因素[10-12]等进行了研究,但他们仅仅在研究成本粘性影响因素时考虑到宏观因素的影响作用,并未从“宏观经济波动→微观企业行为”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因此,宏观经济波动如何影响企业费用粘性行为以及费用粘性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何种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建构

(一)文献综述

刘树成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特征[13],1978~2008年,我国共经历了5个宏观经济波动周期[14]。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之后宏观经济进入了下行阶段,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投融资行为和产出受宏观经济周期上下行阶段影响。Amnon Levy等认为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企业投资额波动程度会上升,同时对于代理成本低的企业,其债务融资具有逆周期性,而无论企业代理成本如何,其权益融资都具有顺周期性[15]。苏冬蔚等认为在宏观经济上行时,公司融资偏好为“股权-债务”,而在宏观经济衰退时,公司融资偏好调整为“债务-股权”[16]。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其实就是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融资方式[16],而企业资源配置和融资方式又最终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以及成本费用决策行为。在实务界,管理者对企业收入和利润等产出指标进行预测时一般会考虑宏观经济波动趋势的影响,然后再作出成本费用预算决策。从综合理论研究成果和企业决策行为可以看到,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成本费用决策行为和成本费用。

Mark C.Anderson等将成本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这一现象称为成本费用粘性[5]。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存在成本费用粘性[5-8],通过透视成本费用粘性,可以观察管理者的成本费用管理行为,因此Mark C.Anderson等提出的成本费用粘性概念为学者研究企业成本管理行为提供了新方法[17]。理论界在研究成本费用粘性存在性和成本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的过程中,部分文献揭示了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宏观经济增长因素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作用。Mark C.Anderson等认为宏观经济增长对成本费用粘性有增强作用[5];用年度实际GDP增长率代表宏观经济增长,孙铮等认为宏观经济增长对费用“粘性”有影响但不显著[8];刘武发现宏观经济增长对不同行业费用“粘性”行为的作用差异很大[18];陈灿平认为宏观经济增长对地区间企业费用“粘性”行为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19]。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较低速增长,通过研究金融危机冲击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可以观察宏观经济转折时期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行为。金融危机促使国有控股公司成本费用粘性增强,非国有控股公司成本费用粘性减弱;金融危机与保盈动机的双重驱动效应会削弱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粘性并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表现得更为充分[20]。已有研究揭示了宏观经济增长等因素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行为的影响,但仍然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孙铮等选择A股上市公司1994~2001年数据展开研究[8],刘武等都选择了A股上市公司1998~2005年数据[18-19],马永强等选择金融危机之后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20],他们选择的研究期限在金融危机之前或之后,无法很好地反映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行为的影响。第二,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受到调整成本[5,7]、管理者乐观预期[5,21]和代理问题[9]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宏观经济波动主要通过什么因素来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行为,即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行为的渠道或者机制是什么?

(二)理论构建——一个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是构建管理理论的重要方法,笔者使用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远洋”)的案例来构建理论命题,因为已有研究初步表明,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中国远洋行为和产出[]。

根据中国远洋对2005~2011年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现象:2008年之前中国远洋营业收入处于增长阶段,2008年达到最高点,然后下降。2005~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193.54%,成本费用(营业成本加期间费用之和)增长199.41%。2008~2011年营业收入下降40.06%,成本费用下降15.37%①。相对于营业收入增长所导致的成本费用增长幅度,营业收入下降所导致的成本费用下降幅度要小得多,显然,在这段时间内中国远洋成本费用存在粘性现象。

我国经济产出缺口Gap从2008年之前的上升状态转变为逐渐下降阶段(2010年除外),即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阶段下降到较低速度增长阶段,将2005~2011年期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变化与中国远洋成本费用粘性现象进行对比,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阶段,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增加。

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阶段,宏观经济环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一旦企业出现收入下降,投资人将会减少资源,将资源转移到高收入领域,导致成本费用迅速下降,成本费用粘性减弱,因此,笔者将命题1进一步延伸和完善,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a: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阶段,企业成本费用粘性降低,甚至出现反粘性。

在世界经济增长、产业转移和“中国因素”三大因素推动下,2001~2007年世界航运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远洋高层踌躇满志,对航运业未来发展非常乐观。2007年中国远洋发行A股招股意向书披露的发展目标为:“依托规模巨大而又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航运公司……为了把握航运市场高速增长的机会,进一步确立市场领先地位,本集团将继续通过新造船舶、购买船舶、订立长期租船协议等方式扩充船队规模……预计2008年集装箱航运市场供求关系整体上将保持稳定。预期2008年的干散货航运市场在中国、印度等国干散货贸易高增长的推动下,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②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在这一影响下,中国远洋高层对航运业未来发展预期由乐观转向直面困难。2010年年度报告称:2011年的集装箱航运市场谨慎乐观,有望保持2010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干散货航运方面,较多的运力交付将对干散货船队经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海运贸易量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2011年董事长报告称:展望2012年,全球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期,而全球航运市场运力供过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受经济增速下降、国际贸易增速放缓、运力严重过剩、油价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航运企业在2012年仍将面临经营的困难和挑战。2013年年度报告称: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期,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继续处于转型时期,公司经营仍将面临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远洋年度报告披露表明,该公司高管对未来预期经历了3个阶段,对未来较高预期阶段(2005~2008年),由较高预期向较低预期转变阶段(2008~2010年),直面经营环境困难阶段(2011~2013年)②。与这3个阶段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变动相比较,笔者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2: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阶段,管理者会对未来持有较高预期;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阶段,管理者对未来预期会出现下降。

2008年之前在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和中国远洋管理者对未来乐观预期的支持下,中国远洋实施了高速扩张战略。根据中国远洋年度报告披露的资料,2007年该公司拥有船舶563艘,其中:集装箱船舶144艘,运力435 138标准箱;干散货船舶419艘,运力3298万载重吨。干散货船队规模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队规模居世界前列。在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船队的情况下,2007年前后又签订了大量造船和租船合同,2008年船舶订单数量达到历年最高水平。随后年度中国远洋船舶数量大幅增加,集装箱船舶从2007年的144艘增加到2012年的174艘,干散货船舶从2007年的419艘增加到2010年的450艘②。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船舶数量增加意味着企业规模扩大,与规模相关的成本费用如折旧费、员工薪酬和办公费就会随之增加,只要企业规模不减少,这部分成本费用则难以降低。

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导致中国远洋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管理者开始降低对未来的预期,采取降低成本费用措施,但在短期内,由于调整资源配置如减少船舶数量、控制费用支出等需要时间以及调整成本的存在,中国远洋难以完全按照营业收入下降比例降低成本费用,从而出现成本费用粘性现象。中国远洋案例表明当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和管理者未来预期同时下降,中国远洋出现成本费用粘性现象,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3: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管理者对未来预期下降,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增强。与之相对应,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的背景下,管理者对未来预期上升,企业成本费用粘性降低。

三、研究设计

(一)检验方程模型

笔者使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检验命题1、命题2和命题3。

模型1:

在模型1中,如果产出缺口(Gapt-4)系数为正,说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Sticky值增加,成本费用粘性程度降低;反之,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Sticky值减小,成本费用粘性程度增加。孙铮等将费用粘性形成原因归纳为“契约观”“效率观”“机会主义观”,但“效率观”对于长时期的费用粘性没有良好的解释能力[8]。笔者选取企业资本密集度(Capi,t)和劳动密集度(Labi,t)来控制“契约观”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利用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占总资产比例(FCFi,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ta1i,t)、独立董事比例(Indepi,t)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情况(Duai,t)等公司治理变量来控制“机会主义观”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模型2:

式中:Pi,t指第i家企业管理者第t年对未来预期(乐观)态度的概率。

在模型2中,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波动对管理者预期的影响。如果产出缺口(GapT)系数为正,说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将增加管理者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反之,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将降低管理者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企业家信心指数(XXZSt-1)和企业景气指数(JQZSt-1)反映了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和信心,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指标,对管理者的未来预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企业前期销售净利率(Xsjlli,t-1)、净资产收益率(Roei,t-1)以及预收账款发生额(Yushoui,t-1)反映了企业前期发展状况,以往研究结论表明管理者会根据前期趋势来推断未来发展情况[22]。因此,在回归分析中,引入这5个变量的滞后值以控制它们对管理者预期的影响作用。

模型3:

在上述3个模型中,若在模型1中,产出缺口(Gapt-4)与企业费用粘性水平(Stickyi,t)显著相关,就说明宏观经济增长波动确实会对企业费用粘性产生影响,继而对模型2和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若模型2中,产出缺口(GapT)与管理者预期(Yuqii,t)显著相关,且模型3中,产出缺口和管理者预期也都与企业费用粘性水平显著相关,则说明产出缺口对企业费用粘性水平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管理者预期这个渠道。

根据赤池信息准则,在滞后1~5期的范围内,滞后4期的AIC值最小,滞后期最优,因此,在回归分析时选用了4年的滞后期,根据Hausman检验及LM检验结果,回归分析均采用随机效应回归,使用Stata12.0以及Eviews7.2软件。

(二)变量定义与计量

1.成本费用粘性

在对成本费用粘性进行研究时,普遍使用的是Anderson等提出的计量方法[5],这种计量方法在研究成本费用粘性影响因素时涉及到交乘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干扰,笔者使用Dan Weiss方法,利用企业收入、费用季度数据,直接测度样本企业各年度成本粘性水平[23]。计算方法如下:

Dan Weiss通过测量销售额每下降一个单位时的费用变动额和销售额每上涨一个单位时的费用变动额之间的差值来衡量企业费用粘性水平[23]。若Sticky<0,说明当企业销售额下降时的费用减少幅度小于企业销售额上涨时的费用增加程度,即企业存在费用粘性,且该值越小就意味着企业的费用粘性水平越高。若Sticky>0,则说明企业存在费用反粘性,且该值越大费用反粘性的水平越高。综合来看:Sticky值下降,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程度增加;Sticky值上升,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程度减少。

2.宏观经济波动

理论界在研究和分析宏观经济波动时,一般使用产出缺口这个指标,即实际GDP偏离潜在GDP的程度[14]。笔者使用产出缺口衡量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情况,首先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取得1978~2012年各年度GDP数据,然后使用H-P滤波法并利用Eviews7.2软件计算得到产出缺口。一般来说,产出缺口大于零即实际GDP大于潜在GDP时,说明宏观经济处于上行阶段,否则,说明宏观经济处于下行阶段。若产出缺口值降低,说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反之,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

3.管理者预期

笔者采用虚拟变量来计量管理者对未来的预期。具体计量方法如下:当第t-1期销售额大于第t-2期销售额时,则管理者在第t期对未来预期增强即持有乐观预期,取值为1,否则,对未来预期减弱即持有悲观态度,取值为0。选用这种方法计量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表明管理者会根据企业前期表现来推断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前期销售额变动方向会影响管理者对未来业绩的预期。当前期销售额增长时,管理者往往会对未来有更加乐观的预期,反之则会有更加悲观的预期[21]。另外,Stata处理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1992~2012年营业收入与其滞后值的自相关系数为0.8527,说明销售收入波动时间序列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前期销售收入增长意味着未来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可能性更高,相反,前期销售收入下降也就意味着未来销售下降可能性更高。由于这种判断管理者预期的方法是基于当前经济条件而避免了心理偏见,因此,笔者认为该方法是目前判断管理者预期方向的较优选择。表1为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具体变量定义及符号参见表1。

(三)样本选择

笔者选择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上市公司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系列数据库及巨灵金融平台。笔者使用Dan Weiss方法计算成本费用粘性需要收入和成本费用季度数据,由于国泰安CSMAR系列数据库从2002年开始披露上市公司收入和季度费用数据,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时间跨度能够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笔者选用2002~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剔除了金融业上市公司并根据Dan Weiss方法剔除了同一年度中4个季度销售额连续上升或连续下降的样本,最终样本包含了968家上市公司共6850个观测值。

表1 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表

四、回归统计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表,在表2中,笔者对全体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知,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1436和-0.1201,其值均小于零,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费用粘性的现象;管理者预期的均值为0.7477,其值大于0.5,说明上市公司高管更容易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持有乐观预期,这与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现象相互对应。

表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表3为Pearson及Spearman相关系数矩阵表,表中列示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其中上三角部分为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下三角部分为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从相关性方面看,Sticky与Gap、Yuqi均显著正相关,Gap与Yuqi的Perason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宏观经济上行的增速与管理者的乐观预期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减小,且宏观经济的上行会使得管理者对未来发展持有更为乐观的态度,这初步验证了命题1、命题2和命题3。另外,虽然部分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是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各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值(VIF)均在1~1.10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二)回归分析

表4为模型1和模型3回归结果,由表4可见,模型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出缺口系数为正,且对sticky值具有显著影响,即产出缺口值降低将会导致sticky值下降,而产出缺口值增大将会导致sticky值上涨。产出缺口值下降意味着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sticky值下降意味着企业费用粘性水平增强,因此模型1运行结果的经济含义是: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阶段,成本费用粘性增加,而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阶段,企业成本费用粘性降低,与命题1的含义相符合,验证了命题1。

表3 Pearson及Spearman相关系数矩阵

表4 模型1、3回归结果

模型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者预期系数为正,且对企业费用粘性具有显著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说明,若管理者对未来预期下降将导致企业sticky值降低,成本费用粘性增加;反之,将导致企业sticky值上升,成本费用粘性降低。

表5为模型2回归结果,表中列示了滞后3~5期产出缺口对管理者未来预期的影响以及滞后4期产出缺口使管理者产生乐观预期的机会比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滞后3期的产出缺口与管理者预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随着时间推移,产出缺口与管理者预期之间关系逐渐改变了方向。滞后4期产出缺口与管理者预期之间表现为不显著正相关关系,滞后5期产出缺口与管理者预期之间呈现出了显著正相关关系。机会比例说明,滞后4期产出缺口每减少(增加)一个单位时,管理者对未来预期减弱(增强)的概率就会增加104.2%。表5中的回归分析数据说明,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刚刚下降时,企业管理者由于无法预知未来形势的发展,仍然会对企业发展、未来市场形势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但随着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管理者对未来经济发展及企业前景产生较为理性的认识,从而降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滞后4期、5期的产出缺口与管理者预期回归结果与命题2含义相符合,验证了命题2。

模型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阶段,管理者未来预期下降。综合模型2、模型3回归分析结果,可以作出的判断是: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将导致管理者对未来预期下降,而管理者未来预期下降又会导致成本费用粘性程度增加。因此,在宏观经济增长波动→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波动的传导渠道中,管理者预期渠道应当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模型2与模型3回归分析结果与命题3含义相符合,验证了命题3。

在企业业务量下降时,管理者需要对是否保留闲置资源作出决策。削减限制资源可能引发调整成本,一方面,出售机器设备可能涉及减值问题,开除员工需要支付违约费;另一方面,若未来市场需求上涨,重新购入机器设备、雇佣新员工及新员工上岗培训需要支付大量费用。当闲置资源的维护费用低于削减闲置资源可能引发的调整成本时,管理者就会保留闲置资源。由此可见,管理者的成本决策很大部分取决于管理者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判断,而宏观经济的变化影响着产品市场需求。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时,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未来市场形势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这时管理者会更倾向于保留闲置资源,导致了成本费用粘性的产生,而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管理者会降低对未来经济发展及企业前景的预期。在业务量下降时,会更倾向于削减企业闲置资源,成本费用粘性下降,因此,在宏观经济增长波动→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波动的传导渠道中,管理者预期渠道应当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

表5 模型2回归结果

五、理论讨论与研究结论

(一)理论分析与讨论

图2为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影响机制,如图2所示,把命题1、命题2和命题3结合起来,宏观经济波动可能通过管理者预期渠道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粘性,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管理者预期,再通过管理者预期进一步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姜国华等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传导机制框架[1],从该框架中可以分离出许多细化的可能传递渠道。笔者则从成本费用粘性和管理者预期角度,通过案例和实证分析,检验证明了宏观经济波动→管理者预期(企业行为)→成本费用粘性(企业产出)传递渠道的存在性。

图2 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影响机制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实际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综合实施这三项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烫平”宏观经济波峰与波谷,从而有利于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笔者虽然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但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学界以往在这方面的研究着重于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及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揭示了某项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笔者着重研究探讨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解释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行为及产出的综合影响作用。

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形成的原因有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代理问题[17],更细化的原因有:宏观经济增长[8]、行业差异[6,18]、地区差异[19]等。当企业收入上升或者下降时,这些因素影响管理者对未来预期的判断,从而影响成本费用管理决策,导致企业存在成本费用粘性,因此,将管理者预期因素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影响置于宏观经济因素等环境背景下来研究可能更为合理,但以往研究文献大多是分别研究宏观经济增长因素、管理者预期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笔者研究宏观经济波动→管理者预期→成本费用粘性,能更合理地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管理者预期两项因素对成本费用粘性递进影响作用机制。

(二)研究局限

笔者使用中国远洋案例来建构理论,主要分析数据跨度是2005~2013年,这段时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是由正增长变负增长的过程,所以建构的命题更多的是反映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期的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行为,而对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升时期的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行为判断来源于推论分析。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由于只能使用2002年之后的公司数据,所以研究结论不能反映多个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今后如果能够取得更长时间公司数据进行研究,研究效果可能更好。

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渠道肯定不会只有管理者预期这个渠道,可能还有其他渠道传递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今后对此问题还需展开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根据2002~2012年我国GDP计算出各年度产出缺口,国泰安CSMAR系列数据库计算出我国上市公司各年度成本费用粘性。

②参见中国远洋公告及年度报告(http://cn.chinacosco.com/)。

[1] 姜国华,饶品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J].会计研究, 2011(3):9-18.

[2] 饶品贵,姜国华.货币政策、信贷资源配置与企业业绩[J].管理世界,2013(3):12-22.

[3] 祝继高,陆正飞.货币政策、企业成长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J].管理世界,2009(3):152-158.

[4] 叶康涛,祝继高.银根紧缩与信贷资源配置[J].管理世界,2009(1):22-28.

[5] Anderson M C,Banker R D,Janakirama S N.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41(1):47-63.

[6] 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1):58-65.

[7] Subramaniam C,Weidenmier M L.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sticky behavior of costs[EB/OL].[2015-05-06].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301177_Additional_Evidence_on_the_ Sticky_Behavior_of_Costs.

[8] 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9] Calleja K,Steliaros M,Thomas D C.A note on cost stickiness[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17(2):127-140.

[10]Balakrishnan R,Peterson M J,Sodesrtrom N S.Does capacity utilization affect the“stickiness”of cost?[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 2004,19(3):283-299.

[11]Kama I,Weiss D.Do managers’deliberate decisions induce sticky costs?[EB/OL].[2015-05-25].https://en-coller.tau.ac.il/sites/nihul_en.tau.ac. il/files/WP_16-2011_Kama_Weiss.pdf.

[12]陈磊,宋乐,施丹.企业的成本粘性被高估了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 2012(1):3-16.

[13]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繁荣与稳定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4]董进.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6(7):41-48.

[15]Levy A,Hennessy C.Why does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vary with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54(6):1545-1564.

[16]苏冬蔚,曾海舰.宏观经济因素、企业家信心与公司融资选择[J].金融研究,2011(4):129-142.

[17]江伟,胡玉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1(9):74-79.

[18]刘武.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105-112.

[19]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6):92-95.

[20]马永强,张泽南.金融危机冲击、管理者盈余动机与成本费用粘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6):70-80.

[21]Banker R D,Byzalov D,Ciftci M,et al.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rior sales changes on asymmetric cost behavior[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14,26(2):221-242.

[22]李秉成,尹行.企业应注意控制风险避免过度投资——中国远洋两度巨亏分析[J].财务与会计:理论版,2014(3):28-30.

[23]Weiss D.Cost behavior and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4):1441-1471.

[责任编辑 周 莉]

F015;F275.3

A

1009-3699(2016)05-0526-08

2015-12-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4YJA79001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编号:2014S0903).

李秉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波动粘性成本费用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成本费用制度建设的对策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带粘性的波动方程组解的逐点估计
制酒业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成本费用与定额控制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应用分析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