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跳远助跑起跳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2016-11-09 12:15张嘉羡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步频踏板准确性

张嘉羡

(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影响跳远助跑起跳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张嘉羡

(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根据运动训练学原理和教学原理,分析出对影响跳远准确性的相关问题,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总结法、观察法。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调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分析,上板准确的问题在跳远过程中有着直接影响运动成绩,为提高准确性提出了训练方法。在此,对影响跳远准确性的因素作出分析与比较并提出了一些专门的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的方法。跳远助跑技术和心理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心理训练应始终贯穿于技术训练中。采取助跑技术专门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取得良好的效果。

跳远起跳准确性

完整的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过程连续组合而成的。在这四个环节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跳远的运动成绩。跳远是在准确完成助跑的基础上争取最大远度的跳跃项目。而助跑上板的不准确往往是造成成绩不理想的因素之一。控制助跑上板的准确性以及有效地起跳对成绩有极大的影响。准确地控制跳远助跑离不开合理技术的建立。由助跑开始到踏板起跳的整个过程,要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建立合理的节奏形式,对起动姿势、加速方式、助跑距离、速度、最后几步技术和节奏加以控制,形成完好的动力定型。在助跑技术形成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运动员达到控制跳远助跑上板准确性的目的。跳远运动员能否准确地踏上起跳板,这是运动员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据有关数据测定,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的助跑成功率为75%左右。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和国际的一些重要比赛中助跑成功率都不到70%。有些优秀运动员正因为这样而影响了技术的正常发挥。助跑的目的不仅要获得较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准确的起跳作好准备。助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试跳的成绩。对助跑的准确性的要求已是当前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在跳远的教学与训练中,从教学生助跑开始,便提出了助跑最后几步的重要性。田径专业教材上认为助跑步点的准确性取决于助跑最后几步的稳定性,对跳远的最后几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中外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有关参数。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综述法本文在搜集大量有关跳远运动员踏板起跳准确性的有关资料。

1.2.2归纳总结法综合归纳影响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因素。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其研究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

1.2.3观察法对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录像观看,通过对比整合,构成自己的理论见解。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田径运动跳远中,有许多教练员或运动员只注重助跑、起跳以及空中动作和落地技术,而忽视了跳远的踏跳准确性。而运动员要想在助跑中跳的准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跳远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跳远助跑踏板的准确性已成为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而跳远踏板的准确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级水平的运动员之中。在跳远技术的分析中,助跑是准确起跳的前提。没有准确的助跑,也就没有准确的起跳动作,跳远技术再好也没有成绩。助跑的准确性已是当前跳远运动的一个趋势。助跑的目的不仅要获得较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准确的起跳作好准备。助跑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着试跳的成绩,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影响跳远运动员准确起跳的因素很多,助跑速度对跳远准确起跳的影响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下表的参考数据是运动员因起跳不准确的比率与成绩的影响。

运动员助跑准确性和成绩变化统计表

2.1影响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2.1.1充分认识准确性在跳远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的准确性不能仅仅理解为起跳时踏板的准确,是通过凑步子来达到这种“准确”,势必影响助跑的节奏,影响助跑速度的发挥。我们所说的准确性是经过一定训练培养出来的,将助跑稳定性、准确性的方面的训练融入整体训练之中,同时不能忽略运动员敢拼敢冲不怕犯规思想的培养。要通过训练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最佳效果,

2.1.2确定适合的助跑距离2002年,国际田联对跳远助跑距离进行了限制,要求运动员助跑距离不超过45 m。这种规则的改变要求运动员具有短距离内的快速能力,运动员必须在45 m内将速度发挥到最高点。这种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助跑概念,使原有的逐渐加速助跑被淘汰。助跑的目的是为准确踏板进行有效的起跳做好准备并为起跳前获得一个最高速度,为良好的起跳做充分的速度准备。助跑的长短与运动员跑的能力有关。助跑的距离太长或太短不仅会影响助跑速度的发挥,而且还会影响助跑踏板准确的程度,优秀运动员一般跑18~22步(约40~45 m)。助跑距离的确定要经过反复试验,实践各种距离,体会上板的感觉。如果在上板时感到疲劳和紧张,说明助跑距离过长。如果在起跳前不能获得接近自己的最高速度,这说明助跑距离短了。适宜的助跑距离能发挥速度。跳远的助跑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因比赛时的外界条件及身体状况的不同有所改变且随着运动员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变化。适宜的助跑距离既能发挥速度,又能快速起跳。

2.1.3固定助跑的起跑姿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固定准确的起跑姿势能使运动员形成一个稳定的起跑心态,增强自信心,有利助跑上板的成功率。助跑开始姿势一般分为站立式起动和行进间起动。两种起动方式的特点是:站立式起动一般采用两脚左右平行站立“半蹲式”或两脚前后分开,上体前倾角度等易保持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保持稳定。行进间一般采用走几步或跑几步以固定一只脚踏上起点后开始加速。行进间起动不易控制起动时的身体姿势易发挥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这两种起动方式可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习惯选用。但不管采用站立式起动还是行进间起动都要固定下来,不要随意变动。结合个人特点建立合理的跳远助跑技术是控制助跑上板准确性的必要条件。在训练中,无论采用何种起动技术,都要控制好起动时的身体姿势,使动作放松且有弹性,都要使起跑后的第一步的步幅及后几步的步长、速度和蹬地力量保持一致,在反复训练中逐渐形成定势。

2.1.4助跑的加速方式跳远助跑的方法与短跑的疾跑和全力跑不同,还有稍稍能加速的余地。关于助跑方法,要做好逐渐加速,起动后加速,然后保持已经获得的速度,在起跳前3~5步,提高步频加速上板。随着跳远助跑速度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技术的难度又越来越大,技术与助跑加速度必须相适应。助跑的加速度方式因人而异,运动员应根据个人特点和习惯等实际情况采取各自的加速方式。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加速方式有两种,即平稳加速方式和积极加速方式。平稳加速方式:特点是开始阶段步频较慢,然后逐渐加大步长或是在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助跑最后几步保持步长,提高步频。此种方式加速时间长,加速均匀而过程平稳,动作轻松自然,因此为多数运动员所采用。积极加速方式:其特点是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能较早地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此法开始几步较短步频较快,上体前倾也较大,适合与绝对速度较大的运动员。一旦达到最高速度或速度不再继续提高,速度的保持则是首要的。

2.1.5助跑的节奏感良好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充分发挥速度和准确上板的关键。助跑中最不稳定的是最初的2~3步,应尽量使它们标准化。如果开始几步的节奏不稳定,整个助跑的节奏就会受到影响,最后几步助跑就可能出现减速、缩小步或拉大步、改变节奏等错误要因素之一。助跑节奏是助跑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精细地分配完成动作的时间以及合理地掌握动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所必不可少的。助跑的节奏是由步幅大小和步频快慢两者构成的。跳远中助跑与起跳技术是连贯的统一,助跑准确才能踏上板,所以准确助跑是准确踏板的前提。跳远的助跑是在固定距离这一前提下进行的。必须用固定的步数和节奏相对稳定的步频去完成。在这种条件下,节奏就成为反映步频慢和大小的一项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其中的步频或步幅某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助跑节奏的改变,从而影响踏板的准确性。采用“倒步或放慢速度等方法踏板将会影响踏板效果,就是因为改变了正常的助跑节奏。现代跳远运动在强调快速助跑的同时,要求良好的助跑节奏,以提高起跳效果,使其保持稳定。

2.2正确使用第二标志的设定

为了在助跑最后阶段保持正确的节奏和准确的踏上跳板,可在助跑途中设标记,但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助跑时的注意力和影响助跑连贯性,用以检查最后助跑阶段的加速情况,准确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适合的调整,就足以帮助他在准备起跳阶段保持节奏合理、稳定和流畅,而这些会使运动员上扳起跳充满信心。如果视觉判断助跑有偏差,大脑则会发出调整的指令。一般在助跑的最后6~8步处设置第二个标记,以调整跑的节奏。这样就会帮助运动员在最后6~8步中进行步幅调整,从而在较大程度减少速度损失。这就要在最后几步适当增减步幅,必然会影响原本的节奏与速度,就算经过调整后上板准确了。也只能勉强起跳。而第二标志的设立必然导致运动员直接或用余光间接地集中于它,哪怕只是瞬间,也会很大程度地打乱大脑此时的运作平衡,分散注意力,造成运动员自身察觉不出的不流畅与减速。

3 非主观因素的影响

3.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影响踏板不准确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或捣小步,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一心想取得好成绩而使动作变形,破坏已有的节奏。助跑时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比赛上。当运动员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助跑起跳的兴奋中心就不易形成,受大脑支配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准确性也受到了影响。有的则是精神过于集中在踏板上而使精神过于兴奋。因而降低了准确性有针对性有组织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的方法叫做心理训练。心理方面的作用往往决定一场比赛胜负。由于跳远助跑准确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比赛气氛、对手的水平、比赛任务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都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让运动员克服紧张的情绪,进行专门性训练,心理训练包括想象训练,各种放松方法、自我暗示法等。其目的都是提高运动员的精神注意力,防止不安和急躁,提高自信心,特别是忍耐力和斗志的提高。用此法可以增加场面气氛,锻炼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改变环境,使运动员在心理上适应各种环境的情况下比赛,专注于发挥技术以取得好成绩,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我感觉和对外界因素的判断力。在技术上水平接近的比赛中,胜负往往取决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因此,运动员必须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适宜的兴奋水平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排除各种不利于比赛的影响,还要做好大赛前的心理准备。首先从认真训练着手,学会积极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增强信心,稳定情绪,排除一切不良信息的干扰。同时,针对跳远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在大赛前要有意识地积极地自觉地去训练,要使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好的水平,必须不断地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平衡。这样才能取得比赛优异的成绩。

3.2客观因素

运动员在进入比赛环境时就应解决好适应比赛环境。首先,让运动员通过自己的感官去熟悉比赛环境。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赛前头脑清醒冷静充满信心形成良好的竞技心理。比赛经验在比赛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运动员有好的身体素质,但一到比赛场上却没有跳出好的成绩。重视外界条件影响,如风力、风向、天气的变化以及观众的影响。这些运动员都可能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场地对运动员也很重要。好的场地为运动员创造优越成绩提供保证。总之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训练中,应以发展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为前提,通过提高助跑技术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影响跳远起跳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充分考虑一些不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办法改进和提高。

4.2建议

通过对影响跳远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分析与讨论,提高对助跑速度准确性的认识,重视对踏板的训练。这样才能使跳远技术得以完善,提高跳远的成功率。

跳远训练时要重视助跑速度的训练,还要重视快速上板起跳的训练,同时注意训练中踏板的准确性。

[1]陈丽娟.心理因素对跳远“踏起跳板”准确性的影响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1998,(3):39-41.

[2]钱铁群.对跳远助跑节奏合理性的研究[C].学校体育科学新论,1995:352.

[3]史广才.对跳远助跑与起跳踏板相结合计划素的探讨[J].吉林体育科技,1980,(4):21-24.

[4]杜利军,译.专家谈“踏板过线”问题[J].田径,1995,(6):16-17.

[5]夏华.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J].湖北体育科技,1998,(1):26-28.

[6]李坚.影响跳远踏板准确性因素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1999,13(4):88-91.

猜你喜欢
步频踏板准确性
单踏板不可取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