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2016-11-10 06:4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5期
关键词:易损管腔敏感性

程 亮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如东 226400)

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程 亮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如东 22640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观察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等指标,同时进行诊断效果的判定。结果 40例患者表现为易损斑块32例,稳定斑块8例,斑块负荷(57.44 ±13.92)%,斑块面积(8.51±1.98)mm2,管腔面积(6.39±2.44)mm2;血管重构指数为(1.00±0.08),斑块偏心指数为(0.86±0.11)。冠状动脉CT成像评价诊断为冠心病34例,非冠心病6例,而造影确诊为冠心病32例,非冠心病8例,为此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1%和100.0%。结论 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能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状况,具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冠状动脉CT成像;冠心病;易损斑块;稳定斑块;诊断价值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国内发病率逐步升高[1]。研究显示大约1/4的冠心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为此检测和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对及时有效防治心血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同时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变为易损的过程涉及到代谢、凝血、炎症、免疫等多个环节,为此对于诊断的要求很高[4]。CT血管成像(CTA)具有检查无创伤、检查时间短、可获得血管外结构信息等特点,对于斑块稳定性方面的检测提供了定量的标准,有利于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管壁斑块及其成分和范围,当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多[5]。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表1 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n)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40例,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年龄≥30岁;生命体征都稳定;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静脉系统疾病、肿瘤、先天血管畸形、外伤患者;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肿瘤等恶性疾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内感染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8.35±3.1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1.97±4.09)kg/m2;生活行为:吸烟12例,饮酒17例。

1.2方法: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选择西门子64排CT机,层厚5 mm,要求患者平静呼吸,在检测不允许有吞咽动作。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 mL/s的流率在肘前静脉注入60~80 mL非离子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mL)和50 mL生理盐水。扫描参数:矩阵512×512,电压120 kV,电流300 mA,层厚1.25 mm,管球旋转速度0.5s/He,扫描时间为6 s,螺距1.375∶1,进床速度27.5 mm/s。把重建数据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重建出冠状动脉的二维和三维图像。所有图像均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估,如有异议,协商后取得一致。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冠状动脉斑块形态:根据斑块形态、分布特点、斑块表面形态、斑块内部密度变化分为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其中易损斑块为斑块内见较大脂质核心,斑块表面溃疡或不规则,有或无钙化;其余为稳定斑块。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斑块负荷、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血管重构指数与斑块偏心指数等。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4.0软件与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严格数据录入质量,确保无遗漏情况发生,进行t或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经过诊断,40例患者表现为易损斑块32例,稳定斑块8例,斑块负荷(57.44±13.92)%,斑块面积(8.51± 1.98)mm2,管腔面积(6.39±2.44)mm2;血管重构指数为(1.00± 0.08),斑块偏心指数为(0.86±0.11)。

2.2诊断效果状况:通过冠状动脉CT成像评价,诊断为冠心病34例,非冠心病6例,而造影确诊为冠心病32例,非冠心病8例,为此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1%(32/34)和100.0%(6/6),见表1。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老龄人口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现代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减少或自身破裂后脱落组织导致远端动脉闭塞,病理学变化涉及到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动脉管壁增厚、灶性纤维化、管腔狭窄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除依据体格检查和临床表现外,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主要且重要的诊断方法。当前多层螺旋(MD-CT)具有扫描范围大、空间与时间分辨率高、速度快等优点,能展示心内外病理解剖结构的需求进行三维重建,也能提供各方向的容积数据,有利于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的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斑块构成是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易损斑块易引起临床症状和脑部损害,其原因可能与易损斑块质地较软,易暴露胶原纤维,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有关[6]。易损斑块为纤维组织增生及钙盐的沉积,血小板易于黏附形成血栓,多数斑块内有出血、血栓形成以及动脉壁坏死,表面不规则,从而可以引起急性脑血管意外。本研究显示40例患者表现为易损斑块32例,稳定斑块8例,斑块负荷(57.44± 13.92)%,斑块面积(8.51±1.98)mm2,管腔面积(6.39±2.44)mm2;血管重构指数为(1.00±0.08),斑块偏心指数为(0.86± 0.11)。相关研究也表明易损斑块的不可预测的突然破损,可导致血小板激活后形成动脉栓子,应及时进行对症干预[7]。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长久以来成为冠心病诊断的标准,但是属于有创性检查,在临床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冠状动脉CT成像能提供冠状动脉三维成像,能看到的有管腔、管壁,有利于指导进行诊断。冠状动脉CT成像也能够清晰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壁的组织结构学特点,可以在形态学的基础上提供斑块内血流灌注方面的信息。本研究显示通过冠状动脉CT成像评价,诊断为冠心病34例,非冠心病6例,而造影确诊为冠心病32例,非冠心病8例,为此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1%和100.0%。冠状动脉CT成像由于能够准确的区分斑块形态和成分,具有良好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及图像信噪比,特别是对于易损软斑块的早期检查,因此敏感性较好。本文研究中冠状动脉造影误诊的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这可能与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官腔狭窄有关,因此在临床上还需要加强鉴别。

总之,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能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状况,具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 陈义加,查云飞,陈伦刚,等.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J].放射学实践,2012,27(4):411-416.

[2] 陈瑞阳,李牧蔚.冠状动脉CT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J].中国实用医刊,2015,20(8):59-60.

[3] F王涛,王学廷,潘为领,等.研究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1(9):13-14.

[4] 杜红娟.双源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重度狭窄的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25-26.

[5] 刘兵.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及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23):109-110.

[6] 李亮,查云飞,杨春英,等.心电门控技术64排CT测量正常胸主动脉弹性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3):341-344.

[7] 田希存,任华,李春志,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SCTA分布及形态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5(13):1762-1764.

R541.4

B

1671-8194(2016)25-0112-02

猜你喜欢
易损管腔敏感性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探究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及危险因素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更正声明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