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6-11-11 03:08梁军栋
考试周刊 2016年86期
关键词:精读品读诵读

梁军栋

摘 要: 本文针对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五环节做简述,主要分为:诵读圈点划——摘读评议练——精读辨真伪——品读析文美——导读兼课外。

关键词: 诵读 摘读 精读 品读 导读

按王力先生所说:“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通常我们所说的就是包含着两个系统的文言文教学。它开启了文言文教学改革,即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可考虑按课文语言的难易程度,具体按作品时代编排,构成文言文教学三层次,即谓之“客体三层次”:先秦作品——韩魏晋南北朝作品——唐宋以来作品。

按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对文言文的学习划分为“主体三层次”:初中一、二年级——初三、高一年级——高二、高三年级。教学时,可参照下文“文言文五环节教学论”,将其中环节灵活调整,以遵循“客体三层次”的难易程度和适应“主体三层次”接受能力的课堂教学步骤。

下面就中学文言文课堂五环节教学做简述,分为:诵读圈点划——摘读评议练——精读辨真伪——品读析文美——导读兼课外。

一、诵读圈点划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关键,是立足点。朱自清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了背诵以外还可以看书。”说明诵读、理解、背诵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法。诵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学习过程。语文学习是先理解,然后运用,而非记住语言规则就能听、说、读、写。所以,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靠学生自己“反复历练(叶圣陶语)”才能形成。

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依据课文注解和“预习提示”,以及本课须重点掌握的实词(见课后附录,让学习预习时借工具书自行解决)。课后有关字词的练习题,诵读全文,一要读准字音(注意异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今异读),二要读准句读(注意句内停顿、句首虚词的停顿、古代的两个单音词恰是现代一个复音词,要分开读,如“地方”、“形成”等),三要读出语气、语势等。只有反复诵读以至于背诵,才能增加感性认识,达到触类旁通。正如苏轼在《送安惇落第诗》中所说的“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使学生对传统母语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熟稔感。

在诵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包括自认的重难点词、句式及课文注解中的异疑词)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特别是: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分别用圈、点、线为标志划出来,在学生互相讨论尝试解决的基础上,欲待下一步继续解决。

二、摘读评议练

这一环节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难和教学重点,将未来解决的问题摘录于笔记本或者卡片上,启发学生“领悟”——让学生自己深入分析,反复举例,设想猜测,或“以意逆志”(用自己的设想揣度作者的意思),或“以意会之”。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评议,然后让学生进行积累整理——列举字条、词条、特殊句式的用法等,从本篇联及已学过的文言文,提取同类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用法,进行能力迁徙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首先,文言文学习的难点是词汇;就词汇,重点是实词,其次是虚词;就实词,主要是常用词,它是学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既要理性把握,又要感性升华,方可举一反三,而不是讲一篇,懂一篇。还要注意虚词的特点,要分清虚实,辩明用法,通晓古今。其次,文言文学习重在领悟,这是一个反复深入的学习过程,而非一次可以完成,每领悟一次,或者对前次领悟的不正确纠正,或者对原领悟的深入一层,以疏通文义,理清文脉,直到准确把握主旨,体悟作者的美学构件。好处是:学生养成领悟的习惯后,一旦拿到文言文,就仿佛进入一个自己熟悉的语言环境,在阅读中遇到障碍,就能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从而使文言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

三、精读辨真伪

在学生基本掌握文章内容与形式、文言词句后,教师就可指导学生精读有关片段,进行辨析:

1.古人思想感情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我们不可能离开文章的思想内容只从语言角度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若我们不了解古人的思想,就无法了解古人的语言。因此,我们对待古典作品不能不估计作家作品的阶级局限与时代局限。

2.文章形式方面的优点与不足

表现手法、文体风格等都应有重点地予以辩证,使我们对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得以充分合理的利用。

四、品读析文美

在对古人文章进行比较全面辩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精华部分——“文”“言”兼美者,进行感性体验与理性判断,继之以审美赏析:不论从思想、形式、风格、人格、风度,还是从遣词、妙语等角度。鉴赏时,唯求学生主动投入地参与,并尊重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导读兼课外

依据文言文教学目的,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课后各篇目的的同时,要么选取与本课类似题材或体裁的文言片段,帮助学生领悟阅读,要么选取比较浅显的文言片段,引导学生断句阅读。不拘内容,不限形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古人读文,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背诵增加感性认识,触类旁通。

总之,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入“文”晓“言”,悟“言”识“文”,“文”“言”并重:“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行知语,“教学”,“教”是出发点,“学”是归宿,所以,教法的改革,实质是有利于学法的改革),“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用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坚,乃为善教者也。”(叶圣陶语)教学的实质就是创新,用文兰森的话讲,就是“最不完美的创新要比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

猜你喜欢
精读品读诵读
让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中生长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