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差异

2016-11-15 03:43陈伟霞杨丽丽王磊季光邢练军
肝脏 2016年9期
关键词:亚群肝炎乙型肝炎

陈伟霞 杨丽丽 王磊 季光 邢练军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差异

陈伟霞杨丽丽王磊季光邢练军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生化指标、外周血T细胞亚群在不同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21例,原发性肝癌3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流式细胞分析,观察生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ALT以慢性乙型肝炎组升高最显著,和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转肽酶(γ-GT)、ALP、LDH以原发性肝癌组升高最明显,胆碱酯酶(CHE)以原发性肝癌组降低最明显,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结果显示,CD8+T细胞、CD8+CD28+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最高,CD4+CD25+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组中最高。结论HBV感染者不同病程中生化指标、T细胞亚群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病情演变、疗效及预后评判的可靠依据。

HBV;生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据WHO报道,全世界约3.5亿人感染HBV,其中有15%~40%的人因 HBV 感染逐渐发展形成肝硬化、肝衰竭、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1-2]。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人体感染HBV后,HBV并不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损伤而与体内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其中机体T细胞免疫应答是决定HBV感染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所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能够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3-4]。本研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从而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的临床转归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79例HBV感染者均来上海龙华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3例(慢乙肝组),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47.4岁;肝炎肝硬化21例(肝硬化组),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50.5岁;原发性肝癌35例(肝癌组),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2岁,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依据临床、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并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入选病例半年内未接受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治疗。

二、方法

抽取各组患者静脉血4 mL,分2管。1管为普通管,分离血清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另1管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HBV感染者不同病程中生化指标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ALT、AST、CH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慢性乙型肝炎组升高最显著,而原发性肝癌组和肝炎肝硬化组之间则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GT、ALP、LDH以原发性肝癌组升高最明显,CHE以原发性肝癌组降低最明显(P<0.05)(表1)。

二、HBV感染者不同病程中T细胞亚群功能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CD8+CD28+T细胞百分比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CD4+CD25+T细胞百分比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组患者CD4+/CD8+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NK细胞及CD4+CD45RA+细胞百分数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

表1 各组患者生化指标分析(U/L)

注:▲与慢乙肝组比较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P<0.05

表2 各组患者T细胞亚群分析(±s,%)

注:▲与慢乙肝组比较P<0.05

讨  论

人类HBV感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MHC多态性和易感性格局,以及其他关键基因的突变,中国有1.2亿无症状携带者,在免疫低下的情况容易转化为HBV慢性患者。HBV慢性感染可持续数十年,患者肝组织反复损伤,进行性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本研究中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生化指标检测。生化指标结果提示γ-GT、ALP、LDH以原发性肝癌组升高最明显,CHE以肝癌组降低最明显(P<0.05)。血清γ-GT主要来自肝脏,肝胆疾病时,γ-GT水平升高;ALP是需要经过肝脏由胆汁排出,排泄过程中出现异常,引起ALP偏高;当肝病病情进一步恶化时,肝细胞损伤加重,LDH含量有不同程度增高;CHE是一种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由肝细胞合成,主要反映肝脏的合成和储备能力[6-7]。原发性肝癌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炎肝硬化组,肝脏损伤更为严重,肝脏的合成和储备功能降低。因此γ-GT、ALP、LDH升高最明显。

HBV慢性感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HBV逃逸、免疫识别与攻击等若干机制以及宿主发生免疫耐受的机制。HBV感染的结局直接与抗HBV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相关。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毒持续复制,肝组织经历慢性损伤,容易发生纤维硬化和功能丧失,更倾向发生肝癌。由于每一个被感染宿主免疫应答差异以及HBV逃逸抗感染免疫策略的差异,并非每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癌。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CD8+CD28+T细胞百分比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P均<0.05)。HBV 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在病毒清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D8+T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决定是否能清除病毒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CD8+淋巴细胞上的 CD28+分子是参与乙型肝炎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证据表明,说明机体参加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已经发生改变。CD8+CD28+被认为是T细胞亚群中的CD8+CTL,CD8+CD28+T淋巴细胞增多,为T细胞清除病毒做准备[8-10]。 朱春兰等[11]发现,在健康对照组,HBV携带组,CHB、肝硬化组中,外周血CD8+CD28+T细胞数目呈递减趋势,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发现在肝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患者CD8+CD28+T细胞明显降低,可能与HBV病毒持续存在、病情迁延不愈有关。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下降,会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下降,而抑制性T细胞比例上升,导致病毒难以清除,病情逐渐进展。Franzese等通过四棱线虫实验分析发现,CD4+CD25+Treg能抑制乙型肝炎特异性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12]。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十年发现的T细胞亚群,具有抑制效应T细胞功能的作用[1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CD4+CD25+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组中最高(P<0.05),提示原发性肝癌CD4+CD25+T细胞增多引起细胞免疫反应下降。

综上所述,本研究全面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HBV感染的不同阶段T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存在差异,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不同类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免疫调节治疗手段。

[1]Ma YJ, He M,Han JA, et al. A Clinical Study of HBsAg-Activated Dendritic Cells an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During th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Scandinavian Immunology,2013,78:387-393.

[2]Balmasova IP,Yashohuk ND, Mgnbaev OA, et al. Immunopatho-gene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14156-14171.

[3]Sakaki M,Hiroishi K,Baba T,et al. Intrahepatic status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and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Hepatol Res,2008,38:354-361

[4]李鸿宾,江晓萍,叶珺,等.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安徽医药,2006, 10:588-589.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 肝脏,2015,20:915-932.

[6]李萍,史茜,王波,等. 多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3205-3207.

[7]彭健新. 8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相关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7-78.

[8]王健,李朝品. HBV感染乙肝患者PBMC后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14:90-92.

[9]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56-60.

[10]姚光弼,王宝恩,崔振宇,等.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疗效.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80-83.

[11]朱春兰,干迪郁,伍华东,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CD8+淋巴细胞上CD28抗原的表达.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238-239.

[12]Franzese O, Kenndy PT, Gehring AJ, et al. Modulation of the CD8+T cell response by CD4+CD25+ regulatory cell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Viral,2005,79:3322-3328.

[13]Akbar SM,Furukawa S,Horiike N,et al.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pulse dendritic cells in pat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J Viral Hepat,2011,18:408-414.

(本文编辑:易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2891),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ZR1441600)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脾胃病研究所

邢练军,Email:xingdoctor@126.com

2016-03-08)

猜你喜欢
亚群肝炎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乳腺癌病人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变化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