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脂肪性肝病发生率及血糖血脂水平差异

2016-11-15 03:43甘志超赵冰红刘莹黄前川
肝脏 2016年9期
关键词:脂肪性丙型肝炎肝病

甘志超 赵冰红 刘莹 黄前川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脂肪性肝病发生率及血糖血脂水平差异

甘志超赵冰红刘莹黄前川

目的探索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脂肪性肝病发生率、血糖及血脂水平差异。方法收集7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基因型,同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和血脂,并采用B超检测患者脂肪性肝病发生情况。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b型感染者作为“1b组”,其余基因型丙型肝炎感染者作为“非1b组”,分析比较两组间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脂肪性肝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基因1b型丙型肝炎患者脂肪性肝病发生比例为14.00%(7/43),非1b型为36.36%(8/22),两组间脂肪性肝病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Fisher精确概率法)。两组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0,P= 0.069;t=1.100,P= 0.281;t=-0.527,P=0.600;t=1.434,P=0.157;t=0.922,P=0.361)。“1b组”与“非1b组”的性别构成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801;t=0.625,P=0.534)。结论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机体糖代谢和脂类代谢变化无明显差异,引发宿主脂肪性肝病的风险也无明显不同。

丙型肝炎基因型;脂肪性肝病;血脂水平;空腹血糖水平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容易转为慢性,且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起病隐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卫生问题[1]。丙型肝炎病毒根据基因序列的差别可分为多种型别,不同型别的丙型肝炎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且可能都存在对人体糖代谢及脂代谢等机体代谢的影响,有部分丙型肝炎感染者往往伴随肝脏脂肪变性,而肝脏脂肪变性可影响到患者的抗病毒疗效[2-3]。探索不同丙型肝炎基因型患者间脂肪性肝病发生率以及血糖、血脂水平差异,可能有助于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判断其预后。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4年4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72例,其中男性37例,平均年龄(44.16±13.60)岁,女性35例,平均年龄(49.17±15.62)岁,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004年修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相关标准[4]。患者排除合并乙型肝炎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

二、仪器和试剂

血糖及血脂采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丙型肝炎基因分型和HCV RNA定量检测所用PCR仪为SLAN-96P(上海,宏石),试剂盒分别为PCR-反向点杂交法丙型肝炎分型试剂盒(广州,达安)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上海,科华)。

三、检测方法

(一)标本采集晨起空腹采集5 mL静脉血于含惰性分离胶的促凝真空采血管中,血液充分凝固后高速离心收集血清于-20℃冰箱保存备用,并按检测项目要求及时检测。

(二)检测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总胆固醇采用CHOD-POD法检测,甘油三酯采用GPO-PAP法检测,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直接法检测。 丙型肝炎基因分型采用基因芯片法,方法学为PCR-反向点杂交法,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并采用B超检测受试对象脂肪性肝病发生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的分布及脂肪性肝病发生情况(表1)。

二、两组患者脂肪性肝病发生情况

“1b型”患者脂肪肝发生比例为14.00%(7/43),“非1b型”为36.36%(8/22),两组间脂肪肝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见表2。

三、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差异

比较后发现,“1b型”患者与“非1b型”间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1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年龄、性别特征

表2 不同丙型肝炎基因型患者间血糖及血脂水平差异

注:*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n表示病例数

讨  论

多项研究认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易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还可通过炎症介质等途径引起胰岛素抵抗而影响糖类代谢,最后引起肝脏脂肪化,发生脂肪性肝病[5-7]。丙型肝炎病毒根据基因系列的差异可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别,不同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诱导机体发生肝脏脂肪变性的途径可有不同,所引起的机体代谢改变可能也不尽相同[2]。因此本研究着手从不同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脂肪性肝病发生率以及血糖血脂水平差异,期望能发现不同型别丙型肝炎病毒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的差异和特征。

72例丙型肝炎患者中,发生脂肪肝者15例,发病比例为20.83%,高于Lonardo A等[8]报道的丙型肝炎患者脂肪肝发病率6%。其中50例1b型发生脂肪肝7例,11例2a型发生4例。非1b型脂肪肝发病率为36.36%(8/22),与1b型丙型肝炎患者相比,脂肪肝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Fisher精确概率法)。而有报道称,3a型HCV的核心蛋白可通过直接细胞病变效应引起肝脏脂肪变性,而其余基因型病毒则主要通过宿主代谢特征而引起肝脏脂肪变性[2],即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诱导机体发生脂肪肝的途径可能不同。结合本研究可推测,源自不同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通过不同途径诱导机体发生脂肪肝的能力无明显差异。

分析还发现不同基因型患者间血糖和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以及进行预后判断。而我们对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型,是针对病毒基因的5’非编码区(5’-UTR)和核心蛋白区(C)系列,根据这两个区段基因序列的差异将病毒分为各种型别。结合分析结果,即不同基因型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脂肪肝发生率及血糖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可推测不同型别丙型肝炎病毒5’-UTR区和C区序列的差异不会明显改变病毒对机体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当然,本研究分析结果可能因样本量小、病例对象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试验的敏感性,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而丙型肝炎5’-UTR区和C区序列差异对病毒生物学特点的改变,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1]Popescu CI, Riva L, Vlaicu O, et al. Hepatitis C virus life cycle and lipid metabolism. Biology (Basel), 2014, 3: 892-921.

[2]Peta V, Torti C, Milic N, et al. Adiponectin serum level in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and therapeutic profile. World J Hepatol, 2015, 7: 44-52.

[3]Abenavoli L, Masarone M, Peta V, et al. Insulin resistance and liver steat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genotype 3.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 15233-15240.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4, 22:131-135.

[5]Simon TG, Butt AA. Lipid dysregulation in hepatitis C virus, and impact of statin therapy upon clinical outcome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21: 8293-8303.

[6]Modaresi Eefeh J, Ansari-Gilani K. Steatosis and hepatitis C. Gastroenterol Rep (Oxf), 2016, 4: 24-29.

[7]Emilio GR, Geraldine QP, Melchor RG, et al. Liver steatosis in hepatitis C patients. World J Hepatol, 2015, 7: 1337-1346.

[8]Lonardo A, Adinolfi LE, Restivo L, et al. Pathogenesis and 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steatosis: an update on survival strategy of a successful pathoge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 7089-7103.

(本文编辑:易玲)

430070湖北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检验科

黄前川,Email:hqcwuhan@126.com

2015-12-18)

猜你喜欢
脂肪性丙型肝炎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