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中介要服务于“去库存”大局

2016-11-18 01:22王瑞红
上海房地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去库存购房者房源

文/王瑞红

房地产中介要服务于“去库存”大局

文/王瑞红

近日,针对网络上流传的“9月起上海市将实行购房信贷新政”的谣言,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进行了紧急辟谣,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了7名恶意编造散布谣言的涉案人员,市网信办依法关闭了5个微信公众号。对此,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谣言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社会影响恶劣。针对房地产中介行业违法违规问题,新华社发表评说:房地产中介要服务于“去库存”大局,要在“去库存”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是信息透明化,既要交易价格信息公开透明,更要真实房源信息的公开透明。唯有如此,才能如实传递供需信息,使买卖双方借助真实信息保障自身利益,这也是房地产中介“去污名化”的根本。

对房产中介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今年以来,住建部开展了房地产中介专项整治活动,最新限购政策:一是名下无房亦无贷款记录的购房者,首付最低三成,基金利率无优惠;二是名下无房但有过按揭贷款历史的,首付最低五成,利率最低1.1倍;三是名下有一套房再次购买者(对户籍而言),首付七成,利率最多1.1倍(政策无变化);四是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处理。

谣言二,紧急通知:9月1日起上海实行新的限购政策。认房认贷,凡在中国境内有贷款记录的,首套房首付一律提高至五成,二套房首付一律提高至七成,不分商住住宅,不管贷款还清或未还清,只要中国境内有贷款记录就算。以网签时间为准,9月1日前买房不受该政策影响。

谣言三,已接到通知:由于最近土地拍卖价格过高,市委将于下周召开各部门会议,计划于9月份起调整银行贷款政策,未办未审完的贷款合同请催促尽快办理,这次各地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对房地产中介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借鉴上海市的做法,多部门共同行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于编造散布谣言的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一经查实,一律依法列入黑名单,清出房地产中介市场;对于编造散布谣言、情节严重的房地产中介机构,一经查实,一律依法停业整顿。下一步,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住建部要挂牌督办。

谣言给8月末的上海楼市造成巨大震动。由于各种房产中介公众号的造谣和散布,扰乱了购房者原本的心理预期,制造出恐慌式离婚购房这样滑稽的社会现象,直接导致消费者非理性抢房,市场情绪过热,扰乱了上海“3.25”新政的严格执行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谣言传出之后,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官网显示,上海楼市一手房签约套数连续7天超过1000套,在临近9月1日的前几天,一手房签约套数突破2000套。

经调查,三条楼市谣言均涉信贷政策。谣言一,9月的信贷收紧力度很大。

从中可见,三条楼市谣言均指向楼市信贷政策,谣言内容的时间节点都是9月1日。有关人士分析,从谣言的内容以及传播方式来看,这次上海楼市的几条谣言应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对目标人群、市场情绪的把握非常精准,造成楼市恐慌,鼓动购房者“迅速出手”,给楼市带来不稳定性。

治理房产中介乱象须“稳准狠”

笔者经调查了解到,目前山东济南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出现明显增长,十个购房者中至少有俩是投资者,有一些房地产公司甚至出现了全员炒房的现象。房地产中介炒房的方法很简单,置业顾问只需要交给公司万元左右的定金先“占下”房子,然后跟公司签订订房合同,以较低的价格购入,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去。一位房地产中介透露说,“我买公司的房子每平方一万元左右,然后以一万五卖给想要房子的人,一倒手几十万就出来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济南很多房地产公司有三五套房子的员工太多了,而房地产公司炒房也成了公开的秘密,因为员工不急于交钱,公司只要能够完成售房任务就行。某房地产公司的置业顾问经手了三套房产:第一套去年买来今年卖出挣了四十多万;第二套今年买的已经出手,挣了十几万;现在又买了城市东部的一套房产正待价而沽。在一些房地产企业内部,从渠道到策划、销售再到人力和行政,下至基层上到中层乃至高层,几乎所有部门和层次的员工都参与炒房,而且这种炒房行为得到公司默许,已属于半公开性质。

近年来,随着二手房及住房租赁市场的升温,房地产中介行业发展较快,但有一些不良中介虚报房源、哄抬房价谋取非法收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房产交易市场。今年8月初,北京市西城区一房产中介竟将一条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的过道炒作成售价150万元的“学区房”,由此可见治理房产中介乱象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治理房产中介乱象须做到 “稳准狠”。 “稳”即实现治理持之以恒,强化日常执法,丰富监管手段。特别是互联网条件下,监管部门对一些中介暗度陈仓的行为始终要有警惕性,建立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准”即准确找出产生乱象的根源所在,从而一击即中。新规针对乱象产生的症结开出了 “药方”,如:对虚假房源问题,要求各地中介机构全面实行房源信息核验制度;针对“一房两卖”、“层层转租”问题,提出了网上签约及资金监管制度;对中介滥用金融杠杆、“首付贷”问题,明确了中介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狠”即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祭出利器斩断利益链条,让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有关部门应出台有针对性的惩戒规定,建立房产中介 “黑名单”制度,记录中介机构不良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示,使市场信息透明公开,倒逼中介机构规范自身行为。同时,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对房产中介进行打分评级:将严重违法的企业摘牌,注销企业资质,对违法的从业人员,取消其从业资格,使失信房产中介寸步难行。

给房地产中介念“紧箍咒”

急于买房的吕先生接连碰到了让他有些困惑不解的几件“怪事”:他通过网上搜索房源,发现部分规模并不大的小区在售房源达到几百套,超过半数,难道整个小区有一半的业主考虑卖房?有个别房源挂牌价低于市场价两成以上,但打电话给中介公司询问后得知,该房源早已成交,因为种种原因未及时撤销价格信息,而后中介会竭力推荐别的房源,并要求吕先生留下联系方式。

其实,上述现象只是房产中介乱象的一个缩影。房产中介行业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为活跃市场、促进交易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房产中介行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发布虚假房源信息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的房源信息,让购房者真假莫辨。出于自身利益着想,房产中介还会挂牌出售“问题房”,比如故意隐瞒房屋存在抵押、共有产权、“凶宅”等问题,让购房者“吃套”,而诸如吃差价、侵占或挪用交易资金、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不仅让购房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此外,房产中介还违规从事金融业务,为购房者提供杠杆资金,参与市场投机,对房价的非理性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中介市场监管、规范中介服务行为,日前住建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为房产中介念“紧箍咒”。业内人士表示,《意见》的发布将有利于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为,可逐步解决市场乱象,在缺少行业准入和行业立法的前提下,能为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加强中介管理注入一剂强心剂。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田建设集团市场调研部)

猜你喜欢
去库存购房者房源
非因买受人未办理过户登记的实务探讨
购房踩坑调查报告
从一句广告词看房地产经纪的本质
在线民宿首次出租间隔时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信号理论视角
二手房漏水拒付尾款,法院判购房者违约?
“去库存”没指望“接盘侠”
中国“去库存”刺激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