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曹鸿勋 兰亭序墨盒

2016-11-20 08:51陈晋江苏宝应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曹氏兰亭序墨迹

◆陈晋(江苏 宝应)

状元曹鸿勋 兰亭序墨盒

◆陈晋(江苏 宝应)

微信里突现刻兰亭序全篇墨盒,心中颇为惊喜。由于藏家为突显此盒整体效果,故将此盒拍摄距离加大。 加之岁月的洗礼,表面有了一层淡淡的氧化层, 依稀能见书法有大家之风范!

兰亭尺寸不小,12公分多。书法很不错。盒是位台湾朋友的,大陆与台湾微信无法转账,在邮寄上又卡得严,因怕中途物件丢失,所以不中介,不邮寄,只要求当面交易。

这真是一道难题。

学书法且玩墨盒的人,如果没有一方兰亭墨盒终是憾事。

于是乎,为了买下这方兰亭我想出了许多方法,最终辗转找到了一位台湾的朋友代为购之。台币与人民币汇率是五比一,到指定的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汇换,前后忙了两天。

2014年4月26日中午在台北的一个茶社当面交易,终于买下了它。

兰亭序墨盒

曹鸿勋书法对联

局部图

朋友当日直接拿到顺丰邮件处,工作人员一看就说不可以邮寄,上面有“永和九年”,是文物……

寄出也成了个问题! 最后想了个主意:将文字正面用白纸糊上,盒面为底,盒底当面,就当是一个铜文具盒来寄,就算是邮寄人员中途打开看,也不会再当成“文物”了,效果很好,墨盒果然安全寄出。

上手后简单清理了一下,盒面落款“竹铭制”,下面还刻着一方圆形篆书“竹铭”小印。晚清状元曹鸿勋其字就是“竹铭”。心里一阵激动,不会是状元的兰亭吧?最好能找到他的书法和用印才能更确切地佐证。

曹鸿勋,字竹铭,号兰生,室名益坚斋,光绪二年(1876)的“丙子恩科”的一甲一名。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曹鸿勋中状元,轰动了京城,除文章超群外,仅那一手好字即足以使众举子瞠目结舌!曹氏的试卷书法,举子们看中,考官们看中,连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也拍手叫绝。于是,不断有人向他求字,故宫、颐和园内也多处留有曹氏墨迹。曹以书法闻名遐迩,酒后挥毫,墨迹尤绝。曹氏在世时,其墨迹已部分上石,后学者争相摹仿。时逾百年,部分石刻失存,但仍有部分至今完好。民间收藏的曹字,大多毁于动乱,偶有真品者,也多秘不示人。我们今能见 的曹氏上石墨迹不过有《九成宫醴泉铭》《十笏园记》等。

光绪二十七年(1901),曹鸿勋升贵州按察使;光绪二十九年(1903),又升贵州布政使,并依令暂署贵州巡抚。曹鸿勋到贵州,体察民情,关心民疾,他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清理了几乎全部积案,还好人以清白,并严惩了一批恶人。他在贵州更突出的政绩是“剿匪”。“游匪”望风而散,销声匿迹,地方遂安。曹鸿勋上折汇报:“我大兵压境,所向披靡,南丹一带,匪患告平!”北京的“老佛爷”及其他闻报大喜:“那曹鸿勋不光字写得好,官做得正,连清剿讨寇之类的军事指挥也有两下子。看来此人不是书呆子,可以重用。”

甲辰仲冬1904年曹鸿勋被招回京,时年已58岁,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很快,曹氏被补湖南布政使,时在1905年正月。同月,再升,成为陕西巡抚。此时的曹得重用,一心为政。更无闲暇流觞曲水之事。人总是这样,越是没有时间去做的,心里越是向往,曹亲自手书订了这方兰亭墨盒带在身边以畅叙幽情。

这方全篇兰亭序墨盒上的书法和曹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墨迹风格相似。清劲遒媚、瘦硬工整、笔力雄健是曹所习欧的风貌。与他有关的墨迹和印章作品中,其竹铭印与墨盒中的印无论是字法和结构都一致。

1910年10月11日曹状元病逝,时年六十二岁。那个动乱的年代,持有这方墨盒者更加珍惜,其间经历了多少风雨忧愁,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才将这方墨盒带到台湾,且一直未曾使用,其惜盒之心不亚于曹之所爱。它所携带的是曹状元传奇的一生,更有兰亭的那份超然出尘的潇洒。小小的铜匣,拥有者视之为人生的享受,无论是置于案上,还是藏于柜中,总会为他的生活平添几份意趣与风韵。

我们潜心于墨盒的收藏,不见困于名缰利锁,铜匣上的古意和文雅抑或是我们内心所期许的一种兰亭之意吧!

猜你喜欢
曹氏兰亭序墨迹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皇帝迎娶已婚女
书法作品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殊呈现——以曹氏三窟为中心
王羲之书兰亭序
张 勋:被夫人封『平肩王』
曹氏风流与魏祚兴倾
杨尚昆、萧克同志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