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朦胧诗”的起源、成就和弱点

2016-11-21 11:48李庆庆
剑南文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朦胧诗诗坛现代诗歌

□李庆庆

试论“朦胧诗”的起源、成就和弱点

□李庆庆

“朦胧诗”在我国的出现大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从出现之时就不断引起人们的讨论。“朦胧诗”追求一种意识、精神与情思,在诗歌当中展现出青年男女的青春优美,但因为其意识上与思想上的奇诡,内容上的模糊,与我国诗歌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和美学定位都有差别,因此受到了不少诗坛当中的非议。

一、“朦胧诗”的起源与成就

“朦胧诗”是诗坛在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青年诗歌的分类和讨论当中产生的,从《今天》当中,人们将其中青年诗人的作品分为了两类,一类是积极进取,不断上进的诗歌,另一类则是迷惘的,陷于小我的诗歌。在时代背景下,大我和小我之间的争论越来越深入,诗歌的思想被分开为两派。但诗歌并未因此而对某一派进行打压,人们反而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承认迷惘一类的诗歌的艺术性和现代诗歌成分。“朦胧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当中产生。最初“朦胧诗”的概念是在章明对杜运燮的《秋》进行点评时提出的。随后谢冕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讨论了“朦胧诗”的特点,其中懂与不懂已经不是其评判标准,允许诗歌追求朦胧的效果。

“朦胧诗”因而从贬义走向引导诗歌方向的潮流。“朦胧诗”的作者大多是经历了文革的青年诗人,在思想当中隐含着空虚和太多的感伤,但其本质思想是追求希望、积极向上的。因此“朦胧诗”在精神上是自我个性的一种追求,但又不脱离时代。在引起了诗坛长久的纷争后,“朦胧诗”已经深入到青年读者当中,并且在主流诗歌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朦胧诗”因其美学因素,在失去了历史条件之后,依然在诗歌当中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引导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潮流。在青年诗人的不断成长下,“朦胧诗”逐渐地经典化与“合法化”,带动诗歌运动的向前发展[1]。

二、“朦胧诗”的弱点

“朦胧诗”在出现之初就饱受争议,其中与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弱点不无关系。经历了历史变革的青年诗人在思想上有着颓废的倾向,诗歌内容整体偏向自我,而与时代产生一定的距离。从读者的角度说,“朦胧诗”在诗歌的语言表达上显得晦涩难懂,仿佛是将外语直接翻译出来作为中文诗一样。章明站在读者的角度,认为“朦胧诗”怪僻、难懂,从中得不到一个真实明朗的印象,因而称为“朦胧诗”。“朦胧诗”的隐晦和难懂包括思辨体诗歌在诗歌题目上的抽象化、梦幻诗当中思想与意识的朦胧以及在表达方式上“朦胧诗”的含蓄。但“朦胧诗”中的含蓄往往被认为是晦涩,在不同的读者眼中,艰涩的文字让诗歌的理解产生困难,诗人与读者之间出现距离。在诗歌当中,隐晦的表达手法较为常见的,是通过意象的隐喻,诗歌的内涵被含蓄地表达出来。而在“朦胧诗”当中这种手法被更多地使用,有时会因为过度使用而使诗歌想要表达的内涵失真,显得诗人的思想过于的天马行空,诗歌变成谜语需要读者自己去猜。有时诗人为了过度追求朦胧效果,在语言的使用上忽视语法,直接使读者因为佶屈聱牙而放弃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语句的跳跃是“朦胧诗”的一个特点,但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使得诗人对“朦胧诗”的驾驭更加地困难[2]。

结束语:

“朦胧诗”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但其美学因素不可被忽视。在诗歌潮流的发展下,“朦胧诗”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透过“朦胧诗”,国内的诗歌越来越多地与世界文学的艺术表现产生交集,中国现代诗歌在诗人成长、潮流发展上会更多地展现出积极的一面。

注释:

[1]张志国.《今天》与朦胧诗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9.

[2]王维.朦胧诗语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朦胧诗诗坛现代诗歌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朦胧诗“起点论”考察兼谈其经典化问题
荷珠乱滚:诗坛重现唐大郎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远和近
两代诗人的分歧与选择——关于艾青与朦胧诗人论争的思考
当代诗坛上的空谷之音——读《空谷幽兰十四行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