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洲精灵
——吐鲁番木卡姆

2016-11-21 12:13黄适远
新疆艺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昌乐高昌木卡姆

□ 黄适远

吐鲁番的热、安西的风、巴里坤的凉被称为“西域三绝”。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把吐鲁番的身影支撑得饱满而有张力,这个地势极低的绿洲在文化上却高大伟岸,令人羡慕不已。西域时期它和库车、和田并称著名的三大佛教中心。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长期供职北庭都护府,对于高昌可谓极熟,一年四季往来于高昌和轮台之间,让他感叹于军旅生活的艰辛和豪放。不知是否由于他的繁忙,没见他叙述过当时高昌人生活的场景,尽管如此,中唐时代的达观精神却从岑参的诗中展露无疑。《高昌乐》想必岑参一定尽情欣赏过。《旧唐书·音乐志》对高昌乐记得很详细:“西魏与高昌通,始有《高昌伎》,我太宗平高昌尽收其乐。”这件事是指原高昌王麴文泰的叛乱被侯君集平定后,把《高昌乐》带回了长安一事。麴文泰笃信佛教,他闻听玄奘到哈密后,派专使把玄奘迎接到高昌,给予了极高礼遇,和玄奘结为兄弟,并请玄奘开坛扬法。玄奘离开时,他派专人一路护送到碎叶。但他在政治上却是个糊涂虫,闹着搞分裂,自然没什么好结果。侯君集的大军突然出现在高昌城外时,他惊吓之下一命呜乎。《高昌乐》被唐太宗列为《十部乐》之一,和龟兹乐、伊州乐都是享有盛誉的著名大曲。

“《高昌乐》舞二人,穿锦袖白袄,赤皮靴,赤皮带,红抹额。乐用答腊鼓一、腰鼓一、鸡娄鼓一、羯鼓一、箫二、横笛二、筚篥二、琵琶二、五弦琵琶二、铜角一、箜篌一。”由此,可以看到高昌乐中乐器的丰富性,乐队也由16名乐工组成,已有相当规模。尤其是其中提到的“铜角”是西域诸部乐中只有高昌乐才有的乐器。至宋朝进入高昌西州回鹘时代,《高昌乐》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在宋朝宫廷中用于礼仪典礼和欣赏娱乐的节目主要是“队舞”。宋代队舞规模宏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其中一个是72人表演的“小儿队”,其中至少有《柘枝队》《剑器队》《婆罗门队》《醉胡腾队》《玉兔浑脱队》《异域朝天队》《射雕回鹘队》和西域有关。其中,《射雕回鹘队》就是纯粹的高昌乐。

说吐鲁番在文化上是个大个子绝不是一句妄言。几乎没有一个绿洲在文化面貌上像吐鲁番那样丰富多彩。从地域上讲,它位于东西丝路和南北丝路两条大道的交汇点上。东西线经由哈密进入蒙古大草原,通向敦煌;南北路线则把楼兰以及塔里木河流域丝路连接起来。从文化上讲,吐鲁番就像一块海绵,从各个方面吸收精神内容与文化形式,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证明,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四大文化体系和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七大宗教的交融交汇点。除此而外,还有十八种以上的古文字记录的二十五种语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知名的宗教、语言博物馆。

夕阳下的交河故城,沉浸在一片光的和谐中,当风从城墙呜呜地飞过去时,一种苍凉的饱经风霜的美从故城升起。难怪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说:“新疆的一切美,最能弹拔我心弦的,就是故城的废墟。”

二、精灵起舞——吐鲁番木卡姆

吐鲁番地区两县一市流传的《吐鲁番木卡姆》,版本大同小异,现在存有11套,即《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恰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纳瓦木卡姆》《萨巴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每套《吐鲁番木卡姆》由“木凯迪曼”、“且克特”、“巴西且克特”、“亚郎且克特”、“朱拉”、“赛乃姆”、“赛勒克”、“尾声”等八部分组成。11套《吐鲁番木卡姆》共含66首乐曲,全部演唱需要大约10小时。除丝竹相和歌唱之外,还采用鼓吹乐表演的形式,即由一支或几支苏乃依(木唢呐)奏旋律,三对纳格拉(铁鼓)和一只冬巴克(低音铁鼓)击节。

《吐鲁番木卡姆》中的“木凯迪曼”部分也被称为“艾再勒”(意思是两行诗),赛乃姆部分又称“麦西热甫”,是多首歌舞曲组成的一个“大口袋”,演奏、演唱的人可以根据舞蹈者的情绪任意增添节奏相同的节目。

和《哈密木卡姆》的组成一样,《吐鲁番木卡姆》也包含了清代鲁克沁王府的宫廷音乐和民间流行的木卡姆。著名木卡姆学者周吉先生曾以亲身经历记述了1985年在鄯善县搜集《吐鲁番木卡姆》其中的《潘吉尕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时的情景:“那是一个不大的礼堂,人们都坐在围墙跟的花毡上,苏乃依的引子开始了,明亮、起伏的散板乐曲召唤了一批又一批的群众。随即,四个壮实的农民击起了三对纳格拉鼓和一只冬巴克,苏乃依在鼓声中继续吹起旋律,一对发音较低的“尾鼓”击打着乐曲的基本节奏,另外两对特别是其中发音最高的“头鼓”在不断加花,激越的鼓声使我们联想起了古代西域‘洪心骇耳’的记载。人们随着音乐声渐次入围手舞足蹈,欢笑声、唱歌声此起彼伏。”

吐鲁番地处新疆南部和东部的结合点,但从文化属性上观察,《吐鲁番木卡姆》依然是《十二木卡姆》的一个地方变化版本,有着许多的共同点:既填唱民间歌谣,也填唱中世纪以来的文人诗作,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两者之中相同的各套木卡姆的乐调基本一致,甚至主旋律主题也十分接近。这就难免使人产生联想:西连南疆,东接东疆,仿佛一个肩头挑着新疆两头的吐鲁番,为何在文化血缘上却更接近和亲近南疆呢?莫非里面还藏有更多我们所不知道的遥远的故事呢?

(本文图片由金炜提供)

猜你喜欢
昌乐高昌木卡姆
扶贫杂感
Long A Sounds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拧瓶盖的男生
Flow structures and hydrodynamics of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hydrofoil at various angles of attack *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昌乐方言词汇研究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