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墓壁画砖浪漫意境探析

2016-11-22 15:14朱霞
丝绸之路 2016年2期
关键词:河西魏晋墓葬

朱霞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魏晋墓壁画砖浪漫意境探析

朱霞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魏晋墓壁画砖是中国历史上一朵瑰丽的艺术之花,掩埋于墓室之下的壁画砖镌刻着穿越时空的生动鲜活,在魏晋时期“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让现代人再次领会阅读了一个动荡时代的唯美思潮。

魏晋墓;壁画砖;浪漫意境

一、魏晋时期的审美底图

魏晋时期一般是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时期。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影响,玄学兴起,佛教传入,道教勃兴,甚至波斯、希腊文化传入,从而使得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气象万千。这其中,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深远。

魏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魏晋时代,在以玄学为主,玄、佛、儒交汇的思想背景下,整个时代都透出从名教到自然、从社会到个人、从政治伦理到艺术审美的转向。

如前所述,这一时期审美文化发生重大转变,从对客观世界的关心开始逐步转变为对主观世界的关注,在人们的行为和审美观以及文学艺术方面,普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转变表现在人物品格上,如展现出对人的气质、才情更多的关注,社会格外张扬个性之美;同时在诗歌中抒发内心苦闷,以寻求精神寄托,体现真情流露之美;在书画艺术里,抒写自由人生,追求神韵之美,任心表意之美;在音乐的国度里,寄托人生忧愁,宣泄生命意识之美。于是在审美文化上转向了人物的个性、心灵,表现出这个时代特有的重内在、重心灵、重个性的主旨。”①

当时作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士族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趣尚等,便直接决定此时期审美风尚的发展水平和趋向。因而,彼时士族阶层所追求的不单纯是直接的知性满足、德行整饬等外在事物,反而更多体现在内在人格、生命、性情的超越和自由上。所以,当时的美学概念和载体都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魏晋墓壁画砖的叙述风格和画风传导正是这一时期美学概念的最深刻表现之一。

二、河西魏晋壁画砖的分布与历史

河西走廊魏晋时期大量墓葬砖画主要分布在嘉峪关、酒泉、张掖高台县等地。高台县魏晋墓壁画砖专馆展出的壁画砖主要出土于高台境内骆驼城和许三湾遗址。位于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遗址,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汉、唐古文化遗址。往西8公里处是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周围墓群,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带总计有汉、魏晋、唐代古墓7000余座,是目前国内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大墓群。从上世纪末开始,考古工作者在高台县骆驼城、许三湾遗址抢救性发掘9座魏晋墓葬,出土魏晋时代墓室画像砖400多块。

众所周知,魏晋十六国时期,很多中原地区常年战乱不断,百姓迁徙逃难,而此时河西走廊却水草丰美、绿洲连片,对比战乱地区这里可谓是真正安居乐业的地方,因此,大批迁徙移民此时进入了河西地区。由于政治安定、经济稳定以及河西与西域交通贸易的往来让这里日益富庶,所以,在出土大批魏晋壁画砖的嘉峪关、高台,在这个时期都非常盛行墓葬文化,壁画砖恰恰是墓葬文化的艺术存留。

作为墓室四壁的装饰,魏晋墓室画像砖主要集中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敦煌、酒泉、嘉峪关等地。它们色彩艳丽、题材丰富,与丝绸之路沿线地上石窟壁画长廊相呼应,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画廊。与敦煌壁画大量神佛故事内容不同,高台魏晋画像砖大多数是游牧、农耕、出游、宴乐等现实社会与生活内容,画法简洁,主题鲜明,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农业开发、民族融合、丝绸之路畅通的历史画面,是一部形象的西部开发史,也是了解魏晋社会珍贵的图像资料。

由于在秦、汉两朝时,河西地区归于中央政府管辖,所以这一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受秦、汉文化影响极为深刻,统一性也渐趋明显。中国历朝历代对于墓葬文化都极为重视,这也是古人对伦理文化重视的集中表现。因此,在魏晋墓的制式上也可以考据到何以出现如此生动鲜活的壁画砖的原因。

“具体而言,可以从墓葬形制上看出,当时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墓葬青空与河西墓葬具有很大相似性。主要有券顶、穹窿顶、前室方形、后室长方形等死忠形制。同时还有鼎、盒、樽、釜、碟、壶、罐、钵、盆、仓、灶、井等随葬品。这种随葬品与墓葬形制的组合,构成了河西墓葬与中原地区墓葬的较强相似性。同时,通过陶罐等随葬品的对比研究,也可以看出河西墓葬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鲜卑文化的影响。”②

整个河西走廊魏晋墓葬群砖画分布也呈现狭长带状散点分布的特征。河西走廊魏晋墓砖画较为系统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内容,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兼有写意或夸张笔法,有专家判断其诞生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壁画。

三、魏晋壁画砖的审美情趣

从河西走廊魏晋墓砖画的画风可以看出壁画砖的装饰性很强,多数采取化客观为主观、化立体为平面、化写实为夸张、化繁杂为条理、化简单为丰富、化自然为理想的装饰造型处理法。魏晋墓砖画的构图也有一些基本法则,如均衡与对称、对称与呼应、整体与协调等。河西走廊魏晋时期墓葬砖画继承了汉代文化传统,沿用了汉代绘画艺术风格。

“艺术中的简约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风雅……因为大自然给了你一些提示之外,是不会给你更多东西。”德华·马奈对于艺术的描述很显然比较适合中国魏晋时期艺术的总结,而这样的艺术性概括在河西魏晋墓室砖画中通过传承与变化而尤为难得。同时魏晋时期对于简约和风雅的审美情趣也让我们看到魏晋壁画砖显现出更具现代特征的艺术结构,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这种超越时空的主观概念,必然形成艺术造型的简约、含蓄、空灵之美。简约近乎纯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粗率。笔墨简洁处,用意最微。运其神气于人所不见之地,尤为惨淡。无论古今中外,对于艺术简约含蓄的追求在绘画表现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③

最为关键也最有意义的是河西走廊魏晋墓葬砖画具有浓郁的边塞风情、农耕文化和多民族杂糅的显著特征。无论是从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壁画砖《驿使图》、《持笏晋见图》、《舞女图》,还是高台出土的《农耕》、《牧猎》、《树下抚琴》、《庖厨切肉》图,都极为生动地展示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变迁和鲜活的生活画卷。

嘉峪关新城出土的《驿使图》,是中国邮政的标志,生动地记录了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驿使图》绘于公元3世纪前后,它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邮驿的国家之一。原画长34厘米,宽17厘水,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马身涂黄,还有几笔红色的斑块。《驿使图》画面是一个邮驿使骑在红鬃马上,头戴进贤冠,身穿右襟宽袖衣,足登长靴,左手举木牍文书,驿骑四蹄腾空,邮驿使稳坐马背、姿态安详。从这样的绘画细节中反衬出驿马速度的快捷与信使业务的熟练,特别有趣的是,图中驿使脸上五官独独缺少了嘴巴,旨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这种真实而又写意的手法,对后世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作品的绘画手法可以清晰地看到,魏晋壁画砖将抽象表现为具象的手法,这从另一层面也可以阅读到这一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我们再来看看高台出土的魏晋壁画砖。《朱雀玄武图》描绘的是一昂首舞爪、栩栩如生的朱雀后面,有一仅显露龟背的玄武。朱雀、玄武作为天文四宫、四灵或四神兽的组成部分,出现于汉唐墓葬在考古发掘中已屡见不鲜,而以“前朱雀后玄武”的组合形式并用的娴熟绘画技法表现在同一画面中,则仅此一例。《牵马、猎犬图》壁画砖展现的是主人牵马远眺的画面,骏马辔鞍俱全、昂首嘶鸣的雄姿,后随的猎犬警视前方,形象地说明了魏晋时期丝绸之路商旅络绎不绝、商贸流通繁荣兴旺的情景。佛教题材绘画的兴起,是魏晋时期宗教艺术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米山面岭图》壁画砖则展示的是在“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希望死后在另一个世界里摆脱贫困、幸福安康的虔诚心愿。此画绘麦垛如山,粮食成堆,呈现一派丰收富裕的景象。作者以红色表现麦垛,效果明快,丰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经赭石色巧点堆放的粮食,空灵中生出一种用之不竭的意境。

从绘画技巧看,魏晋壁画砖并不是罗列堆积事物,而是抓住最本质、最有个性的东西加以表现。所以,许多画尽管寥寥数笔,画得很简单,却反映得很深刻、准确。画工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画法,画人物时多采用多种画法混合使用的技法。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如轻重、明暗、远近等。

魏晋壁画砖通过线条与故事的组织、简单的色彩和接近于毕加索的绘画手法,将人物、生活、宴饮、农耕等场景集中展现在长宽不过几十厘米的面积内,简捷的绘画技法恰恰是这一时期审美观念的集中表现,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引领下的社会价值都集中而完备地体现在魏晋壁画砖上。我们从这些生动欢乐的生活场景中,也再次悦读到魏晋时期文化审美的浪漫,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注释]

①刘昱:《魏晋时期审美文化的转变》,《大众文艺》,2008年第12期,第177页、第178页。

②刘菲:《试析河西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形制》,《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1期。

③马刚、尹立峰:《魏晋时期河西墓室彩绘砖画的艺术特点》,《敦煌研究》,2005年第6期。

K876.3

A

1005-3115(2016)2-0014-02

猜你喜欢
河西魏晋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墓葬中的女人
升级版河西之战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河西行(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