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加味方对结肠炎患者外周血MMP-2、MMP-9的调控作用

2016-11-24 08:49童景飞
新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汤加结肠镜附子

童景飞

杭州市中医院肛肠科,浙江 杭州 310007

附子理中汤加味方对结肠炎患者外周血MMP-2、MMP-9的调控作用

童景飞

杭州市中医院肛肠科,浙江 杭州 310007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加味方对结肠炎患者外周血MMP-2、MMP-9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附子理中汤加味方治疗;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肠镜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乳果糖/甘露醇(L/M)浓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P-2、MMP-9及L/M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中医证候积分及结肠镜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味方通过降低结肠炎患者外周血MMP-2、MMP-9水平及L/M值,改善其肠黏膜通透性,达到治疗效果,并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结肠炎;附子理中汤加味方;柳氮磺吡啶片;MMP-2;MMP-9

结肠炎是因遗传、自身免疫反应、精神神经因素等导致的结肠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秘结、消瘦乏力等,常反复发作,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危害其生命健康[1]。该病临床治疗通过阻断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控制疾病症状,促进缓解,防止复发为目的,目前中药和中西结合治疗的研究占国内研究的80%,疗效均较满意,常用方剂有白头翁汤、三黄汤、葛根芩连汤等[2~3],但关于中药汤方治疗机制的研究报道为数不多。笔者近年来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方治疗结肠炎患者,并分析其对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控机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抽选2014年3月—2015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结肠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3岁,平均(39.6±18.7)岁;病程1~20年,平均(5.4±8.6)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9~64岁,平均(38.5±19.3)岁;病程1~21年,平均(5.1±8.4)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4]中结肠炎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内科学》[5]中脾肾阳虚辨证标准,主症:久泻不愈、肢冷畏寒、遇寒更甚、迁延难愈,脉沉细、舌淡苔白;③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血管纹理不清,并可见透明黏液。

1.3排除标准①未成年及年龄>80岁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④精神障碍及言语功能异常不能配合研究者;⑤过敏体质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⑥非自愿参与本研究及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⑦合并心、肝、肾脏疾病者;⑧感染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结肠癌等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口服治疗,每次1.0 g,每天4次,1月为1疗程,嘱患者食用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的食物。

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附子理中汤加味方治疗。处方:干姜10 g,炒白术、藿香各30 g,人参(另煎)、附子(先煎)、葛根、肉豆蔻(去油)、乌药、蒲公英、枳壳各12 g,吴茱萸、肉桂各6 g,高良姜9 g,并以生姜大枣为引。加减:久泻不止者加柿蒂、石榴皮;里急后重者加槟榔、白芍;久泻脱肛者加柴胡、升麻;腰膝酸软,五更泄泻者加补骨脂。每天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1周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停服休息1天,连续治疗4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取治疗前后患者清晨空腹平静状态下肘静脉血5 mL,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②取患者尿液20 mL,离心处理取上清液,以HPLC示法检测乳果糖/甘露醇(L/M)浓度;尿液采集方法为:第1天晚10点后禁止饮水,次日清晨空腹排尿后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测试液各50 mL,禁水30 min禁食2 h,收集患者6 h内尿液20 mL。③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及结肠镜检查前后改善评分,以0~3分评估法(0分为无症状,3分为症状严重),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3.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拟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结肠镜检查示黏膜病变征象恢复正常,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减少,结肠镜示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重。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2组外周血MMP-2、MMP-9及L/M值比较见表2。治疗后,2组患者MMP-2、MMP-9及L/M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MP-2、MMP-9及L/M值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MP-2、MMP-9及L/M值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观察组n 60对照组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M M P-2(pg/L) 7.46±0.83 4.04±0.51①②7.49±0.82 4.67±0.70①M M P-9(pg/L) 8.34±0.51 5.43±0.48①②8.32±0.52 5.92±0.50①L/M 0.10±0.02 0.07±0.01①②0.11±0.01 0.09±0.01①

4.42组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及结肠镜积分比较见表3。治疗后,2组患者各中医证候积分及结肠镜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及结肠镜积分比较(±s)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及结肠镜积分比较(±s)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n观察组60对照组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腹痛腹泻2.69±0.20 1.44±0.32①②2.70±0.23 2.37±0.42①里急后重2.05±0.76 0.62±0.23①②2.10±0.78 1.61±0.54①脓血便2.33±0.64 1.58±0.39①②2.36±0.61 2.01±0.54①结肠镜2.47±0.41 1.32±0.30①②2.48±0.39 1.82±0.35①

5 讨论

结肠炎属中医学腹痛、泄泻、便血等范畴,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不和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湿不化、湿邪内生蕴结肠腑,气血凝滞,壅而化脓;脾虚胃弱,缠绵久滞不去致肾阳虚衰,无以温化脾土,致脾肾两虚。临床以反复发作肠鸣、腹泻、脓血便,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治疗应温中散寒,补肾健脾;肾阳振则脾气盛,脾健运则水湿化、泻痢止。

水杨酸类制剂(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本病常用药,药物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并停留在肠壁组织发挥抗菌消炎(大肠埃希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炎症介质白三烯合成)[7]。本研究中以此药作为对照组用药。附子理中汤源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本研究中以附子理中汤加味方作为观察组用药,方中干姜温脾胃祛里寒;人参大补元气;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而助运化;附子、肉桂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佳;葛根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高良姜温散脾胃寒邪,止痛止呕;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乌药行气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藿香芳香行散,能化湿浊。诸药合用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涩肠利湿止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方药可兴奋迷走神经,促使大肠兴奋,收缩加强,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反射性兴奋,使胃肠蠕动增强而又节律性。

前期研究显示,结肠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与合成失常,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ECM降解成分,MMP-2、MMP-9可降解基底膜(阻止细胞浸润和炎症扩散的屏障),故MMPS活性增加将损伤结肠上皮,其活性越高提示结肠炎程度越重[8]。乳果糖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甘露醇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上毛细气孔吸收,最终由尿排出,故L/M值可反映肠黏膜通透性。本研究检测了2组患者治疗前后MMP-2、MMP-9及L/M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肠黏膜损伤改善效果更佳。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中药复方清肠汤能显著改善大鼠肠道病理损伤,减轻肠黏膜损伤[9],与本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同时中医症状积分及结肠镜检查均显示,观察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及结肠镜检改善效果更佳;临床总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附子理中汤加味方能有效改善结肠炎患者肠黏膜损伤,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但肠黏膜通透性改变及结肠炎与许多因素相关,还需后期进一步研究。

[1] 陈军,鲁磊,刘志国,等.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0):624-625,627.

[2] 王义相,王润贤.煨葛根茯苓汤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 (5):64-65.

[3] 李春耕.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70例[J].陕西中医,2014,35(5):531-532.

[4]周振理袁红霞.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504.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

[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9.

[7]张华军,徐海东.溃结宁汤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J].陕西中医,2014,35(11):1494-1495.

[8]薛永举,梅俏,丁浩,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MMP-2、MMP-9与肠黏膜通透性关系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4):495-498.

[9]黄鹤,赵易平,周毅,等.中药复方清肠汤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2):73-77.

(责任编辑:冯天保)

R574.62

A

0256-7415(2016)11-0033-03

10.13457/j.cnki.jncm.2016.11.015

2016-06-26

童景飞(1983-),男,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肛肠外科。

猜你喜欢
汤加结肠镜附子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